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三明”是指
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皇甫规、
张奂与
段颎(jiǒng)。
皇甫规字威明,
张奂字然明,
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
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但是,这三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就短期来看,
段颎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
皇甫规、
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
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
段颎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羌乱贯穿
东汉王朝。国家对羌耗费千亿钱,却无法完全平定凉州,最后只能靠大量发行铜钱来解决财政问题,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最终使国家越来越虚弱。
并且,羌乱不是简单的国家内部问题,其中还很可能有
匈奴的阴影存在。因为羌曾经做过匈奴的藩属,而且
羌族也曾在安帝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上
凉州的
军事战略因素,匈奴暗中煽动支持羌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东汉的羌乱究其根本,是汉匈之争、羌族独立等问题的综合反映。
皇甫规、
段颎早年并无太大矛盾。但到后期,二者之间关系因为处理羌乱意见相左,而关系疏远,但并未明显对立。后来
皇甫规力挺
张奂,
张奂自然的成为
皇甫规这一方面的一员。由于张奂对
段颎的指责和
段颎对张奂的反驳,凉州三明才彻底决裂。
皇甫规、
张奂、
段颎都曾经受过宦官的迫害。桓帝时期三人都曾经或被贬官,或被免职,后来虽然都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军职,但自此以后,三人对待宦官的做法确有了很大的区别。
皇甫规由于资历年龄,压根不睬宦官势力。
张奂本人也很有士人的气节,很鄙视宦官的做法。在除掉
窦武陈蕃的
宫廷政变中,
张奂因为受到宦官矫诏欺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来论功封赏时,宦官势力给了张奂
大司农的高官和封侯的
奖赏,但张奂却拒绝了,也可以说,张奂自始至终,始终是站在宦官势力的对立面。
段颎却完全倒在了宦官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