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些化合物与酶分子中的
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后,酶
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
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
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
酶促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这种效应称为
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称为别构酶。别构酶常是
代谢途径中催化第一步反应或处于代谢途径
分支点上的一类
调节酶,大多能被代谢最终产物所抑制,对代谢调控起重要作用。别构效应使酶的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
别构调节剂,反之称为
别构抑制剂。别构酶酶促反应的初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不服从米曼氏方程,而是呈现S形曲线。
别构酶是
酶活性调节的重要方式,灵敏,快速,可逆,所以代谢途径中的
关键酶经常采用
别构调节,这样可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
环境条件.
别构酶多为
寡聚酶,含有两个或多个亚基。其分子中包括两个中心:一个是与底物结合、催化底物反应的
活性中心;另一个是与调节物结合、调节
反应速度的别构中心。两个中心可能位于同一
亚基上,也可能位于不同亚基上。在后一种情况中,存在别构中心的亚基称为
调节亚基。别构酶是通过酶分子本身构象变化来改变酶的活性。
调节物也称
效应物或
调节因子。一般是酶作用的底物、
底物类似物或代谢的终产物。调节物与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
构象,使
酶的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
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
调节酶的
反应速度和代谢过程,此效应称为酶的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因别构导致
酶活力升高的物质,称为
正效应物或
别构激活剂,反之为
负效应物或
别构抑制剂。不同别构酶其调节物分子也不相同。有的别构酶其调节物分子就是底物分子,酶分子上有两个以上与底物结合中心,其调节作用取决于分子中有多少个底物结合中心被占据。别构酶的反应
初速度与底物浓度(V对[S])的关系不服从
米氏方程。而是呈现S形曲线。S形曲线表明,酶分子上一个功能位点的活性影响另一个功能位点的活性,显示
协同效应(cooperative effect ), 当底物或
效应物一旦与酶结合后,导致酶
分子构象的改变,这种改变了的构象大大提高了酶对后续的底物分子的亲和力。结果底物浓度发生的微小变化,能导致
酶促反应速度极大的改变。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spartate transcarbamoylase ATCase)是了解最清楚的一个别构酶。它催化
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中间物N – 氨
甲酰天冬氨酸的合成,ATCase受其
代谢途径的终产物
CTP 的
别构抑制。ATCase 由两个
三聚体构成的
催化亚基(C3)和三个
二聚体构成的
调节亚基(r2)组成。当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混合时能迅速结合。
CTP 的
抑制剂的影响、
ATP的激活、以及协同结合底物均受
四级结构的巨大变化所调节,通过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别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