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门
古都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
北院门是古都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为明清建筑风格。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部衙门,而位于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被称为“北院”,“北院门”因此得名。
历史
北院门之名始于清代。清初,陕西巡抚部院行署设于鼓楼以北,与位于鼓楼以南的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南北相对,巡抚部院被称作“北院”,而与北院大门相对的南北向的大街,就被叫作北院门。总督衙门被称为“南院”,与其相对的街道被称作南院门。
尽管北院门得名于清代,但北院门地区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北院门在唐代属于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唐末,韩建将原长安皇城改筑为新城,北院门地区成为居民坊。
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明初洪武十三年(1380年)修建鼓楼后,北院门街道便形成,不过当时街道的名称叫什么已经无可考证。明嘉靖年间的《西安城图》显示,当时鼓楼附近是“衙门”集中的区域。鼓楼北有“都察院”,是明代的监察机构,西北有“巡按察院”,西南是“按察司”,鼓楼东南是“西安府”,正东则是“布政司”。
明代到清初,北院门位于宣平里,到了清中后期则改为宣平坊。
清代,北院门街北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除此之外,街东还有“粮道署”、“布政使司署”。从明到清,北院门一直是官府集中的地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一路西逃至西安,居住在北院门。然而这次败国的逃亡却为北院门带来了新的商机,使得这里的繁华突然倍增。
来到西安后,慈禧太后先住在南院,但她嫌弃南院环境不好,移居到北院巡抚衙门,从此,北院被称为“行宫”。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近一年的时间里,北院成为当时全国的行政中心,公文奏章,晋见官员,各省进贡,都在北院办理。与此同时,北院门的各种银号、店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直到民国年间,北院门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据《西安老街巷》记载,慈禧一行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离开西安后,北院行宫一直空着,因为按照清廷的规定,皇帝住过的地方,任何人不能使用。据说,后来陕西藩台樊增祥因在这里请了一次客,遂被清廷撤职,声言永不续用,后经宰相张之洞说情,一年后才又被启用。
到了民国时期,北院又成为了西安市一处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张凤翙陆建章都曾住在北院,民国十年(1921年),冯玉祥督军陕西时也住在这里。据说北院中有“四来堂”和“笠僧楼”。笠僧楼名字的得来,是由于陕西都督陈树藩,在这里囚禁了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字笠僧)。
民国时期,北院长期作为省政府所在地。西安事变前,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住在北院。抗战时期,孙蔚如任陕西省主席时,也住在北院。北院门街路东的中段,民国年间曾是“省长公署”的一部分。
“西北黄埔”军校曾设立于北院门,解放后成为西安市政府所在地。民国时期,北院曾有被称为“第二黄埔”的军事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邓小平(当时名为邓希贤)的主持下,“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在西安“北院”成立,这所学校的所在地建国后成为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该校由共产党员史可轩担任校长,李林任副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并担任过教育长)。中山军校主要培训国民军营、连、排初级军官以及共产党选送的革命青年。中山军校名义上隶属于国民军总部,实际上是由共产党掌握与直接领导的。邓小平亲自为学生上课,对广大青年军官宣传马列主义。西安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在当时被誉为“第二黄埔”和“西北黄埔”。
解放后,“北院”一直是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直到2011年2月,市政府北迁。
旅游景点
北院门为南北向街道,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
街道两边遍布特色小吃摊点、饭店和各色商铺。其中有不少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建筑群。
小吃街
鼓楼所在的北院门是西安最热闹的老街之一,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
许多外地游客会说北院门是“回民街”,其实,这条仅有五百多米长的街道,真正的名字是富有历史底蕴的“北院门”。
“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包括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全长1100米。北院门是核心部分,全长545米,宽16米,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为主的步行商业街。
北院门巷子里的小吃不乏精品,小吃中最著名的是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子、水盆羊肉。另外还有冯家砂锅烤肉、特别特烤肉、林月楼安家炒菜、平娃烤肉店、来伊特特色小吃等。
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即北院门144号民居,占地42亩,总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北院门曾经的显赫。
崇祯十四年,高家先祖12岁时就参加科举,被钦点榜眼,官居太司,崇祯皇帝御赐宅第。当时进北院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清乾隆御批了“榜眼及第”的牌匾。
高家是汉族,家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同治年间的榜眼高岳崧。史载他做官廉俭节约,恪尽职守。为人谨慎小心、和睦待人,赡养族中长老,始终如一,从无过分举止。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1岁。后来他的儿子得中举人,在甘肃为官。据说高家大院的砖墙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搅拌石灰、黏土、细砂而成,坚固异常,所以有“高家的墙”之说。
安家宅院
位于化觉巷125号的安家宅院始建于清末,约有200年历史。安家宅院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入口在院落的西面,与旅游纪念品街化觉巷相邻。整个院落有一条明确的东西向轴线,院落用地总面积220.5平方米,南北宽9米,东西进深24.5米,总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青砖灰瓦建筑。
安家祖先善于经商,当时主营蜡烛买卖,生意兴旺,曾以西安为基地,垄断了整个西北各省的蜡烛市场。由于经济上富有,安宅从建设之日起就超出了一般民宅的建设水平,重视建筑艺术质量,聘请了当时高超的工匠精心施工,院落虽小但处处精致,这从安宅遗留至今众多的砖雕和木刻艺术遗产可以得到充分佐证。125号宅院自建成起从未进行过大的维修,小型装修也仅限于室内装修,所以安家宅院的现状基本上是历史原貌。
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定中挪合作的协议,其中一项内容是北院门历史街区保护。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陕西省、西安市分别给予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荣获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化觉巷125号院落就是这次中挪合作保护、维修的成果。
化觉巷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经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
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
特色小吃
北院门小吃品种简单、风格多样、口味独特。
千层羊肉饼
层次分明,色泽金黄,脆而不碎,油香不腻,被誉为“中华名小吃”。
蜂蜜凉粽子
以优质糯米制作,吃时用丝线拉成薄片,盛在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入口清凉,香甜可口。
柿子饼
黄桂柿子饼,也称水晶柿子饼,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小吃,因采用临潼县产的“火晶柿子”为原料制作而得名。因这种柿子的果皮、果肉呈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致密,多汁,品质极好。用这种柿子制成的水晶饼其色泽金黄,柿面粘甜,黄桂芳香。
柿子饼以临潼特产“火晶柿子”和面作皮,再配以黄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青红丝等,用木炭火架起整锅烘烤而成,表面呈金黄色,口感绵软香甜,是每年秋冬季节时令佳品。
相传明末李自成起义,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立即率义军进攻北京。时值荒年,粮食短缺,农民便把临潼的火晶柿子和面粉烙成饼子,供给义军食用。后来农民为了纪念闯王李自成,每年都烙柿子饼,经多年改进而成为西安的独特风味。在做柿子面饼时,因为加入黄桂(干桂花末),因此柿子饼又名“黄桂柿子饼”。
腊牛羊肉
北院门附近至今仍保留着慈禧来此的痕迹。“辇止坡”就是慈禧在西安时时留下的名称。
传说慈禧住在北院门时,在朝政不力,皇权欲坠的形势下,慈禧强打精神,亲自出巡,炫示“圣恩”。有一天清晨,她乘坐御辇,途经北广济街南口的迎祥观(现道馆建筑已不在),当时的广济街口和迎祥观以东,是一个很陡的坡。车子在上坡缓缓而行,忽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慈禧于是在此停辇,于是要“御口恩尝”。
品尝之后,大加赞赏并传谕列为贡品。太监李莲英连忙应道:“幸蒙老佛爷圣誉,足见腊肉确是民间上品,奴才方才闻味,已觉其香无比,才吩咐肉馆掌柜精选特制,日日供奉”。新任军机大臣鹿传霖也插嘴道:“老佛爷敬天恤民,堪与日月比崇,若能赐匾永志,更可俯沐万世。”慈禧得意回答道:“滋轩之言,正合我意。只是这民间肉铺,赐匾务须注重典雅。”鹿、李等人绞尽脑汁,考虑到这条街道呈斜坡状,该店在坡东,慈禧坡前止辇,以“辇止坡”为文赐匾甚好。李莲英琢磨着连声称道:“典雅脱俗,玉振金声”。慈禧听了大悦,点头依允。于是,便由兵部尚书赵福桥的老师刑维庭手书“辇止坡”金字牌匾一块,悬挂该店门首。从此,老童家腊牛羊肉更加名噪古都西安。
甑糕
甑糕又名水晶龙凤糕,是关中地区的传统的早点食品。以糯米、红枣为原料,相间叠放,铺三四层,文武火蒸熟。色泽鲜艳,红白相间,粘甜味美。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
甑糕是由中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室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
唐宋以后,糕类食品越来越多,既有麦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类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从形状,味道等方面分了数十种之多。各种糕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以用料为名,有的以形状为名,甑糕则以独特炊具为名。
镜糕
经常会有人把镜糕和甑糕混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小吃。
镜糕主料是江米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笼屉里垫上薄铁片,填实江米粉,撒上红糖、绿色和黄色的糖,加上切碎的青红丝,一屉一屉的摞起来如宝塔般。宝塔尖有一机关,待到熟透蒸汽一冲,会发出长长的啸叫声。
镜糕与甑糕完全不同。说镜糕是小吃,不如说是零食。镜糕很小,材料及制作简单,是把糯米粉装入直径约六厘米大小的笼里蒸制而成,几分钟即可蒸熟。从笼里倒出来的镜糕,厚约三厘米,白白嫩嫩,形状若小圆镜,故名为“镜糕”。
经营镜糕者多系摊担叫卖。清朝有诗云:“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的诗句。镜糕放在很小的笼屉里,上有各种调料,要吃的时候再蘸上芝麻和糖。
石榴汁
关中地区盛产石榴,尤以西安临潼为盛。
临潼石榴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每年石榴盛产季节,北院门都有人工现榨石榴汁可供享用,保证天然纯正。
石榴汁色泽鲜红,味道甘甜,因为是鲜榨的原因,所以还会有新鲜果皮特有的涩涩的口感。
位置交通
地址:北院门位于西安古城墙内西北部,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
门票:无
交通:可乘坐4、7、游8、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K630路公交车,鼓楼站下车,沿鼓楼向北即到。
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站下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0:29
目录
概述
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