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拼音:l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
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有两种形体:一类左部是
禾,其字形像成熟的庄稼;右部为“
勿”字,其字形是在“
刀”字的基础上再加几点,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两相会意,就是用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图1)。也有人将甲骨文理解为,用刀收割庄稼,谷粒纷纷落下,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类字形就是《
说文解字》古文从勿的来源。另一类左部是禾,右部为刀(图2),两种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锋利。战国文字保留两种字形,到了小篆几乎都变为从刀从禾的形体(图7)。楷书将“刀”字写作立刀旁“刂”。
刀口锋利砍切速度就快,干起活来就方便、效率高,所以“利”就有了快以及顺利、便利的意思。由砍切速度快引申为一般的行动速度快,“利”就有了办事敏捷的意思,如:利索,利落,麻利。办事敏捷的人显得精明能干,所以精明能干也叫“利索、利落”。利索的人做事井井有条,不拖泥带水,所以“利索”“利落”等词也用来形容干净整齐的样子。干净了就是没留下东西、没了、完了,所以“利索”“利落”都有“完毕”的意思。“事情利索了”就是“事情完了”。
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所以“利”又引申出了好处的意思,如“见利忘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利于……”就是对什么有好处。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于存款、放债可以得到利钱,利钱是本钱以外的好处,所以也叫“利”或“利息”。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下】【刀部】力至切(lì)
铦①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②曰:“利者,义之和也。”
𥝤,古文利。
【注释】①铦(xiān):一种农具,引申指锋利。②《易》:指《乾·文言》
说文解字注
“铦也”注:铦者,臿属,引伸为铦利字。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注:依《韵会》本。《毛传》曰: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许据此说会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注:又引易说从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后利者,本义也。引易者,引伸之义也。
“𥝤,古文利”注:盖从刃禾。
广韵
力至切,去至来 ‖利声至1部(lì)
利,吉也。《说文》:“铦也。”亦州名。《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秦灭蜀,置巴、蜀二郡。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属梓潼郡。晋为晋寿,南齐分置,东晋寿郡于乌奴,今州城是。又于其郡置西益州,梁改为黎州,元帝又改为利州。又舍利,兽名。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力至切。八。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利
古文:𥝤
《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并音詈。《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鼂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礼·坊记》:先财而後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
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
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
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禾”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禾”宽“刂”窄,顶部“禾”略低,底部“刂”略低。❷“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收于竖中线。❸“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上中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