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文(水)祁(县)公路从纪念馆北墙通过,东接大运公路,西连
307国道,将该馆与山西中部的
晋祠、
卦山、
玄中寺、
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晋商宅院(
乔家大院、
渠家大院、
曹家大院等)、
平遥古城等景点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旅游热线。
烈士
人物介绍
民族:汉
国家:中国
刘胡兰是山西省
文水县人。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很小的时候,就在继母的教导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年仅8岁的
刘胡兰就以
儿童团员的身份,多次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抗战胜利后,刘胡兰参加革命的愿望更加迫切,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并被选为村妇女联合会的秘书,区妇救会干事,积极参加“支前”和“土改”工作。
1942年,只有10岁的她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6月,年龄还不到14岁的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在山西军阀
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
云周西村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她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随后敌人将与她同时被捕的6名村干部当场铡死,以此来威胁她,但
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最后壮烈牺牲。
生平
刘胡兰,原名刘
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
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
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
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刘胡兰8岁
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
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
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
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
冬学,帮助烈
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
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
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
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
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
刘胡兰配合
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
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
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
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
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
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
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
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1947年2月,山西《
晋绥日报》刊登了
刘胡兰英勇牺牲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通常年满18岁方可转正)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
正式党员。1956年,在山西省
文水县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在烈士家乡
云周西村修建了烈士陵园,永志纪念。
1947年3月初,当时解放区的所有报纸都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延安各界慰问团派专人将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
挽联送到了云周西村。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
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了缅怀英雄业绩,1956年开始动工修建了“刘胡兰纪念馆”,于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当时称“刘胡兰烈士陵园”。1959年和1976年曾两次调整布局,重新整修后改称“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陈列室主要陈列了刘胡兰烈士的74件遗物和反映她生平事迹生动形象的绘画及各种文献资料。陈列内容以时间为线,分为“英雄的童年”、“革命的起步”、“斗争中成长”、“无私的奉献”、“壮烈的诗篇”、“光照后来人”六个部分。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11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万友人,络绎不绝地前来
参观访问,追悼烈士的
英雄事迹,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思索和谱写自己闪光的人生。
纪念馆介绍
位于
山西省
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
云周西村,距
太原市区85公里。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
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
汉白玉烈士
石雕像。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被捕处、斥敌处、就义处等,是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
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 。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现占地面积79000余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陵墓和观音庙等组成。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
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
为纪念
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
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50周年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在中国
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
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
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
国防教育基地”。
刘胡兰纪念馆始现有
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由广场、纪念碑、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组成,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作对称分布,藏有烈士遗物74件。陈列室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的题词。
布局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
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
文水县云周西村,始建于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刘胡兰就义十周年时落成开放,后经一九五九年和一九七六年两度扩建,一九九六年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成为规模。 该馆座北朝南,占地六万平方米,步入馆门是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洁白高大的毛泽东题词纪念碑矗立在广场花坛中央,碑的正面镌着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刻着郭沫若书写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
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
纪念碑后面是宽敞明亮的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室,这里陈列着刘胡兰的遗物和反映她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文献资料等。
碑廊中陈竖着邓小平、朱德、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等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的
汉白玉石碑。碑廊北侧分别是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书画展览室。
翠柏中是一座宫殿式建筑——七烈士纪念厅,这里有反映七烈士刑场斗争的雕塑和六烈士生平陈列。
过大厅是陵园,刘胡兰的忠骨就安葬在北端正面高台上,台上柏翠松苍,墓上绿草茵茵;墓前是采用最优质
湖南汉白玉重塑的胡兰雕像,雕像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雕像东侧是刘胡兰被捕、斥敌、就义的旧址,西侧是碑亭,亭内陈放着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晋绥分团一九五一年给刘胡兰建的墓碑。
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荣誉
2017年1月,刘胡兰纪念馆被列入《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20年8月,刘胡兰纪念馆被
全国妇联命名为
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
文化遗址名录。
新闻
(刘胡兰纪念馆发现文革
珍贵文物)2014年10月20日,记者从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在刘胡兰纪念馆库房存了几十年的大型油画、书法、素描等作品被一一拂尘展开时,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让前来普查登记的专家组为之惊叹。特别是郭沫若于1960年7月1日为刘胡兰纪念馆题写的
书法作品,更是令大家兴奋。
教育
刘胡兰,生于1932年,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1947年遇害时,年仅15岁。她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毛泽东曾为她亲笔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纪念馆于1957年1月落成,这一天正是刘胡兰遇害十周年纪念日。纪念馆中央的纪念碑广场上是一座高12米的
汉白玉石雕,碑身正面就是毛泽东的题词。纪念碑后,就是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馆,馆内有一些烈士的遗物,以及一些与烈士生平有关的绘画、雕塑和文献资料。最后面的烈士陵园里,矗立着刘胡兰的汉白玉雕像,周围遍植松柏。整个纪念馆布局开阔肃穆,是开展“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基地。
该馆建馆30多年来虽几经改造,历次建筑虽风格不同,但经精心设计处理,结合较好,无拼凑的感觉,整个布局开阔,便于参观活动。而今刘胡兰纪念馆已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民政部、国家教委批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国人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刘胡兰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
影视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反动派迫不及待地发动内战。面临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决战的关口,
解放区的歌剧工作者以极大的政治热情与艺术激情创作演出了歌剧《刘胡兰》(魏风等编剧,
罗宗贤等作曲,1948),讴歌年轻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宁死不屈、“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崇高气节,在
悲剧性结局中高奏光明对于黑暗的
英雄主义凯歌。
烈士的热血不会白流。全国解放后,新中国走上
光明之路,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敢献身的英雄们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激动着歌剧艺术家,成为新
中国歌剧艺术讴歌不尽的基本母题。1954年,由于村等编剧、
陈紫等作曲的新版《
刘胡兰》,对英雄少女形象的刻画更为细腻生动,人物关系、
戏剧冲突的组织和情节的发展更丰富、更具
戏剧性,在艺术处理上也更加精致。从这两部同名歌剧的音乐创作上来说,前者给我们留下了一曲《数九寒天下大雪》,刻画出
刘胡兰亲切热情、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而后者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旋律悠长、美丽、深情,富于幻想,抒发了少女刘胡兰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两个著名的歌剧唱段,至今仍在群众中传唱不衰。
网络
为纪念
刘胡兰烈士牺牲60周年,树立
社会主义荣辱观,由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
我们的文明·主题系列活动组委会、团中央信息办和刘胡兰纪念馆等承办的网上“刘胡兰纪念馆”正式开通。 网上“刘胡兰纪念馆”设有生平简介、纪念活动、刘胡兰精神、纪念场所、
影视作品、参观留言、敬献鲜花等共7个栏目,通过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生动再现了刘胡兰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该纪念馆的开通,将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刘胡兰精神,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网上基地。“刘胡兰纪念馆”是“
民族魂”网站和“血铸中华”网站的系列站点。
刘胡兰(1932-1947)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敌人用铡刀残酷杀害,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刘胡兰凭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
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英雄气概,痛斥敌人的威逼利诱,英勇就义,震撼感动了几代人。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邓小平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
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江泽民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对刘胡兰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予以高度评价。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