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塔拉·刚毅(1837年—1900年),字子良,满州
镶蓝旗人,世居札库木。
刚毅以
刑部笔帖式出身,后逐渐升为郎中、按察使、
布政使。
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任山西巡抚,在黄河河套屯田并设官治理。
光绪十四年(1888年),调任
江苏巡抚,适逢苏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刚毅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整修当地水利工程,特别是整治了上海境内的蕰藻浜和吴淞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坚持反对
戊戌变法,甚至主张废黜光绪帝,升任
兵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成为慈禧亲信之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中央政府解决财政困难,赴南方各省督办税务,其间多有搜刮各地的行为,一时舆论哗然,称其为“搜刮大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进入北京时,刚毅、
载漪等人出于多种原因,主张招抚义和团,希望能利用义和团的“仙术”达到“
扶清灭洋”的效果。6月,刚毅和
赵舒翘等前往
良乡、涿州一带察看义和团虚实,回朝后报告“其术可用”,遂同
载勋被任命为统率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同八国联军开战。8月,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刚毅随同慈禧太后“西狩”(西逃),途中因腹泻死于山西侯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