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辉
云南省原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刘明辉(1914年11月-2010年5月17日),男,汉族,江西省石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人物生平
1914年11月,刘明辉同志出生于江西省石城县;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至1936年,参加了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至1945年,经历了太行山区抗日的艰苦岁月,参加了抗击日军“合围”和“扫荡”的斗争,以及“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
1945年至1949年,历任第二野战军二纵四旅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强渡黄河,两次跃进大别山,参加了邯郸(平汉)、陇海、鲁西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9月,他随二野进军大西南。1949年至1954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军管会公安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兼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任重庆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市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8月,刘明辉同志调云南工作。1954年至1966年,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兼云南省政法小组组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代省长,政协云南省第二届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共云南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边委书记。
1966年至1968年,刘明辉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批斗关押,但他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1968年至1985年,先后担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革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5年9月至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明辉同志是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0年5月17日12时35分,刘明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6岁。刘明辉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王刚王兆国王岐山李源潮张高丽张德江李鹏朱镕基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陈至立邓朴方马凯张劲夫刘复之韩杼滨贾春旺等同志,以不同方式对其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刘明辉同志住院期间和逝世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领导同志,以及省里的老领导前往看望或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人物故事
党旗引领人生路
1914年11月,刘明辉出生在江西省东南部石城县烟坊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在轰轰烈烈的红色风暴中走上革命道路。他16岁加入共青团,19岁参加红军,参军后被分配到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九团三营七连任指导员,兼做秘密保卫工作,从此与保卫工作结下不解之缘。1934年11月,刘明辉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刘明辉参加广昌保卫战后,1934年8月,又在兴国县的高兴圩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明辉参加了战略大转移——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初,刘明辉随中央红军出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刘老回忆说,进入湖南、广西后,为甩掉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他们吃饭不分时间,昼夜连续行军。干部战士非常疲倦,一旦遇到沟坎、独木桥等障碍停下时,有的战士站着就打起盹来,后面的战士大声催促,睡着的战士才醒过来继续前行。
11月下旬,红军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辗转到湘江边,进入了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刘明辉所在的红五军团作为殿后部队,与湘江两岸的红军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渡江,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与装备有飞机、大炮的敌军展开5天5夜的湘江血战,终于突破了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保护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的企图。
湘江血战,慷慨悲壮。红军各部队伤亡惨重,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000人锐减到3万余人。
声东击西渡金沙
四渡赤水之战胜利后,红军从贵州安顺经富源、沾益、曲靖进入嵩明一带,佯攻昆明,途经昆明城郊转向西北,直奔金沙江。当时国民党向昆明集中兵力,中央红军兵分三路,由寻甸、嵩明地区向西北挺进。其中,第一军团为左路纵队,经禄劝、元谋,直取龙街;第三军团为左路纵队,夺取洪门渡;军委纵队和他们第五军团为中央纵队,经山仓街、海龙塘、石板河,进至皎平渡。1935年5月1日晚,中央红军纵队先遣队渡过金沙江,成功偷袭皎平渡,控制了渡口。第一、三军团分别赶到皎平渡渡江。由于红五军团殿后,并在石板河一带英勇阻击滇军,又有红九军团掩护大部队过江。因此,全军利用7只木船昼夜抢渡,经过9天9夜,大部人马于1935年5月9日从皎平渡顺利渡过了江水滔滔、急流翻滚金沙江。
刘明辉是7日渡江的,那天,他远远听到红五军团在石板河一带阻击敌军的炮声。他们有的坐小木船,有的坐牛皮筒形船,将骡马牲畜赶到江里,由它们自己渡过金沙江。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军委参谋长刘伯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亲自指挥渡江的情景,刘伯承大声喊部队“快点!快点!”的声音仍在他耳旁萦绕。
渡过金沙江后,他们经泸定桥通过大渡河,于1935年6月8日进到宝兴县北部的夹金山脚下。
翻越险峻夹金山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途中翻越的第一座最险峻的大雪山,雪山海拔4124米,终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
1935年6月11日,他们一大早就开始向雪山进发。在爬到离顶峰还有1千米左右的时候,三营七连八班副班长孔金彪走不动了,坐在雪山上起不来。刘明辉看到后,赶紧叫身边的战士把他扶到自己的骡子上,让马夫牵着骡子驮着他走。这时,他也走不动了,就抓着骡子的尾巴,让它拖着走。抬头望去,只见雪海茫茫,在陡峭的山路上战士们一个挨着一个挪着艰难的步子缓慢地移动。最后,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终于爬上了雪山顶。天黑时,他们翻越了夹金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到达夹金山北麓的达维镇,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个方面军的部队战士欢欣鼓舞,举行庆祝大会。他和战友们沉浸在会师的巨大喜悦之中。
三过雪山草地
1935年8月,红五军团随左路军由毛盖儿地区和卓克基地区开始北上,将要经过茫茫的松潘大草地。此时已是红五军团第三十九团团特派员的刘明辉,和大家一起准备好干粮,开始了第一次过草地。
8月的松潘草地,处处隐藏着沼泽地的陷阱和死神的魔爪。人行走时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泥塘沼泽。红军们又冷又饿,一路上挖野菜、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把皮带、牛皮鼓面煮了吃。许多战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却被草地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战胜了饥饿、寒冷、疾病等死神的威胁,走出了辽阔无际的大草地。
走出草地,人们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再见了,雪山草地!”没想到,两个月后,刘明辉和一些红军战士又一次走进这块遍布死神的草地。
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方针下,由红五军团编入红四方面军的刘明辉,第二次走进大草地,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地区,连续作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伤亡惨重,处境更加困难。广大指战员从惨痛的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他随红军干部战士又第三次翻越夹金山。6月,与北上的红军二、六军团在甘孜胜利会师。7月,途经阿坝等地,开始第三次过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也同红一军会师。
回顾三过草地的经历,刘明辉说,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是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长征精神。他概括为:“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有着无比坚定和忠诚的崇高精神;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有顾全大局、亲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情操。”
戎马生涯 执着人生
长征,锤炼了刘明辉的革命意志。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他度过了太行山的艰苦岁月,经历了日军的“合围”和“扫荡”,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日寇“扫荡”等许多战役战斗,曾迎接、护送邓小平同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工作.
1942年4月29日的“铁壁合围”中,1万多日军和大批伪军进行疯狂“扫荡”。在枪林弹雨中,刘明辉骑着一匹枣红马,和骑兵团奋力向西突围,穿过沙尘滚滚、枪炮震天、硝烟弥漫的平原,冲出了日军的三道重围。
在解放战争时期, 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刘明辉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强渡黄河,两次跃进大别山及参加邯郸、平汉、陇海、鲁西南、甄南、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做出了贡献。
1949年9月,刘明辉随二野从南京出发进军大西南,同年11月30日解放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重庆。在重庆工作5年的期间,他担任过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兼任重庆警备副司令、司令等职,参与了军事接管、治乱、镇压反革命工作,赢得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1954年9月,他从重庆来到云南工作。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深深挚爱的云南。他历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党组组长,省政协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副省长、常务副省长、代理省长、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985年8月离休后,刘明辉仍心系党和人民,关心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公安工作和人民生活,做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刘明辉同志生前回顾自己走过的一生时曾深有感触地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精神支柱。它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披荆斩棘、历经磨难,达到光辉的彼岸。尤其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从我人生的体验来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人物评价
刘明辉同志在云南工作数十年,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他深深挚爱的云南,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以及党的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赢得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刘明辉同志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宗旨。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真理,刚直不阿,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他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生活简朴、助人为乐,体现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刘明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97年9月离职休养后,刘明辉同志仍心系党和人民,关心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公安工作和人民生活,始终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担任过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老少边穷地区促进会、警察学会等组织的名誉会长、顾问,公安部咨询委员。他每年都要专门安排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弘扬延安精神、推进贫困地区发展、促进边疆稳定等做出了显著成绩。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9 16:5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