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我们在公司或同学圈子中也经常遇到这种类似“包打听”的人,他们似乎总有一些我们同事或朋友的“
最新消息”,例如某个同事什么时候结婚,新娘是怎么和他认识的;哪个部门的主管原来是哪位领导的下属,领导升职后他也跟着提拔到了主管职位……总之就是那种“消息灵通人士”,他们在茶余饭后闲谈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线索,并把他们联系起来分析出有用的东西。要找什么
八卦新闻,询问什么历史掌故,找他准没错。这些人似乎总有办法打听到别人的隐私,让人防不胜防。
每个人做事都有动机,包打听也不例外。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就像“包打听”最早的含义一样,受上级的指使,在上级不在的场合,通过闲聊或偷听这种非正式的
沟通渠道,收集下属对上级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将其汇报给上级。对于这种“密探”型的“包打听”,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和他闲聊时多说上级的好话,以免一不留神遭小人暗算。
另一种人,他们打听各种小道消息,目的在于掌握一些人的把柄或查清人脉中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到时或是要挟别人,或是从派系斗争中获利。对于这种人,一定要小心不要告诉他们一些自己的隐私,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最好也是采用一种“模糊”的叙述,让其无法判断你们之间究竟是好是坏。
当然,更多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在业绩上平平,但为了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不至于默默无闻,就必须抓住“信息灵通”这一
救命稻草。当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要向他咨询的时候,工作上的不尽如人意自然就被这种“万众瞩目”的
自豪感所掩盖了。对于这种人,如果擅加利用,可以获得很多正式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特别是在处理
人际关系问题上,他们可算是“专家”。对于初来乍到的新人,能够得到他们的指点,将会更快地适应公司的环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人际关系中好奇心太强的人,我们也要留意,要看清他们究竟是哪一类的“包打听”。如果对自己有自信,那么大可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少好处;如果觉得把握不大,最好的
应对方式就是“公事公办”,在相处的时候只谈工作,不谈隐私。这样一来,就能从容面对“包打听”们的围追堵截了。
提起‘包打听’,上了年纪的人都略知一二。‘包打听’是上海的方言,是指‘旧时租界的便衣侦探’(《上海方言词典》),也可说是‘
帝国主义国家在旧中国租界内的密探’(
《辞海》),不用再考证,‘包打听’是个贬义词,凡是干这行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和有权有势者的忠实走狗,你没有钱没势甭想要他们给你打听什么。因此,昔日百姓一听到‘包打听’就嗤之以鼻。
时代不同,某些词汇也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如今‘包打听’从旧词汇库中释放出来,并赋以重任,
为百姓服务了,他不再偷偷摸摸为少数人卖命,而是堂堂正正地为百姓办事,这种本质上的变化使人感慨万分。词义转化了,听起来感觉不一样,它生动、形象、易懂,还有点
亲切感,有了它帮助,可办许多事,这实在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