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
政策目标制订的关于利率方面的各种制度、法令和条例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实行高利率政策还是低利率政策。(2)在利率的
管理体制上实行
利率管制还是自由利率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实行过高利率政策,也实行过低利率甚至无利率的政策。中国既要加强对
利率管理,又要在实践中逐步放开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利率政策可以概括为“
双轨制”,既加强对利率的有
计划管理,又逐步放开利率,发挥
资金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策目标
利率政策是我国
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
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
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
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
既定目标。
工具内容
1、调整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
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
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
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
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调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
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
直接调控向
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
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
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
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
经济过热、市场
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
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
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
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运用范围
利率上调有助于
吸收存款,抑制流动性,抑制投资热度,控制通货膨胀,稳定
物价水平;利率下调有助于刺激贷款需求,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利率这个
经济杠杆使用起来要考虑它的利弊,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幅度调整都是讲究艺术的。以日本10年漫长的经济衰退时期的零利率政策为例:
20世纪90年代初,
泡沫经济崩溃后,大量借款不能偿还,给银行机构造成大量
不良资产,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中小企业因
资金周转不开大量倒闭,殃及
中小银行金融机构跟着破产,为了刺激
经济复苏,日本政府扩大
公共事业投资,年年增发国债,导致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国家几乎无法运用
财政杠杆调节经济。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刺激经济需求,
日本银行于1999年2月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2000年8月,日本经济出现了暂短的复苏,日本银行一度解除了零利率政策。2001年,日本经济又重新跌入低谷。2001年3月,日本银行开始将
金融调节的主要目标从调节
短期利率转向“融资量目标”,同时再次恢复实际上的零利率政策。2006年7月14日,日本央行解除实施了5年零4个月的零利率政策,将短期利率从零调高至0.25%。零利率的解除,也标志着
日本经济开始明显复苏。
在经济跌入低谷时,低利率利率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为
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其
负面影响也是
不容忽视的。例如,由于
市场利率的下降引起
存款利率的下降,使储蓄者蒙受一定损失,直接影响到
个人消费的提高;另外,由于
短期资金唾手可得,助长了某些金融机构的惰性。在低利率政策下,金融机构不用说实行
证券化、开发衍生
金融产品,就是连传统的存贷业务
利润空间都很小,特别是
保险行业经营已出现困难。因此,过低的利率使金融机构丧失了扩展业务与进取开拓的内在动力。更为严重的是,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意味着日本利用
金融手段刺激经济的余地也越来越小。
相关新闻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投资顾问麦克唐纳(Chris Macdonald)周四(12月13日)表示,隔夜
美联储声明完全符合市场预期,股票等
风险资产受到提振。
麦克唐纳指出,
美联储本次会议宣布了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QE4),并将利率政策同
失业率与通胀挂钩。
美联储于周三(12月12日)结束了年内最后一次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并发布了利率决议,决议宣布继续维持
利率水平在0-0.25%区间,且扩大资产购买规模450亿美元,以替换原有的
扭转操作(OT)措施,这与此前市场各界的预期基本一致。
美联储宣布,每月
继续收购价值450亿美元的
长期国债,但不再采取抛售等额
短期国债的冲销措施。同时,美联储仍将继续每月收购400亿美元的
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资产。这意味着美联储此后的宽松规模将达到每月850亿美元。
美联储同时指出,将在
失业率超过6.5%,且1-2年期通胀预期低于2.5%时继续维持利率在当前低位水平,并同时也预计,长期通胀率仍会维持在低位。
对于6.5%的失业率这一“门槛”指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指出,这一指标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美联储的
政策目标,这个“门槛”只是意味着当失业率触及这一水平时,宽松措施的撤除工作就将可以开始。
利率调整
2023年6月16日,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0.1%,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
2024年2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3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2024年2月7日,泰国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2.5%不变。
2024年2月8日,印度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6.5%不变。
2024年2月15日,菲律宾央行宣布维持政策利率在6.50%不变。
2024年3月19日,澳大利亚央行连续第3次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3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2024年3月,瑞士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
2024年5月,澳洲联储连续第四次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3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2024年6月,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0.1%区间,符合市场预期。
当地时间2024年9月3日,智利中央银行宣布,将货币政策利率(MPR)从5.75%下调25个基点至5.5%。
当地时间2024年9月4日,加拿大银行(央行)决定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从目前的4.5%降至4.25%。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3日,加拿大银行(央行)决定将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从4.25%降至3.75%。
2024年11月6日,马来西亚央行维持隔夜政策利率在3%不变,符合预期。
2024年12月11日深夜,加拿大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从3.75%下调至3.25%,这是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二个月降息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到17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