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子
汉语词语
1.族子本义,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祖父(即从祖祖父)的曾孙,即祖父的侄曾孙(即族曾孙),是父亲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堂伯叔父(即从祖父)的孙子,即父亲的堂侄孙(即族孙),是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是儿子的族兄弟
本义含义
族子本义,同族兄弟之子。指的是祖父亲兄弟曾孙,即伯叔祖父(即从祖祖父)的曾孙,即祖父侄曾孙(即族曾孙),是父亲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堂伯叔父(即从祖父)的孙子,即父亲堂侄孙(即族孙),是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是儿子族兄弟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上古汉语称为从((之)/从((之)族子(“”+“”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代称为再从子(“再从”+“”的意思)、再从侄(“再从”+“”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代泛称为从子(“”+“”的意思)、从侄(“”+“”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代称为从堂侄(“从堂”+“”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代简称为从侄(“”+“”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五代称为三从子(“三从”+“”的意思);
自己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现在称为从侄
儿子父亲(即自己)和本义族子父亲(即自己的从兄弟)是同曾祖父兄弟关系(即从祖兄弟),儿子和本义族子高祖父都是曾祖父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本义族子死后的丧服缌麻
本义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曹休,字文烈,太祖【曹魏太祖武皇帝】(曹操族子(按,亲疏不详)也。”
晋书·王峤传》:王峤,字开山,王承族子(族子本义),太原晋阳人。祖默【王默】,魏尚书。
南梁·沈约宋书·列传第十八·谢弘微传》:“混【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族子本义)灵运【谢公义,字灵运】、瞻【谢瞻】、曜【谢曜】、弘微【谢密,字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裹义含义
族子裹义,指的是比“族子本义”血缘关系更远的男子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外,裹义族子死后无服
裹义示例
南梁·萧子显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三·萧谌传》:“萧谌,字彦孚,南兰陵(郡)兰陵(县)人也。
道清【萧道清】,员外郎
仙伯【萧仙伯】,桂阳(郡)王(刘休范参军
谌初为州从事,晋熙国(郡王)(刘燮侍郎,左常侍。
谌于太祖【南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为绝服族子(族子裹义),(南朝宋元徽(473年—477年)末,世祖【南齐世祖武皇帝】(萧赜)在郢州,欲知京邑消息,太祖【南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遣谌就世祖【南齐世祖武皇帝】(萧赜)宣传谋计,留为腹心。”
·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十五·崔䴙(pì)传(瞻)》:“䴙【崔䴙族子(族子裹义)肇师【崔肇师】,魏尚书仆射亮【崔亮】之也。士太【崔士太】,谏议大夫。”
·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李浑传[湛、浑绘、族子(族子裹义)]公绪》:“公绪【李公绪】,字穆叔,浑【李浑族兄籍【李籍】之。”
析:目录中“(李浑)族子公绪”与正文中“浑族兄籍之子”对应,反映了《北齐书》的作者对“族子”的理解:“族兄弟的儿子”可以称为“族子(族子裹义)”。
·李延寿南史·列传第十四·王准之曾孙清、清猛、淮之传[从弟(从父弟)逡之、珪之、族子(族子裹义)素]》:“素【王素】,字休业,彬【王彬】五世而逡之【王逡之族子(族子裹义)也。高祖翘之【王翘之】,晋光禄大夫曾祖望之【王望之】、泰之【王泰之】,并不元弘【王元弘】,位平固(县)。”
·李延寿北史·列传第十二·封懿传[族曾孙(族曾孙裹义)回、回隆之、回(有误,应为弟子)肃、回族弟(族弟裹义)述]》:“(封磨奴)怀州刺史,赠勃海(郡)公,曰定。(封磨奴)以族子(族子裹义)叔念【封回,字叔念】为后。”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晋纪九》:“藩【荀藩】与组【荀组】、族子(族子裹义)中护军崧【荀崧】,荟【华荟】与中领军恒【华恒】建行台于密,传檄四方,推琅邪(郡)王【东晋中宗元皇帝】睿【司马睿】为盟主。”
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八五》:“据礼,兄弟之子当称从子兄子/弟子,从子新义)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族子裹义)。”
两义区别
“本义族子”和自己的儿子是共高祖父兄弟关系,而“裹义族子”和自己的儿子是共天祖父以上(含共天祖父)的兄弟关系。
演变过程之一
演变过程之二
争议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帝喾(kù)姬姓]高辛(氏)[(qūn)]于[(zhuān)(xū)](姬姓高阳氏乾荒)为族子(有误,应为从子)。”
东汉·王粲英雄记》:“瑁【桥瑁】,字符伟,玄【桥玄族子。”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张绣武威(郡)祖厉(县)人,骠骑将军济【张济族子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陆凯,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丞相逊【陆逊族子也。”
东晋·江敞《陈留志》:“阮武,字文业,末为清河(郡)太守族子籍【阮籍】方总角,未知名。”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吴书六·宗室传第六》:“《吴书》曰:‘河【孙河】,(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坚【孙坚族子也,出后俞氏,后复姓为孙。’”
南梁·沈约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僧达传》:“僧达【王僧达族子(有误,应为绝服族曾孙)确【王确】年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确叔父休【王休】为永嘉(郡)太守,当将确之郡,僧达欲逼留之,确知其意,避不复往。僧达大怒,潜于所住屋后作大坑,欲诱确来别,因杀而埋之。从弟僧虔【王僧虔】知其谋,禁呵乃止。”
·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等《晋书·列传第四十五·王湛传(承、承述、述坦之、祎之、坦之恺、愉、国宝、忱、愉绥、承族子峤、袁悦之祖台之)》:“王峤,字开山,王承族子太原(郡)晋阳(县)人。默【王默】,魏尚书。”
·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三·顾和传》:“顾和,字君孝,侍中众【顾众族子也。曾祖容【顾容】,荆州刺史相【顾相】,临海(郡)太守。和二岁丧总角便有志操族叔荣【顾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骐骥,兴吾宗者必此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问,为州别驾。荣谓之曰:‘速步,君孝超矣。’”
·姚思廉陈书·列传第二十六·孝行传》:“初,贞【谢贞】之病亟也,遗疏告族子凯【谢凯】曰:“‘吾少罹酷罚,十四倾外荫,十六钟太清之祸,流离绝国,二十余载。号天蹐(jí)地,遂同有感,得还侍奉,守先人坟墓,于吾之分足矣。’”
·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等《周书·列传第十九·宇文测传(深)》:“宇文测,字澄镜,太祖【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族子也。高祖中山【宇文中山】、曾祖豆颓【宇文豆颓】、骐驎【宇文骐驎】、永【宇文永】,仕,位并显达。”
·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等《周书·列传第三十二·宇文神举传》:“宇文神举,太祖【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族子也。高祖晋陵【宇文晋陵(宇文普陵)】、曾祖求男【宇文求男】,仕,位并显达金殿【宇文金殿】,镇远将军兖州刺史安吉县侯。”
·魏征令狐德棻长孙无忌李淳风等《隋书·列传第八·观德王雄传(达)》:“观德(亲)王雄【杨雄】,初名惠,高祖【高祖文皇帝】(杨坚族子也。绍【杨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
·韩愈《送水运陆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元和)六年(811年)冬,振武军吏走驿车诣阙告饥,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吾族子重华【韩重华】适当其任。”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晋纪九》:“浚【魏浚族子该【魏该】,聚众据一泉坞,藩以(魏该)为武威将军。”
·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九十一·潘珍传(族子旦、余光)》:“潘珍,字玉卿,婺源(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珍族子旦【潘旦】,字希周。(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章下礼、兵二部。族父珍适以言得罪,尚书严嵩张瓒旦议不用。”
参考资料
族子.在线新华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7 16:24
目录
概述
本义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