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泉(1913年5月13日-1949年11月27日),
重庆云阳人,原名刘世恒,化名晓声、简戎、聿明。1913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竹溪乡刘家坝(现
人和街道中兴村6组)。1937年在乡中心小学任教,积极组织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初参加
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委员。
皖南事变后,先后担任党的
合川金子乡特支书记、区委书记、合川工委委员。1948年任上川东第七工委副书记、西南民主联军
川东游击纵队第七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岳池伏龙起义。1948年12月,在重庆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
渣滓洞监狱,
中牺牲,时年36岁。
早年经历
刘石泉1913年5月13日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竹溪乡刘家坝(今人和街道中兴村),父亲早逝,姊妹7人,随叔父一起生活。1929年考入云阳县立初级中学(今
云阳中学)学习,中途因无学费辍学。1934年秋,经人介绍在双江、高阳等地教书,继后在
万县豫章中学(今
万州外国语学校)复学,1936年毕业。1937年经地下党员余晓东(余国材)介绍,回到家乡竹溪小学执教。
积极抗日
当时,正值“
卢沟桥事变”爆发,刘石泉怀着满腔义愤经常给学生讲解抗战形势,揭露日本
帝国主义的罪行。他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到乡村和场镇,张贴标语,举行演讲,演出抗日话剧,教唱救亡歌曲,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还组织了“竹溪乡学术研究会”(后改名“读书会”),募捐筹集经费,订购了
《新华日报》、
《解放》、
《群众》、
《全民抗战》、《战时青年》等进步报刊,组织吸引大家阅读学习。在读书会和民众夜校里,他大力开展团结抗日宣传。竹溪乡的抗日救亡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
当时,刘石泉组建的竹溪乡民众夜校越办越红火,学员多,经费不足,又缺乏校舍。他便带领十多名夜校学员,直奔大恶霸地主王函东住处,理直气壮地去要他立即交出独霸的
公田、
公产,然后又邀统战朋友前去做其工作,迫使王函东交出了已把持了几十年的十余亩公田和几十间瓦房的祠堂公产。斗争赢得胜利,受到群众称赞。
1937年下半年,刘石泉把附近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互助会”,并使之迅速发展到三四十人,通过开展农民自救互助活动,密切党和农民群众的联系。不久,县政府实施“复兴农村计划”,刘石泉借机争取到云阳县参议员
刘凤章的支持,将“农民互助会”改建为“刘家坝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向县合作金库贷款一千余块银元,及时发给百余户入社农民,解决了他们的急需。
光荣入党
1938年春夏之交,刘石泉光荣地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同意,通过党的统战关系,争取到竹溪乡第九保保长和乡公所民政干事的职务,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刘石泉入党以后,刻苦钻研马列著作,如饥似渴地学习
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论述。他常向党内同志讲:“革命离不开农民,革命必须给农民带来好处,农民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舍生忘死地为之奋斗。农民在中国占绝大多数,有他们支持和参加革命,中国革命才会取得胜利。”他十分关心农民的利益,身体力行地从事农民运动。
革命家族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加之共云阳县委一委员自首叛变,使早被国民党云阳当局看作眼中钉的刘石泉处境十分困难。3月的一天,党的云阳县委通知他“立即转移”,这时,他既是双江、竹溪、
黄石、九龙、盘石等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又是十余口人的一家之主,形势严峻,困难重重。但他迅速对小江地区几个乡的党组织作了周密的布置和妥善的安排,当晚,连向亲人告别的话都没讲一句,便趁着夜幕,离开了故乡,步行八九十里路,次日上午到了
万县安徽旅鄂中学,找到了在这里念书的侄儿、地下党员
刘钜卿(石泉负担其念书所需经费),向他讲明了风云突变、乌云密布的形势,告诫他一定要坚定革命信念,经受住考验,并叫他转告家人“团结一致,克服家庭困难”,送其一本
《联共(布)党史》,再三叮嘱要“认真学习,做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然后化装乘船赴
渝。
开展农运工作
刘石泉相继在重庆、
巴县、
江北等地工作一段时间后,于1945年夏,受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遣,去
合川县金子乡开展农运工作。通过南方局先期派遣的以乡长职务为掩护的地下党员
陈伯纯,谋到了乡民政干事的职务作掩护,努力开辟新区工作,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大力组建党组织,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他紧密联系农民群众,金子乡的男女老少都亲昵地叫他“刘师爷”;有人称王称霸、欺负贫弱时,他履行乡民政干事的职责,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他努力办好流动的农民夜校,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到教育启发,识字、提高觉悟;然后建立群众组织,开展群众斗争。刘石泉利用民间习惯而又能公开的组织形式,发动群众组成“生期会”、“姊妹会”、“互助会”,从中发现和培养农民运动积极分子,继而秘密地组织了“农民协会”、“三抗社”。到1947年,金子乡14个保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并发展到周围十多个乡及
武胜县真静、农旺、街子、清平等乡,农会会员达万人以上。在农会成立大会上,刘石泉宣布:农民协会是维护农民利益的群众组织;目前就是要组织农民群众反对抽佃、加租加押,实行“三抗”(
抗丁、抗粮、抗捐税)斗争。为此,刘石泉在建立和发展农会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了“三抗队”,把队员分别编为弯刀队、镰刀队和武工队,开展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以破坏国民党反动派的兵源、粮源和财源。
刘石泉心里揣着一团火,把金子乡农民运动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发动和领导了岳池伏龙起义
1948年8月,党的
川东临委决定:在
华蓥山区域的
广安、
岳池、
武胜、
合川、
渠县发动起义。刘石泉担任了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第七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张蜀骏、
杨奚勤等发动和领导了岳池伏龙起义。
8月22日,300多名武装起义的指战员以及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在岳池走马岭举行誓师大会。会上,刘石泉十分激动地说:“同志们,义旗已经高举,我们要与敌人血战到底,为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
当即,起义部队开到伏龙街上开仓济贫。不几天,刘石泉又从合川萧家、石龙等地带来队员60余人,起义部队增至400余人枪。随后,第七支队以佯攻县城姿态,在各乡迂回,壮大军威,途中多次与警察、乡丁交火。27日在
渠河以西与岳池县警察队鏖战中,一举生擒警察12人,缴枪14支。
敌人把这支起义部队视为洪水猛兽,立即调集了省保安团、重庆内二警总队以及附近几个县的反动武装共一万余人,对起义部队疯狂进行围剿。
28日下午,刘石泉等率领部队在伏龙乡刘家院子,正作攻打黑耳场的战前动员时,忽报敌人已控制周围山头,前锋逼近我营地50米处的井边。刘石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突围,命秦耀、伍俊儒带领数名神枪手,跃登左侧断桥,对井边敌人开火。当敌机枪手中弹倒地、敌火力被压下来后,刘石泉冲入敌阵,打开一条血路,掩护战友突围,终于使部队转危为安。为保存这支革命力量,刘石泉等研究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他语重心长地对战友们说:“我们留下来的同志就是革命的火种,将来转移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点燃革命的火炬。”
转移至重庆
起义失败后,刘石泉转移到重庆,肩负成批同志的转移、安置等艰巨复杂而又十分危险的任务。当时,仅与他同时抵渝的干部就有20多人,还有不少游击队员将陆续到达,但能在重庆安置社会职业的只是个别的,多数人要通过组织转移到外地。在他们离开重庆之前,要解决吃住,离开重庆时还得提供足够的路费。为此,在重庆党组织的关怀支持下,刘石泉多方奔走。一天,廖宁君在街上见到他,关心地对他说:“刘大汉,你是在敌人通缉令上的重要人物,要特别注意小心,活动要更加隐蔽些呵!”刘石泉风趣地回答:“怕么子,我脑壳上又没有刻字,哪个晓得我是共产党?”接着,又坚定地说:“我就是被敌人抓去,也没有么子不得了,为革命而死,死有何憾!”上级党组织也十分关心石泉的安全,叫他撤离。他说:“这么多人要转移,要吃住,在这紧急关头,在革命需要我的时刻,我能只顾自己的安全而离开吗?为了党的工作,这条命豁出去了!”
刘石泉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他穿的衣服,常常是刚在这里要来,又在那里脱给了缺衣的战友;从早到晚忙碌一天,往往只靠几个烧饼充饥。为了轻减组织上的经济负担,他上街去卖冰糕,还卖过报纸。就这样,在走街串户,声声“冰糕”、“卖报”的叫卖声中,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赋予的任务。
遭叛徒出卖
1948年12月的一天。刘石泉赴约,去见由华蓥山转移到重庆安排在
临江门茶馆作茶房的陈某。不料陈已先期被捕叛变。当石泉刚步入茶馆大门时,几只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他。
敌人把刘石泉关押在石灰市监狱,后提到重庆行辕二处刑讯,捆绑吊打,要他交出党组织。他料定自己是被叛徒出卖,于是,毫不含糊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同时郑重宣告:“组织情况属于党的机密,是不会讲的!要打要杀随你便!”特务又把他按倒在
老虎凳上加砖,他大喊大叫后故作瘫痪不支,闭目缄口。随后,敌人把他押到
“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囚禁在楼下第八室。
为革命献身 英勇就义
黑牢,锁住了石泉的身,但关不住他的心。入狱以后,他的言行堪称难友们的楷模。难友们衣服破了,他帮助缝好;难友们病了,他千方百计地找药;牢房脸盆坏了,他主动设法修理;洗水池、冲厕所,他总是走在前头;难友们学习有困难,他耐心辅导;他自己的学习也从未间断。同时,石泉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如何使难友们早日冲出牢笼,策划越狱和营救工作上。入狱不久,石泉就与难友们一起,对特务进行策反工作。他们采取区别对象,谨慎从事,指明前途,晓以大义,政治攻心,扶持贫困,资助经济等多种办法,促使特务从敌垒中分化出来,为难友所用。石泉通过策反对象,使狱中与重庆市地下党组织的
林向北等同志接通了联系;通过策反对象,送出了由石泉组织绘制的渣滓洞监狱牢房地形图。他以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用手指甲在牢房墙壁上,一笔一划地刻下了“狱中大事记”,把对敌人的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正当刘石泉带领难友们加紧越狱准备时,狡猾的敌人突然合并监舍,调换牢房。有组织、有准备的应变计划落空了。
1949年11月27日,我人民解放军威逼重庆,敌人似秋后的蚂蚱,发出了绝望的哀鸣,对囚禁在“
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的革命志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刘石泉,这位英勇的
共产主义战士,同难友们一起高唱
“国际歌”,高呼“打倒蒋介石!”迎着敌人罪恶的子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