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11年中国
二氧化硫年
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
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
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
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
环境污染问题。
《
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涵盖
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工业锅炉及炉窑烟气 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业
废气净化、
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居室及公共场所典型
空气污染物净化、
柏美迪康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
无组织排放源控制、大气复合
污染监测模拟与决策支持、
清洁生产等八个领域的
关键技术,入选技术大多源于“十一五”以来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
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
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
巴西、
俄罗斯和
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
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
辽河、
海河、
淮河、黄河、
松花江、珠江、
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
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
磷污染引起。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
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
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
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
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
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
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是
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
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
联合国《
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
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绿色贸易壁垒环境标准普遍低于
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
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
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
石材、
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
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
工业废物三峡工程是中国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
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
环境介质环境激素环保工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健康需求,也就是使
人民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
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向这样的目标迈进,需要进一步明确环保工作指标,因为指标是目标的量化,完成指标才能实现目标。环保工作指标可明确为:
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
土壤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满足相应功能区达标要求。环境
质量指标达标是政府环保工作成效的最终考核
评价指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企业排放达标率、
污水处理率等是为实现
环境质量达标而实施的过程控制指标。
环保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把握好二者的平衡点。中国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根治,根源就在于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点的问题作出明确和正确的回答,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论”、“保护第一论”、“不可调和论”等观念严重制约了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包含定性、定量两方面,定性方面是
产业结构和布局符合功能区定位,定量方面是排污总量、生态扰动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环境质量超标就要减排污染物,减排目标为环境质量达标;环境质量不超标就可适当增加污染物排放,增排的约束仍为环境质量达标。达标就是发展与保护在定量方面的平衡点。
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要靠科学的机制。环保
工作机制是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环保部门对政府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这是
环保法所明确的,但长期未落到实处。在很多情况下,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变成环保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变成环保部门对环保任务实施统一牵头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变成环保部门一家负责。这导致环保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含义是,任一行政单元的政府在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中必须做到辖区环境质量达标,环境质量不达标说明政府没有依法履行好
环境保护责任。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含义是,环保部门要将辖区
环境问题(平衡点定性、定量两方面问题)理清楚,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向政府说清楚,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任务列清楚,通过政府目标责任书形式将目标任务下达给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实施目标任务完成
考核制度。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含义是,环保工作是由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完成的,定性、定量两方面任务未完成均可追溯到相关部门未能依法履行环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