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所属研究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是正局级事业单位,是深圳市政府2000年4月批准设立、首批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的高校研究院之一。
基本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是教育部出台现代远程教育审批制要求后,首批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深圳校外学习中心。批准文号:粤教规[2004]141号。
主要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是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事业单位。是北京理工大学在深圳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实体平台;多年来,招收现代远程学历教育专、本科学生12786人,毕业生9885人,目前在校生2901人。为深圳市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北京理工大学多次评为十佳学习中心。
校训校风
北京理工大学原校训为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2010年8月26日,为了迎接70周年校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新校训。这就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训由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并悬挂于中心教学楼入口处。8月26日同时确定学校的校风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老院长)。
校徽校歌
校徽
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根在陕西延安。
校歌
北京理工大学校歌《延河情》原为李功达词,樊昕曲。其后歌词稍作修改,由吕远重新谱4/4拍曲,新校歌相对较为强劲。而原6/8拍的优美校歌旋律则改用新词,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一首歌曲。
目前歌词如下:
清清的延河水 抚育我茁壮成长
悠悠的岁月长 磨练我意志如钢
团结勤奋 为祖国和平播撒希望
求实创新 为中华富强造就栋梁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振起腾飞的翅膀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学校归属沿革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归属国防科委领导。主要以导弹坦克为核心发展国防科技。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
1987年,兵器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领导。
1988年,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学校划归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成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共建高校。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撤销,部分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工业与信息化部
地理位置
北京理工大学校本部由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组成,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21亿元,校图书馆各类藏书超过300万册。另有北京西山实验区、房山分校(高职教育)、秦皇岛分校(民族预科教育)、珠海学院等。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中关村校区占地1063亩,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一块国家级体育场(同时用来举办中甲足球联赛)以及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场馆)。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距中关村校区约35公里,京广铁路京石高速公路东侧,北京西南六环路以内,占地面积202.97公顷(3000余亩)。良乡校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现在承担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大一,大二以及部分大三)的教学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实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毗邻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嚣。西山实验区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分校改建而来。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资源,学校将校本部西侧的实验区迁建至原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东接良乡卫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 ,西临燕山石化工业区,南与燕化星城毗邻,北靠中国科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建于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校址地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向东、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渤海之滨。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个国家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之一。目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培养一年制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每年500余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ZHUHAI CAMPU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办学主体,是北京理工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的延伸和扩展,是北京理工大学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珠海唐家湾,占地面积5000亩。学院依山傍海,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校园内2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涟漪,自然绿化和人工绿化环境达校区总面积80%以上,松林、相思林、荔枝林、竹林成片分布,浅潭碧水点缀其中,宁静、典雅,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院设置
北京理工大学设有材料学院、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光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和基础教育学院,47个系,43个研究所(中心),覆盖10个学科门类,并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西山分校和秦皇岛分校以及珠海学院。
学科建设与科研
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7个,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 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 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 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现工业与信息化部)属高校第一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 类)两个。全校有各类学生4031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926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4548人,硕士生7600人,博士生5000人,留学生281人),成人、夜大、函授学生6909人,远程教育学生11477人。多 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独立办学,办精品大学的方针,我校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近年来,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当前,学校正进一步凝练70年办学经验,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突出国防科技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优秀的北理工文化,努力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宏伟建设目标挺进!
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属高校第一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类)两个,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建有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5个学科特区。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
工程力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个)
应用化学
飞行器设计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工程力学
光学工程
材料学
物理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研实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含1名两院院士和7名双聘院士),全国教学名师4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500名,博士生导师44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1人。
学校每年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如2008年、2009年科技总经费连续突破10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牵头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和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完成的纯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制,被评选选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十一五”以来,学校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装备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种装备的设计和研制。
院士名录
姓名 所在单位 学科 评聘年份 备注
1 王越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1991,1994 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 徐更光机电学院 力学1994年 工程院院士
3 毛二可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4 周立伟光电学院 光学工程1999年 工程院院士
5 朵英贤机电学院 兵器科学与技术1999年 工程院院士
6 胡海岩宇航学院 一般力学2007年 科学院院士
7 汪顺亭信息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8 才鸿年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
9 马志明理学院 数学1995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0 王哲荣机车学院 机械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1 江龙理学院 化学2001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2 李京文管理学院 经济学2001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3 董海山化工学院 有机合成、炸药工艺2003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4 张玉奎生命学院 化学2003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5 葛墨林理学院 物理学2003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阻燃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
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洁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光学基础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位和国防定位
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 985工程首批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1、“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2、“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南京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浙江大学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10亿 (3亿+3亿+4亿) (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 2000年9月23日
开放办学
学校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与延安自然科学院以来的办学传统,坚持国防学科专业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是我国国防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培养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技术专家王小谟院士,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等著名科学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
学校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和“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教育教学思想;按照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也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需要为导向,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195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同年还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1959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坦克,并装备军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和我国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并先后装备军队。“十五”以来,学校科研工作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在许多优势领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校园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和总结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为核心的特色精神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王越教授(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党委书记:赵长禄
校长:胡海岩教授(中科院院士)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项昌乐
副校长:杨宾、王晓锋、赵平、李和章、方岱宁、陈杰
历任书记
刘一鹗1953.11--1954.03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宗凤鸣1954.03--1956.06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魏思文1956.06--1962.1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第一书记
魏思文 1962.12--1967.10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贾克1973.11--1975.08 北京工业学院临时领导小组组长
1975.08--1978.0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苏谦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冯佩之1982.07--1983.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田运1984.09--1987.01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谈天民1987.08--1988.04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1988.04--1996.06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焦文俊1996.06--2008.02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 2008.02--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历任校(院)长
李富春1939.05--1940.12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自然科学院院长
徐特立1941.01--1943.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陈康白1943.11--1944.06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李强1944.06--1945.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刘再生1948.09--1948.11 华北大学工学院院长
魏思文1954.05--1966.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苏谦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谢簃1982.07--1984.09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朱鹤孙1984.09--1988.05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1988.05--1993.02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越1993.02--1999.07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匡镜明1999.07--2007.08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胡海岩2007.08--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特别说明
由于军工背景,学校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对外保密。对外无校牌无地址,邮政采用编号信箱。因此许多北京人对北理工也一无所知。文革结束后,学校开始加挂校牌,开放地址,并开始外派留学生。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因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大量高、新、尖端国防科研任务,很多获奖科研成果不公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民间特别是武书连等盈利性质的“排行榜”中的评估,但是北京理工大学在历次国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处于前十所之列,这是中国政府对北京理工大学实力的肯定,也是北京理工大学严谨治学、不争名夺利、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
参考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学院简介.导校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8 10:5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主要任务
校训校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