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
南北朝时期南梁大臣、诗人
刘显(481年 - 543年),字嗣芳,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大臣。南梁晋安内史刘鬷(zōng)之子,南齐文学家刘瓛(huán)族子
人物生平
幼称神童
刘显,字嗣芳,沛国相县人。本名颋,齐武帝觉其名难识,赐其名显。刘显自幼聪敏,六岁就能诵读《吕相绝秦》和《过秦论》。琅邪王萧思远、吴国的张融都称赞他为“神童”。族伯刘瓛在儒学界颇有名望,但没有儿子继承,于是刘显八岁那年,齐武帝萧赜下诏,改其名为显,并命他过继给族伯为后。
仕途经历
天监(502年 - 519年)初,刘显被举为秀才,被任命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转任法曹
母亲去世,刘显辞官归家服丧,三年期满后,太子少傅沈约推举他出任五官掾,不久又兼任廷尉正五兵尚书傅昭掌管著作时,起用刘显助其编撰国史。
天监九年(510年),朝廷更改尚书五都选,刘显以原职兼任吏部郎,又受朝廷任命为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升迁至尚书仪曹郎。后又出任临川王记室参军
平定建康叛乱后,刘显继续出任尚书仪曹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后又被任命为秣陵县令,授为骠骑鄱阳王记室,兼任中书舍人,累经升迁任步兵校尉中书侍郎舍人职位照旧。
因辨认出魏国人进献古器上的突起字,刘显深受梁武帝萧衍器重,迁任尚书左丞,被授为国子博士。朝廷又任命其为宣远岳阳王长史,行府国事,刘显未上任。后因才能凸显受武帝妒忌,被调离出京任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
博涉多通
刘显涉猎广泛,精通诸多领域。当时任昉得到一篇文字脱落,已残缺的简书,他给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没有一个人能辨识字迹。刘显看见后,说是《古文尚书》里删掉的“逸”这一篇。任昉检看《周书》,果真像刘显说的那样,因此任昉相当赏识刘显。
沈约担任丹阳尹时,命刘显来拜见自己,座中沈约询问了他十件经史之事,他成功对答九条。沈约说:“我年老糊涂健忘,不能接受测问了;虽然如此,但是姑且试问几件,不能到十件。”刘显问了五件,沈约仅对上来两件。陆倕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排着席子说:“刘显可以称得上是奇异的人,就是我们家平原到张壮武那里去,王粲蔡邕,也必然没有这样的对答。”因此刘显十分受知名人士欣赏。
刘显与河东裴子野、南阳刘之遴、吴郡顾协同在宫中担任中书舍人,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相互之间十分亲近,没有人不羡慕的,刘显的知识甚至比裴子野还渊博。有一次波斯国进贡狮子,梁武帝萧衍问大臣们狮子都有什么颜色,刘显回答说,黄狮子不如白狮子卓越。还有一次魏国人进献古器,上面有突起的文字,当时没人知道怎么读,刘显查看文字后,没有停滞地读完了这些字,考证年月发现竟一字不差,高祖为此十分赞赏他。
时有沙门为争田地而诉讼,梁武帝萧衍以“贞”字遍问朝廷,司法部门不知何解,众臣也莫知其意,唯有刘显说:“写‘贞’字,就是要把田判给和尚。” 梁武帝因此嫉妒他的才能,将其调离京师。
卒于夏口
云麾邵陵王萧纶被换去镇守郢州,任命刘显为平西谘议参军,加授戎昭将军,但刘显在平西府很长时间不得志。大同九年(543年),刘显在夏口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主要影响
藏书颇丰
刘显在木柜中收藏了许多典籍,精心研究其深奥之处,因此博览群书,聪明通达而出类拔群。刘显卒后,大部分书籍归于陈朝孔奂
助修国史
刘显在出任五官掾并兼任廷尉正时,五兵尚书傅昭掌管著作,当时需编撰国史,于是刘显受傅昭起用,助其编写南朝齐国史书。
历史评价
陆倕:刘郎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梁书》)
李谐:善人国之纪也。(《南史》)
刘之遴: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繁弱挺质,空桑吐声,分器见重,播乐传名。谁其均之?美有髦士。礼著幼年,业明壮齿。厌饫典坟,研精名理。一见弗忘,过目则记。若访贾逵,如问伯始。颖脱斯出,学优而仕。议狱既佐,芸兰乃握。抟凤池水,推羊太学。内参禁中,外相藩岳。(《梁书》)
姚察:显、懋、之遴强学浃洽,并职经便繁,应对左右,斯盖严、朱之任焉。(《梁书》)
李延寿:显及之遴见嫉时主,或以非罪而斥,或以非疾而亡,异夫自古哲王屈己下贤之道,有以知武皇之不弘,元后之多忌,梁祚之不永也,不亦宜哉!(《南史》)
轶事典故
学识渊博
刘显六岁能读《吕相绝秦》和贾谊的《过秦论》,被称为“神童”。涉猎广博并且对很多领域都通晓,为名流任昉推崇赏识。沈约问他经史十事,答对其九,他问沈约五事,沈约仅对其二。刘显曾作《上朝诗》,沈约十分赏识并将此诗写在了自己新建住宅的墙壁上。因看懂了无人知晓的魏国人进献古器上的突起字,刘显深为梁武帝器重。
友作墓铭
友人刘之遴启禀皇太子说:“之遴曾听说,伯夷、叔齐、柳下惠,没有得到孔子一句赞美,他们只能是西山挨饿的人,被束国罢黜的人,他们的美名哪能传到后代?确实如此呀!生有七尺长的身体,死去放在棺中被土埋没。不朽的事情,写在文章中才能流传,怀才不随波逐流的人,死去而得不到颂扬,应为这样的事情叹息,没有超过这样的。我私下悲痛友人沛国人,收藏在木柜中的典籍,精心研究它的深奥,聪明特通达,出类拔群。盖棺于郢都,归魂京师,选好墓地安葬时日已定,需要琢刻墓碑。之遒已简略撰写他的事迹,今就上呈。希望皇上能给他大慈爱,为他写诗文,使他的枯骨得到荣耀,以此慰藉他的幽魂。冒昧地奏报,战栗无地自容。”于是刘之遴受命为刘显写了墓志铭。
颇受赏识
刘显曾作《上朝诗》,沈约对此十分喜欢和赞赏,便在郊外自己新建的住宅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人际关系
家世
● 外祖父
刘臧质,南朝宋建平郡太守、辅国将军,后诱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谋反,兵败被杀。
● 父亲
刘鬷(zōng),南朝齐左户侍郎,博识强正,廉洁自居,终于南梁晋安内史
● 族伯父
刘瓛(huán),南朝齐学者、文学家,其时儒学学问最深。因无子继承步兵校尉一职,齐武帝萧赜下诏刘显继承其职位。
● 叔父
刘琎(jìn),南朝齐散文家、中兵记室参军、大司马军事射声校尉,卒于官。
平辈
● 从弟
刘珏,形貌短小,儒雅博洽,善于辞翰,位至吏部尚书国子祭酒。北魏攻克江陵后,进入长安。
子辈
儿子
刘臻,隋朝仪同三司,精通《汉书》,被时人称为“汉圣”,有集十卷流传于世。
刘莠,刘显之子。
刘荏,刘显之子。
主要作品
发新林浦赠同省诗
回首望归途,山川邈离异。
落日悬秋浦,归鸟飞相次。
感物伤我情,惆怅怀亲懿。
史料索引
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
南史·卷五十·列传第四十》
《南史·卷十八·列传第八》
南齐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
北史·卷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3 15:4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