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
龙阳子。
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
协律郎。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
永乐年间。
个人简介
冷谦为明初道士。生卒年不详。字启敬,或曰起敬,道号龙阳子。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或曰
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或曰武陵(今湖南
常德)人。道士行藏不详,现存记载仅见其从事音乐、绘画之事。《明史·乐志》载,吴元年(1364),
明太祖“置太常司,其属有
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
吴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
声谱,俾乐生习之。……乃考正四庙
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
编钟、编罄等器,遂定乐舞之制”。
明末清初人
姜绍书所撰《元声诗史》记载最详:“仙人冷谦,字起敬,武陵人,道号龙阳子。
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盖百余龄矣,…元
中统(1260~1263)初,与
邢台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无书不读,尤邃于《
易》及邵氏《(皇极)经世》,天文、地理、律历、众技皆能通之。至元间,秉忠入拜太保,参
中书事,君乃弃释业儒,游于霄川,与
赵子昂游四明塑王府,睹唐李将军画,忽发胸臆效之,不月余,山水、人物,悉臻其妙,……由此以丹青名于时。隶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出示平叔(
张伯端)《悟真》之旨,悟之如己作。至明百数十岁,绿鬓童颜,如方壮时。所厕《
蓬莱仙弈图》,尤为神物,图后有
张三丰题识,二仙之迹,可称联璧。先生
永乐中有画鹤之诬,隐壁仙去”。
冷谦是明代郊庙乐章的奠基者。曾著《
太古正音》
琴谱一卷,
宋濂为之作序,书已佚;又著《
琴声十六法》,今存。是明初很有影响的音乐家。
许多
中国绘画史籍又记其为元、明大画家,且加以仙化。其中以明末清初人
姜绍书所撰之《
无声诗史》记载最详,其卷一谓:“仙人冷谦,字起敬,武陵人,道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盖百余龄矣,……(元)中统(1260~1263)初,与
邢台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书无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皇极)经世》,天文、地理、律历、众技皆能通之。至元间,秉忠入拜太保,参中书事,君乃弃释业儒,游于霅川(今浙江吴兴县南),与
赵子昂(孟頫)游四明卫王府,睹唐李将军画,忽发胸臆效之,不月余,山水、人物,悉臻其妙,……由此以丹青名于时。莅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出示平叔(
张伯端)《悟真》之旨,悟之如己作。至明百数十岁,绿鬓童颜,如方壮时。所画《蓬莱仙弈图》,尤为神物,图后有
张三丰题识,二仙之迹,可称联璧。先生于永乐中有画鹤之诬,隐壁仙去。”清人徐沁《
明画录》卷二《冷谦传》谓:“世传其化鹤入瓶,事甚诡异。”可见在明清时,人们对冷谦之绘事已有许多神异传说。所传张三丰对冷谦《蓬莱仙弈图》之题识,收入《
道藏辑要》的清道士
李西月重编之《张三丰真人全集》中有抄录,从中可以看出,时人对此题识已提出质疑。明清间传冷谦神异事甚多。《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巳疟编》云:冷谦曾“遇异人传异术。有友人贫,不能自存,求济于谦。谦曰:‘吾指汝一所往焉,慎勿多取。’乃于壁间画一门,一鹤守之。令其人敲门,门忽自开,入其室,金宝充牣,盖朝廷内帑也。其人恣取以出。”后被查出,
官差逮冷谦,谦隐身入瓶中。逮者“以瓶至御前,上问之,辄于瓶中应如响。上曰:‘汝出,朕不杀汝。’谦对:‘臣有罪不敢出。’上怒,击其瓶碎之,片片皆应,终不知所在”云云。
冷谦:明代医家。字启敬,号龙阳子。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尝官至太常协律郎、效庙乐章等职。于养生术颇有研究,提出六字延年诀,即“嘘、泗、呵、吹、呼、嘻”,于调摄、养生、四季起居、
自我按摩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所著《
修龄要旨》,后辑入《
颐身集》。
运动健身法
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养生十六诀
他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而实用,其中“长生十六字诀”,长生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作者称其为“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此十六字诀是
水火相济 养生法。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肾命水火说认为,命门的
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
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门),气气归脐”,就是用提肛导引之法,来补肾
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
滋肾水,这样,肾命“水火相见”,如此导引补水配火,调补肾之阴阳,水火相济,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中医认为,人体阳气虚弱和阴精不足,是发生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人
阳气不足,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阴精不足,五脏六腑就会枯竭,从而导致各种
虚损病的发生。人到中年以后,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减弱,容易发生阳气和阴精不足,注意温补阳气,滋补阴精尤为重要。冷谦“长生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通过提肛导引,温补阳气,并以“一吸便咽”,
补火配水,两者相互配合,补阳滋阴,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用
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长生十六字诀”是一种“提肛”和“吞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
肛肠和泌 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
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长生十六字诀”具体做法较为简单,略得空闲,行住坐卧姿势均可。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
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
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即提肛)以意力提使归脐,连及夹脊
双关肾门一路提起,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即脑海),其升而
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久久行之,祛病延年。
起居调摄法
◎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 ◎ 披衣坐起,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咽、吹、嘘、嘻
六字诀,吐浊吸清,按
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 ◎ 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 冷谦的起居调摄法 ◎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 ◎ 披衣坐起,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咽、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 ◎ 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
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常简默,皮肤宜常于沐。 ◎ 良饱徐行,摩脐
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
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 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
久行伤筋,
久立伤骨,
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神,久听伤精。 ◎ 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
气痔,著湿衣汗衣令人生疮。 ◎ 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受北卧,头边勿安火炉。 ◎ 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
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独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 ◎ 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觉直而伸,昼夜起居,乐在其中矣。(《
修龄要旨》据《
颐身集》
节选)
《琴声十六法》
一曰轻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起调当以中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则。其趣自生。盖音之轻处最难。力有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不佳。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於清实中得之。 二曰松 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吟猱之巨细缓急。俱有松处。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转则情联。松活则意畅。其趣如水之与澜。其体如珠之
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可以名其松。 三曰脆 脆者健也。於冲和大雅中。健其两手。而音不至於滞。两手皆有脆音。第藏不见。出之不易。右手靠弦。则音滞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悬落。在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曰。声如金石。动如风发。要知脆处。即指之灵处。指之灵。自出於健。而指之健。又出於腕。腕中之力既到。则为坚脆。然后识
滞气之在弦。不为知音厌听。 四曰滑 滑者溜也。又涩之反也。音当欲涩。而指当欲滑。音本喜慢。而缓缓出之。若流泉之鸣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指取走弦而滞则不灵。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故曰滑。然指之运用。固贵其滑。而亦有时乎贵留。盖其留者。即滑中之安顿处也。故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意有在耳。 五曰高 高与古似。而实与高异。古以韵发。高以调裁。指下既静既清。而又得能高调。则音意始臻微妙。故其为宁谧也。若深渊之不可测。若乔岳之不可望。其为流逝也。若江河之欲无尽。若三籁之欲无声。 六曰洁 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修指之道。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垢弗缁。止於至洁之地。而人不知其解。指既修洁。则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欲修妙指者。又必先自修洁始。 七曰清 清者。音之主宰。地僻则清。心静则清。气肃则清。琴实则清。弦洁则清。必使群清咸集。而后可求之指上。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丝毫
浊气。厝指如击金戛石。缓急绝无客声。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月洁。湱然山涛。幽然谷应。真令人心骨俱冷。
体气欲仙。 八曰虚 抚琴著实处。亦有何难。独难於得虚。然指动而求声。乌乎虚。余则曰。政在声中求耳。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盖其下指功夫。一在调气。一在淘洗。调气则心自静。淘洗则声自虚。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深渊自居。清光发外。高山流水。於此可以神会。 九曰幽 音有幽度。始称琴品。品系乎人。幽繇於内。故高雅之士。动操便有幽韵。洵知幽之在指。无论缓急。
悉能安闲自如。风度盎溢。纤尘无染。足觇潇洒胸次。指下自然写出一段风情。所谓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幽之所以微妙也。 十曰奇 音有奇特处。乃在呤逗间。指下取之。当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流连不尽。应接不暇。至於章句顿挫。曲折之际。尤不可轻易草草放过。定有一段情绪。又如山随人面转。字字摹神。方知奇妙。 十一曰古 琴学祗有二途。非从古。则从时。兹虽
古乐久淹。而仿佛其意。则自和澹中来。故下指不落
时调。便有
羲皇气象。宽大纯朴。落落弦中。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顿令人起道心。绝非世所见闻者。是以名其古音。 十二曰澹 时师欲人耳。必作媚音。殊伤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澹。而吾复调之以澹。故众人所不解。惟澹何居。吾爱此情。不奓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故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 十三曰中 乐有中声。惟琴固然。自古音淹没。攘臂弦索。而捧耳於琴者。比比矣。
即有继空谷之声。未免郢人寡合。不知喜工柔媚则偏。落指重浊则偏。性好炎闹则偏。发声局促则偏。取音粗厉则偏。入弦仓卒则偏。气质浮躁则偏,矫其偏。归於全。祛其倚。习於正。斯得中之传。 十四曰和 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当调之在弦。审之在指。辨之在音。弦有性。顺则协。逆则矫。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指和。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俱有分数以位其音。要使婉婉成吟。丝丝
叶韵。以得其曲之情。则指与音和。音有意。意动音随。则众妙归。故重而不虚。轻而不浮。疾而不促。缓而不弛。若吟若猱。圆而不俗。以绰经注。正而不差。迂回曲折。联而无间。抑扬起伏。断而复连。则音与意和。因之神闲气逸。指与弦化。自得浑合无迹。吾是以和其太和。 十五曰疾 指法有徐则有疾。然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尝相错间。故句中借速以落迟。或句完迟老以速接。又有
二法。小速微快。要以紧。递指不伤疾中之雅度。而随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使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疾以意用。更以意神。 十六曰徐 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故名其声曰希。尝於徐徐得之。音生于指。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续而复断。因候制宜。自然调古声希。渐入渊微。严道彻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四楼下指迟。其於徐意。大有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