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阮传说,流传于浙江省
天台县及
嵊州、
新昌、
宁海等周边县市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刘阮传说发生在
东汉永平五年(62年)。刘阮传说源头都出自
六朝时的志怪小说,如晋·
干宝《
搜神记》、陶渊明的《
搜神后记》,南朝宋·
刘义庆的《
幽明录》,梁·
吴均的《读齐谐记》等都有描述。
宋元祜二年(1087年),一位带福建口音的文人被任天台知县,他叫郑至道。这位痴迷于刘阮传说的七品县官在处理完公事后,便换上便服走出衙门,去乡间打听刘阮传说到底发生在何地。终于有一天在
护国寺寺僧的指引下,他来到了桃源。他号召百姓沿溪开道,植桃筑亭,在桃花盛开之季,领着一帮文人徜徉于此,以传说命名峰潭泉石,吟诗作画。刘阮传说因为桃源具体实景的依托,而流传更为广泛。
元代,“
桃源春晓”列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神山秀水与优美传说互为映衬,山水因传说而富有内涵,传说因山水而得以延伸。
明万历年间,地理学家
王士性在桃源为自己搭建了一间草庐,名曰“俪仙馆”,他选择了这一方式表达了对刘阮传说的钟情,该地成了百姓祭拜刘阮和二仙的庙宇。
文化特征
传说内容
据说: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山高路远,一时难以回家。就这样风餐露宿地度过了13天,饿了,就摘山上的桃子吃;渴了,就喝山泉水。下山时途经一大溪,看见溪边有二绝色姑娘,见刘阮二人拿着喝山泉水的杯子,便笑着跟他们打招呼,竟然直唤刘晨、阮肇二人姓名。刘、阮两人大吃一惊,从来都没见过的二位姑娘怎么能叫出他俩名字,好像以前认识的一样,竟还问他俩:“来何晚也?”后因两姑娘的盛情邀请,刘、阮两人就随她们回家。到了姑娘家后,刘、阮两人发现她们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并各有数名侍婢服侍,还拿出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等美食款待他俩。显而易见是富庶人家,吃完美食,再饮美酒。更有侍女手拿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就这样,刘、阮二人过了10天神仙般的日子后,提出辞呈想回家了。结果还是被苦留半年。半年后,春暖花开,百鸟啼鸣,思乡情绪更浓。女主人也善解人意,指点归途,送他们回家。回家后竟发现物是人非,乡邑零落,子孙已过七代。后来重入天台山访女,结果踪迹渺然,遂留下千年的惆怅,化作惆怅溪水涓涓流淌。
历史遗迹
刘阮传说相传发生在在新昌(古称剡中)的刘门山,不少学者对此曾细加考证,予以确认。
溯“惆怅溪”而上,经桃墅坞,过“
迎仙桥”,沿古驿道而至刘门坞。坞在浓荫掩映中,坞前有阮公坛、迎仙阁(今废),沿刘、阮之采药径盘曲而上即至刘门山,有后人纪念刘阮遇仙女之“刘阮庙”(即《
嘉泰会稽志》所记之“刘阮祠”),经千年的屡毁屡建,仍存。由刘阮庙斜穿山腹至枫香岭,攀缘而上即至仙人洞(即刘阮与仙女所居处),旁有仙女弈棋石等,均为刘、阮和仙女之遗迹。
表现形式
东汉时起,“刘阮传说”就在天台民间
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刘阮传说”是古人留给今人的精神财富,它显示了台州人的文化情怀和地区风俗,也成为人们了解台州和天台山的一个窗口。
传承人物
张德兴,男,出生于1948年7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阮传说”第三批省级传承人,传承人编号:03-Ⅰ-332。
保护措施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天台当地文化干部就深入到乡村采风,整理“刘阮传说”,并结集出版。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民间故事集《天台遇仙记》;与此同时,天台有三位业余编剧先后编写了三出有关刘阮遇仙的剧本《二度桃源》《
刘阮上天台》《桃源梦》。1985年,
天台县越剧团《桃源梦》公演了,并参加了市戏剧节的演出。
20世纪90年代,天台城里出现了雕塑“桃源双女”;不久有一位业余作家,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桃源梦》;天台文化馆一位搞舞蹈的姑娘编出了群舞《桃源春晓》;尔后,又有了桃源路、桃源桥、桃源花苑、桃源社区、桃源度假村……人们将对这一传说的美好情结,尽情地付诸在生活中。
2016年7月26日,为了促进非遗保护,繁荣文艺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让“刘阮传说”融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天台县人民政府与浙江歌舞剧院联手打造歌舞剧《天台遇仙》,以歌舞剧的形式,演绎刘晨、阮肇与仙女的感天动地爱情故事。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获得“刘阮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刘阮传说项目保护单位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刘阮传说”被写进了唐代不少诗人的作品之中,特别是晚唐诗人
曹唐更把其作为自己游仙诗的主要创作素材,例如“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照苍苔”等。后世文人还把这段“仙凡艳遇”托诸管弦,赞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晋代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唐代牟融的《桃源仙境》和曹唐的《拟刘阮洞中遇仙子》、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等等,都是对“刘阮传说”不断的、更深层次的人文补充。
从
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开始,一直到王实甫的《
西厢记》、曹雪芹的《
红楼梦》、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都有“刘阮遇仙”的影子。刘阮传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被引用最多的典故之一。
2017年1月10日,由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和天台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打造的音乐剧《天台遇仙》在杭州首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