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
工业制造所创建于1957年,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和
专用设备开发的综合性工艺研究所。现有职工1300余人、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
科技人员800余人。拥有40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级和
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简介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625研究所)位于北京市
朝阳区,地处CBD(
中央商务区)边缘地带,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氛浓厚。
行业地位
隶属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究所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
建设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
工程项目之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
工艺装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全国著名的机电产品
技术开发中心。
科研实力
科研领域
研究所为我国新型飞机、发动机研制和航空工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大量
先进制造技术和
工艺装备,在数控及
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高能束流加工、先进
电加工、
特种焊接、复合材料构件制造、钣金成形、机械连接与装配、
无损检测、航空
工业生产组织管理、航空制造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等专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先进水平。
科研人才
建所以来,研究所已培养和锻炼出一支专业配套、经验丰富的科技及技工队伍,全所现有职工约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30余人,高级工程师200余人,工程师300余人。
科研实验室
拥有40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级和部级
重点实验室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集激光、
电子束与
等离子束为一体的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连接重点实验室和航空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
研究开发中心,国内首家准生产型科技北京
柔性制造系统实验中心等。
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研究所已取得重要
科研成果600余项,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特种
焊接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金属
成形技术等构成了航空制造技术的基础,其成果绝大部分居国内领先地位,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
研究所还大力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
工业部门的生产力,迄今已提供了大量
数控机床、轮胎
成型机械、
制药机械、
组合机床及
自动线、轻工及
食品包装机械、特种
焊接设备等,为
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荣誉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始终坚持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创新为主业,紧跟世界
先进技术,保持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研制新型飞机、发动机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制造技术和
工艺设备。50多年来,共承担国防预研课题千余项,累积取得高水平的
科技成果700多项,其中获
国家发明奖16项,国家级与部级科技进步奖450余项,先后10次在型号研制与预研中荣立集体功。仅“十五”以来,该所开展了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
国防973项目、
863计划等253项,取得成果近百项,申报专利百余项。获集团公司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1项,78人次立功
历史沿革
1961年—1962年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4795部队
1962年—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30部队
1965年—1968年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所
1968年—1970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京字102部队
1970年—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二五研究所
1974年—1983年
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二五研究所
1988年—1993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六二五研究所
1993年—1999年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五研究所
1999年—2002年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
2002年—2007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2007年迄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合作交流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先后与美国、
俄罗斯、德国、法国等近40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为提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制造技术和
生产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中法合作
(1)与法国Forest-line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1980年开始与法国Forest-line 公司进行合作。迄今为止,已
合作生产了多种大型龙门式数控铣床及大型
数控加工中心近百台,包括多坐标数控仿形
龙门铣床,
三坐标双主轴高速
数控龙门铣床,五坐标高速数控龙门铣床等,这些
铣床在
航空工业和其它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与法国ACB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从2002年开始与法国ACB公司开展了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涉及超塑成型/
扩散连接、
热成型设备等方面。
2.中俄合作
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许多领域与俄罗斯的研究院所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1990年以来,与俄罗斯
航空工艺研究院(NIAT)、激光
物理研究所(ILPH)、
全俄航空材料研究院(VIAM)、伏尔加
流域航空工艺研究院(AviTI)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合作领域涉及叶片高速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高频显微
检测技术、
离子注入技术等。
3. 中英合作
研究所从1996年成为TWI的工业会员。2002年双方签订了FSW
专利技术许可协议,同时TWI授予研究所在指定区域发售二级许可的权利。2005年以来双方在技术交流方面来往更加密切。 2006年TWI中国办事处在研究所正式成立,标志着双方已成为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
(2)与空客英国公司的合作
2006年7月
空中客车英国公司相关人员到研究所访问,双方交换了对开展合作的看法和建议。会后双方针对
电子束焊接、
搅拌摩擦焊、树脂和紧固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2006年11月
空客公司代表再访研究所,对
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讨论。
2004年11月德宇航专家应邀来研究所进行
复合材料技术交流。2005年8月研究所三位技术人员在德宇航进行了
技术培训。2006年10月德宇航(
DLR)材料研究所专家来所就EB-
PVD技术做了交流;11月德宇航结构力学部主管来研究所访问,开展
CAE-DLR合作项目的交流。
多年来研究所与乌克兰巴顿所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在多功能
电子束加工技术、激光全息
无损检测技术、
钛合金和
不锈钢活性焊剂A-
TIG焊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合作,并多次邀请巴顿所的专家来所讲学。
6.中美合作
(1) 与美国UTRC的合作
1994-1997年,研究所与美国UTRC签订了协议,在激光加工技术方面的进行了合作。
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代表来研究所
参观访问,双方增进了了解,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11月波音公司
全球合作伙伴部经理等人再次来访,双方一致同意在复合材料、紧固件等领域进行合作。
所属企业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自1993年起至2007年,投资并控股相继成立了北京市航空
表面工程技术公司、北京戴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航艺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中航时代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贝特里
技术发展公司。
北京市贝特里技术发展公司于2009年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200万元。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出资组建的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其经营范围:
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销售、经营
机电设备出口业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产业结构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科研、生产、经营方面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
经济结构多元化。
2010年初,在以中航制造所橡胶机械装备板块为基础,与原有的北京戴瑞科技发展
有限责任公司橡胶机械业务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北京贝特里戴瑞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
轮胎成型机及配套等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11年又相继成立了
北京航维捷飞机自动钻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宏阳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同期为进一步改变
中航工业制造所所属公司复杂的股权关系,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经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批复,整合重组的
北京贝特里戴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原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中航制造所控股变更为北京市贝特里技术发展公司
全资子公司;北京航艺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市贝特里技术发展公司控股、自然人参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