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 2000 年3月,是一个依托理工背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科类学院,包括法律系、英语系、公共管理系和社会体育系四个科系。建院十多年来,学院已发展为培养国家文法人才的教育基地,累计为社会输送两千多名各类人才。
学院简介
文法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一个依托理工背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科类学院。十多年来,学院坚持“文以载道,法以治国”的育人理念,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坚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探索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育人之路。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各学科专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为学校建成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基础。
办学规模
学院有在校本科生1161人,研究生124人。下设四个系(法律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和社会体育系)、一个基础教育部(体育部)、四个教育教学中心、四个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研究所、 法学与知识产权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学院设有
公共事业管理、英语、法学、行政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本科专业,法学和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的工程硕士点。现有依托文法学院建立的一个国家级基地和两个省部级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有教学科研人员共198人,包括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博士和一批功底扎实的青年学者。其中教授(或研究员)12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63人、讲师10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19%。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1%。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3%。
法律系
主 任:游文丽
副 主 任:樊丽君
教 师:李素贞
龚赛红张学慧 何国华 张慧霞 裴亚洲 张丽云
王瑛杰 解 春 李 柯
陈传法范晓波 叶士东 薛长礼
2、公共管理系 主 任: 周艳玲
副 主 任:马晓峰
教 师:
甫玉龙冯 婕 姜继为刘 杰金燕华 贾红英 康 越
外语系
常务副主任:王育华
副主任: 潘崇堃 庞淑芹
秘 书: 徐丽君
大学外语部负责人:庞淑琴
(1)英语课程组:
刘小梅 王育华 张林冬 黄海燕 徐宗钰 李俊青 樊 红 崔文琦 张淑芳 徐黎鹃 张建群 张雅凝 许梦卿 金朝晖 刘 微 傅 军 杨凤霞 李建萍 王莉丽 郑 葳 冯晓霞 张皓琳 祝 平 刘红霞 赵博阳 宋宏亮 何 华 郭 珊 田英涛 孙 绯 向 炼 高 路 李加凤 丁平磊 黄 芃 任粤涛 陈雪峰 丁迪星 牛慧霞 刘 璇 李 因 邱 琳 吴 迪 姚佳斯 刘增强 王晓召 罗怀宇
(2)小语种课程:
负责人:李文丽
日语组:李文丽 赵 慧 王黛君
德语组:赵 靖
俄语组:杨爱华
(3) 研究生课程组:
负责人:黄 欣
教 师:王梅英 戴 云 周 晖 樊 玲
英语系负责人:潘崇堃
教 师:朱晓苑张洪兵 孙雅晶 盛海燕 裴玉花 王鸿雁 杨 洪 张 敬
社会体育系
主 任: 姚 望
教 师: 董保健 丁小红 王澜沧
社科部
主 任:王武生
副主任:戚艳萍
(1)德育课程组:
负责人:周宏岩
教 师:王同奇 张明德 宋保仁 冯迅华 岳云强 石景光 彭拴莲
负责人:张丽荣
教 师:许运清 王美玉 刘 玲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组:
负责人:戚艳萍
教 师:谢 光 王武生 乔 瑾 李海春 张丽荣 许运清 刘 玲
(5)科技哲学课程组(研究生):
教 师:崔伟奇蔡永海刘晓华 郭菁
(6)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程组(研究生):
负责人:刘 玲
体育部
主 任:郝克勇
副主任:张育明
教 师:
陈琪瑶崔 章 刘 力 刘春晖 任志仲 史晓欢 皮利忠 丛 林
康 勇 王昶岱 陈继鹏 姚 望 刘 俭 孙伟庆 武慧峰 张志华
王伯龙 金 炜 柴武龙 成思亮 王 博 冯红静 陈 波 张 嵬
管理中心
主 任:刘 勇
教 师:张仁龙 王宪华
英语教研中心
主 任:张洪兵
科技研究所
顾 问:盛维勇(党委副书记、教授)
殷登详(中国社科院STS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昌曙(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客坐教授:小林达也(日本中京大学社会学部,教授)
法学研究所
顾 问:姜华宣
副 所 长:陈传法
成 员:樊丽君 游文丽 李 柯 何国华 王瑛杰
张慧霞 张学慧 范晓波 薛长礼 叶士东
兼职教授:胡 平 孙加瑞
政治研究所
所 长:姜继为
贾红英、 马晓峰、金燕华、冯 婕、康 越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 长:王秀平
成 员:申福广 隋仲坤 崔 杰
文化教育基地
副 主 任:白寅生
秘 书:邢 蒂
(1)艺术课程组:
负 责 人:白寅生
教 师:马 梅 于海峰 王思维 刘淑兰 肖大鹏 王志祥 张 芸
(2)心理咨询课程组:
负 责 人:须 卫
教 师:王晓燕 邹丹杰 哈力群 李 伟
(3) 人文课程组:
负 责 人:唐帼丽
教 师:季百春 柴俊丽 付雅娟 孟 远 姜庆晖
教学与科研
学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其中,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法学教学实验中心、法学教学基地、文科图书资料室和多功能文科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已营造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氛围。大学生们勤奋学习,学风优良,思想活跃,经常举办辩论赛、法律咨询、模拟法庭、英语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构成了学校独特而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学院一贯注重师德和师风建设,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大力倡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院教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从事史学、中文、哲学、外语、法学、体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十年来,承担30余项教育部及北京市科研立项;全院教师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CSSCI或核心期刊205篇,且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著作、教材120余部,科研到款总数百余万元,共荣获26项北京市及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有10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及学校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介绍
法学
Law
法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
法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专业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非常密切的学科。学习该学科,既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又要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该专业是北京化工大学“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法学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法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主要的法律法规,拥有相关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知识背景,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司法机关、工商管理、产权交易和管理、科技管理技术贸易、投资管理等部门及大中型企业从事管理和法律事务的高级复合型法律人才。并于2008年开设了法学实验班。
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新颖性和全面性。除开设有教育部规定的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外,为满足培养精通民商法、经济法的实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还开设了多门民商法、经济法选修课,如证券期货法、房地产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培养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开设多门案例分析课以外,还设置了模拟法庭,模拟律师事务所、社会调查、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应用软件实践等实践环节。为培养学生雄辩的口才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开设有演讲与口才、文献检索等课程。此外,本专业还结合其他学科优势,开设了环境法、计算机应用、经济应用数学、会计学原理、社会学等课程,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宽厚的基础。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都是毕业于国内著名法律院校的法学博士和法学硕士,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9人。他们年轻,富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且学术功底扎实。本专业教师曾主持1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个北京市出版基金项目课题,参加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烛光教师”等称号,多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二等奖。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氛围,具有学士
学位授予权,自2006年起,本专业又拥有了法学硕士(民商法方向)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就业率均在90%-95%之间。就业方向除公、检、法、司以及律师事务所外,还有相当学生到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广西益州市盐务局、浙江省蓝溪市国家税务局、
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国家机关、勤业行北京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中石化集团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上海对外劳务经贸合作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广州报业集团公司、广州时代精英投资策划有限公司等传媒行业,建行贵州省分行、交通银行广州分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等金融行业任职,显示了我系毕业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强劲的就业竞争力。每年还有15%-20%的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继续深造。
英语
English
英语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语言之一。 英语专业是我国外语类专业中培养人数最多,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英语专业培养学生规范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包括文学、语言学以及相关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方面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及二十一世纪发展所需的外语类人才。学生毕业时除能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以及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具备一定的经贸、法律和科技文化知识,毕业后能在外事、经贸、法律、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本专业所设课程以社会发展所需为着眼点,突出前瞻性和实用性,在专业基础阶段,即一、二年级,将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方面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在三、四年级,即专业学习阶段,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传授,开设以下的专业课程:高级英语阅读、报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语言学概论、英文演说、英汉互译(包括笔译和口译)等等,此外,还开设第二外语、国际贸易、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相关课程。
培养特色:
本专业长年聘有专职外教授课,教学设施先进,除正常教学活动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在全国
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中连年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其通过率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就业深造:
本科毕业授予
文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先后考入
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还可在诸如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国际交流处、
商务部研究院、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
清华同方公司等政府和社团涉外部门、国企及研究所、各类公司、三资企业、高校及研究部门中从事涉外工作及其他翻译、贸易等工作。
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精通策划、组织、协调、执行等管理技能,掌握公共管理学方面知识,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工作适应性,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与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文秘、政策分析、经营管理等工作。
2008年还将按公共管理类招生,三年级起再根据学生志愿分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具有管理学学士
学位授予权。
在课程设置上,有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分析、
中国政治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秘书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政领导与决策等主干课程,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表格与数据库处理、行政文书写作等应用性课程。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和现代化办公模拟实验手段,切实强化学生对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经过四年系统的公共管理教育,将把学生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的专门管理人才。
社会体育
Social Sports
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是教育学科中一门新兴而重要的专业,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市场的导向。
本专业依托我校专业优势,具有良好的办学和师资条件,全体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三名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了多位体育界和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和顾问,如体育总局官员、著名体育经纪人、知名运动员及教练员等。
我校开设的这一专业旨在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兼具、集休闲体育服务、指导、经营、管理、规划五大功能于一身的体育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我校开设的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休闲体育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牢固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既能把握休闲体育活动规律和洞察体育休闲市场变化,又能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推广、指导、经营、规划、产品策划与设计、开发与组织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新颖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社会需求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除了开设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与法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质测评与运动处方、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体育新闻与传媒、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理论方法、体育场馆管理等理论课程以外,还开设了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如网球、沙滩排球、体育舞蹈、瑜伽、跆拳道、高尔夫球、攀岩、户外运动等。
培养特色:
本专业不同于国内其他相近专业,培养专门的休闲体育人才。根据休闲体育的特点和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开设了大量的新颖、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专业技术课,实用性和针对性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有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公益机构、新闻机构、体育工商企业、体育事业机构等单位就职。就业前景好,择业面广。毕业生还可以在相关领域继续深造,如报考体育类、教育类、管理类或经济类的研究生,可选择的范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