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
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少,多须根。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株型类似灌木。高可达70厘米。叶互生,叶柄长0.5-5厘米,密被刺及星状毛;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
裂片椭圆形或近圆形。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花期花轴伸长变成总状花序,花横向,在萼筒钟状,
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色,辐状,花瓣外面密被星状毛;花药黄色,异型,浆果球形,成熟时黄褐色。
萼片直立靠拢成鸟喙状,果皮薄,与萼合生,种子多数,黑色,6-9月开花结果。
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发达,
侧根较少,多须根。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自中下部多分枝,密被长短不等带黄色的刺,刺长0.5-0.8厘米,并有带柄的星状毛。株型类似灌木。高15-70厘米。叶互生,叶柄长0.5-5厘米,密被刺及星状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18厘米。宽4-9厘米,不规则羽状深裂及部分裂片又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钝,表面疏被5-7分叉星状毛、背面密被5-9分叉星状毛,两面脉上疏具刺。刺长3-5毫米。
蝎尾状
聚伞花序腋外生,3-10花。花期花轴伸长变成总状花序,长3-6厘米。果期长达16厘米;花横向,在萼筒钟状,长7-8毫米,宽3-4毫米,密被刺及星状毛,萼片5,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密被星状毛;
花冠黄色,辐状,径2-3.5厘米,5裂,瓣问膜伸展,花瓣外面密被星状毛;雄蕊5,
花药黄色,异型,下面1枚最长,长9-10毫米,后期常带紫色,内弯曲成弓形,其余4枚长6-7毫米。浆果球形,成熟时黄褐色。直径1-1.2厘米,完全被增大的带刺及星状毛硬萼包被,萼裂片直立靠拢成鸟喙状,果皮薄,与萼合生,萼自顶端开裂后种子散出。种子多数,黑色,直径2.5-3毫米,具网状凹。花果期6-9月。
常生长于过度放牧的牧场、庭院、路边、荒地、瓜地、中耕作物地及果园,即使在
牲畜栏里也能生长。种子具有休眠机制,致密而坚厚的种皮可使胚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抵抗不良的环境,使之在恶劣的条件下长期保持活力。
黄花刺茄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有毒植物。在美国除佛罗里达州外的全境几乎均有分布,并扩散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韩国、孟加拉国、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德国、丹麦、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早在1981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黄花刺茄分布的报道,后来又相继在辽宁省的阜新、锦州、铁岭、大连(甘井子区大黑石村)及沈阳周边地区、吉林省白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密云县等地发现了该物种。2005-2007年,在中国新疆境内发现了乌鲁木齐县和石河子市黄花刺茄的两个分布区。从2006年起,黄花刺茄不断入侵内蒙古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相继出现此“毒草”,这一有害植物在内蒙古正呈扩大蔓延的趋势。且蔓延速度很快。
花数多,花期长;光顾的昆虫种类较多;
花粉量大,花粉萌发时间较短:种子数目多。单株种子上万粒,种皮坚硬,可潜伏多年。种子通过风、水流或刺萼扎入动物皮毛及人的衣服等方式传播,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的根须扎入到相邻植物根系中汲取营养与水分。传播能力强果实具刺,便于媒介进行传播;在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以滚动方式将种子传播的很远;其种子小,易混杂其他种子中予以传播。
该种适应性强,耐
瘠薄、干旱,常生长于荒地、草原、河滩和过度放牧的牧场,也能侵入
农田、果园中。竞争能力强,可严重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常形成大面积单一群落,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全株密被刺毛,可伤害家畜,影响放牧和羊毛产量。植株有毒,误食后可引起严重的肠炎和出血,果实含有神经毒素茄碱,可致牲畜死亡。同时,该种还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野外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