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
河南省焦作市辖县
博爱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与晋城市泽州县毗邻。东与焦作市区、武陟县接壤,西隔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南与温县沁河相望。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博爱县辖2个街道、5个镇、2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县人民政府驻清化镇街道中山路。截至2020年末,博爱县常住人口为40万人。
历史沿革
夏朝时,建立冀州覃怀之域,隶属于“覃怀地”。
商朝时,因距离殷都较近,属畿内所辖,有商畿旧地之称。
周武王时,设野王邑,隶属于野王邑。
战国时,先后隶属于郑国、晋国、魏国、韩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为郡县制,改野王邑为野王县,隶属于三川郡野王县。
西汉时,归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
东汉时,归司隶河内郡野王县管辖。
三国时期,归曹魏治理。
两晋时期,归司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
北魏时,归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
隋朝时,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归河内郡河内县辖。
唐武德三年(620年),由河内县析出,设太行县,县治清化镇。武德四年(621年)废太行县,仍归属河内郡河内县。
五代时,归怀州河内县管辖。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
金代时,归河东南路怀州郡河内县管辖。
元朝初期,归怀孟路总管府河内县管辖。
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改怀孟路为怀庆路,归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怀庆路河内县管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怀庆路为怀庆府,归怀庆府河内县管辖;清同明制。
民国二年(1913年)废怀庆府,保留所辖的怀府八县,河内县更名为沁阳县,归沁阳县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地区划出,增设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直属河南省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爱县归平原省新乡地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博爱县归河南省新乡地区管辖。
1959年,划归焦作市管辖。
1960年,撤销博爱县建制,改设博爱、阳庙、金城、界沟、红旗5个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博爱县建制,仍归新乡地区管辖。文革中曾一度有“红卫县”之称。
1983年9月1日,新乡地区撤销,博爱县划归焦作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博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界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孝敬镇管辖,孝敬镇人民政府驻东界沟村;撤销张茹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金城乡管辖,金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庙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清化镇管辖,清化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将博爱县苏家作乡整建制划归焦作市山阳区管辖。
2015年1月19日,清化镇街道和鸿昌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博爱县辖2个街道、5个镇、2个乡:清化镇街道鸿昌街道柏山镇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孝敬镇寨豁乡金城乡,另辖国营博爱农场。共有204个村、11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博爱县中山路50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博爱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毗邻;南临沁河,与温县隔河相望;东接大沙河,与焦作市区、武陟县接壤;西傍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02′~ 35°21′,东经112°57′~113°12′之间,县境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北部11公里、南部19公里,总面积427.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博爱县地貌由剥蚀侵蚀山地和冲积、洪积平原两个基本单元构成,北部为山地,南部是平原,地貌的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境内山地为低山地貌,面积为152平方公里,位于博爱县北部,属于太行山组成部分,最高海拔950米。地貌较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自北向南呈梯级降低,山地受强烈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山势陡峻,土薄石厚,多深沟峡谷。山地坡度陡,地表水流失快,不易保存。境内丘陵位于山地的东南部,与平原相接,面积18平方公里。境内平原位于博爱县南部,北部大致以200米等高线为界,与山地丘陵相接,东、西、南至县界,是太行山前倾斜平原组成部分,由洪积冲积形成,地面开阔,地势向东和东南倾斜,有利排水、引水和自流灌溉,地下水源较丰富,土层厚而且肥沃,是博爱县耕作基地。平原面积2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3%。
气候
博爱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具有春季短、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少雨干又冷的特点。
水文
博爱县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主要有丹河沁河两大过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马河、运粮河、南横河、北横河、南蒋沟、北蒋沟九大内涝河道。
沁河是流经博爱县的最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由于受上游引水影响,来水量逐年减少,水源得不到保障。
丹河属于黄河二级支流,在博爱县汇入沁河,水源主要来源于青天河水库的三姑泉,水质较好,适合人畜饮用。丹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9亿立方米。
土壤
博爱县共有5个土类、8个亚类、15个土属、27个土种,土壤共分潮土、褐土、红粘土、粗骨土和石质土5个土壤类型,全县大部分土壤为潮土和褐土,其他类型只占一小部分面积。潮土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发育在近代河流冲积物上的地域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的中下部以及南部沿沁河一带的冲积平原上,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5.95% ,主要分布在孝敬镇、金城乡、清化镇街道办、柏山镇、许良镇等乡镇;褐土为博爱县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坡地和山前洪积冲积扇的上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2.77%;红粘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包括寨豁乡、柏山镇、月山镇等乡镇,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92%;粗骨土和石质土主要分布在寨豁乡、月山镇和许良镇的部分山区村,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36%。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博爱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为2.90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1.616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2938亿立方米,重复量为2.8645亿立方米。博爱县地表水可利用量为0.775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39亿立方米,总计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1651亿立方米。据分析计算,博爱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生产占60%,中旱年需2.651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生产占70%。青天河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库容20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726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博爱县灌木树种主要有:酸枣、荆条山皂角、野山榆、麻芥、黄栌、绣线菊等。乔木有栎类、黄连木、山楂、侧柏等。草植物主要有羊白草、黄背草、狗尾草、猪毛草、爬地龙、羊胡子草、蒿类等。乔木有:杨、柳、榆、槐、椿、枸、栎、苦楝、刺槐等。经济林有山楂、核桃、苹果、葡萄、桃李、梨等。药用植物有柴胡、防风、桔梗、天门冬、百合连翘、白头翁、黄芪、蒲公英、铁棍山药等。地被植物有青苔藓、地衣、地柏等。
动物资源
博爱县鸟类有山鸡、猫头鹰、乌鸦、麻雀、灰喜鹊、斑鸠、鸽子等。昆虫有木囊蛾、天牛、吉丁虫、尺蠖、金龟子、松梢螟、黄刺蛾、青刺蛾、大尾大蚕蛾、袋蛾、黄莲上峰、小豆目天蛾等百余种。兽类有野猪、草鹿、豹子、猕猴、黄羊、狼、野兔、狐狸、獾、松鼠及各类家养牲畜。
矿产资源
博爱县共发现的矿种有耐火粘土陶瓷土、砖瓦用粘土、铁矿硫铁矿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石、方解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建筑用砂、地下水15种矿产。博爱县累计发现矿床10处,其中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8处。勘查矿种有铁矿、硫铁矿、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等。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种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铁矿、硫铁矿4种矿产资源。其中水泥用灰岩42342.23千吨,主要分布在博爱县寨豁乡馒头山村、朱岭村一代;耐火粘土矿10866.24千吨,主要分布在寨豁乡南部和柏山镇北部,茶棚—西张庄—上桥沟一带,寨豁乡北部玄坛庙铁矿区也发现有伴生耐火粘土矿;铁矿12741千吨,主要分布在寨豁乡北部玄坛庙—老马岭一带、以及寨豁乡东南柏山镇西北大部分地区;硫铁矿6769.5千吨,主要分布在柏山村东北。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爱县常住人口为350140人。
截至2022年末,博爱县总人口为3957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86445人;农业人口为209271人。常住人口为350423人,城镇化率为60.04%。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博爱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博爱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18.5亿元,增长42.7%,第三产业投资13.2亿元,增长0.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5亿元,商品房完成销售面积156312平方米,销售额72219万元。
财政收支
2023年,博爱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151万元,同比减少5.7%,比全市平均增速高9.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79885万元,同比增长16.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6.6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8%。
2023年,博爱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3951万元,同比增长12.2%,比全市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2年,博爱县粮食播种面积415133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13479亩,秋粮播种面积201654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04665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07162吨,秋粮总产量97402吨。小麦总产量107162吨,玉米总产量97429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206亩,总产量1023吨。蔬菜播种面积122769亩,总产量487594.4吨。
2022年,博爱县猪存栏90608头,牛存栏10730头,羊存栏32027只,家禽存栏1154468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6815.97吨。
第二产业
2023年,博爱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第三产业
2023年,博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主导地位明显,对消费市场引领作用突出。全县批发业同比增长0.6%。零售业同比增长10.1%。全县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总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1%,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2%,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5%。
截至2023年末,博爱县引进项目41个,总投资46.9亿元;实际吸收外资7307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1%;进出口总额9.8亿元,增长31%。贷款余额128.5亿元,增长17.1%。
截至2022年末,博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45815万元,较年初增加258983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为297143万元,较年初增加327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940719万元,较年初增加25055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97403万元,较年初增加56207万元。
交通运输
博爱县交通干线四通八达,是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是联系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通道,郑太高铁焦枝铁路侯月铁路3条铁路在县城北部交会,拥有华北大型铁路编组站和以晋煤外运为主的亿吨货物通道——月山站太焦铁路焦作西站晋新高速公路菏宝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3条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连固线、乌海线2条国道,郑常、长邵、博许、卫柿4条省道纵横交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博爱县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获得省政府批复,实现高等院校零的突破;博爱职专顺利通过全省首批标准化建设验收;新华幼儿园综合教学楼建成投用,完成清化中学等12个学校硬件改造升级,新增学位1600个。
2023年,博爱县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首届招生1500人。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增加10.4%。
科学技术
2023年,博爱县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企业成功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文化事业
2022年。博爱县寨豁乡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探花庄村、江岭村入选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
2023年,博爱县举办燕京啤酒节、红叶节等系列活动。
医疗卫生
2022年,博爱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房楼和门诊医技楼主体完工,中医院急救中心建成投用,全县医疗机构开放床位近2500张,同比增长11.6%。
2023年,博爱县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
2022年,博爱县新建4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8个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全年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4500万元,惠及2万人次。
2023年,博爱县建成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035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5万余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
文保
截至2021年末,博爱县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家,省级文保单位24家。
青天河摩崖
青天河摩崖是由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和石佛滩隋唐摩崖石刻(原名石佛滩摩崖造像)两部分组成。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位于青天河景区内,石佛滩隋唐摩崖石刻位于石佛滩景区内。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位于青天河景区内一座酷似天然大佛的山峰腰部。该山峰高180米、宽100米,摩崖石刻镌刻在半山腰绝壁上,面临丹河,下距河面 80 米。佛龛为一天然石龛,面积近2平方米,一尊线刻观世音像居中,左、右两侧刻有题记,竖行,共 432 字。石佛滩隋唐摩崖石刻开凿于隋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唐代又开凿一批佛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焦太铁路时曾毁一批,所剩部分分布在南北长60米、高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 59个,造像78尊,题记10方。2006年5月25日,青天河摩崖和石佛滩摩崖石刻合并为一处,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金城遗址
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北距县城7.5公里,北距太行山地10公里,海拔高度107-10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自2006年夏季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连续工作两个年度四次发掘和钻探,目前野外工作已经完成。共开10×10米探方50个,连同三条解剖探沟共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围的古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并首次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小麦遗存。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清真寺
西关清真寺又名凤凰寺。座落在县城西关东西大街村正中路北,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为中国式四合院建筑,南北长102米、东西宽84米,占地12亩,主要建筑十二座:总殿、南北讲堂,南北教学楼,退思轩,望月楼,北跨院教学楼、教长室,掌教室、沐浴房等主要建筑。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0月,博爱县人民政府共公布了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共7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于2012年划归高新区,实为75项)。其中,国家级1项:八极拳(月山八极拳);省级9项:柏山缸制作技艺、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清化竹器制作技艺、上庄姜种植与加工、邘新社亲、二夹弦(清化二夹弦)、砖井狮虎舞、王堡枪、鱼拱莲舞;市级19项,县级46项。4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55人(省级去世1人、市级去世1人、县级去世3人),实为150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马德行(八极拳);省级传承人8人:刘栋梁(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牛玉松(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刘恩秀(上庄姜种植与加工)、赵长礼(邘新社亲)、陈领(砖井狮虎舞)、王长明(王堡枪)、申居贵(鱼拱莲舞)、马优属(八极拳);市级传承人18人,县级传承人123人。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源于河南省博爱县,由月山寺第二代住持苍公始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明永乐初年传至周围地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至民国十六年(1927),月山八极拳已有二十四代僧人传承。抗战时期月山寺毁于战火,月山寺俗家弟子博爱县芦桥村马连升在家乡开设八极武馆,传承至今。历史上曾与太极拳齐名,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月山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所谓“开门”,是以六种开法破对方门户之意。所谓“八极”,乃沿用“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闳,八闳之外有八极”之意。月山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技法,为各种技法之母。2008年,八极拳(月山八极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博爱竹器
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货,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列入过贡品,供宫廷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博爱竹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博爱竹器种类很多,约有200多种,每种器具常集中在一二个村生产。知名的有:南道的竹篮,花园的竹筛,四沟的篦梳,下水磨的竹筷,中道的耙齿,许良的竹桌、竹椅,牛磨和皂角树的门帘等。2008年,清化竹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境内,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景区面积106平方千米,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
大坝游览区
大坝游览区位于天井关古战场至青天河水库大坝之间,既是古时兵家对垒的古战场,又是现代纵情蓝天碧水的天然娱场。
三姑泉游览区
三姑泉游览区位于大泉湖中段。主要景点有三姑泉、三姑殿、玉皇殿、植物园、月亮洞、关公石等景点。
天井关游览区
天井关游览区位于天井关古战场至青天河大坝之间,既是古时兵家对垒的古战场,又是现代纵情蓝天碧水的休闲度假娱乐场。主要景点和设施有:东汉古槐、谷底彩虹、天井关古战场、丹谷长虹、丹河漂流以及高档次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中心、青天河精神纪念馆等。
大泉湖游览区
大泉湖游览区为青天河景区之精华。大泉湖全长7.5公里,宽80-100米,水深60余米,呈现出峡谷一线青天之景色。主要景点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长城、九曲涧、三娘教子、卧鹰岩、骆驼峰、立驼峰、梦笔生花、仰天大佛、百鸟巢、石榴峰、鲸鱼湾、佛手岩等。
特产小吃
卤猪头肉
各地都有猪头肉,但是博爱县的猪头肉集合了众家特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色泽红润,香糯浓醇,咸甜适度,肥而不腻。刚出锅的猪头肉用当地的芝麻烧饼满满的夹起一个,咬一口,满嘴流油,解馋饱肚。
牛肉丸
牛肉丸用牛肉和红薯淀粉及各种香料精制,干吃酥脆,用老汤煮食,连汤带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沫和蒜苗段,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烧鸡
博爱县的烧鸡,鸡皮金黄,肉质白嫩,嫩而不柴,趁热提起烧鸡,稍稍抖动就可以使骨肉分离。
博爱生姜
四大怀药
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大中药因产在古怀庆府最为珍贵,故被称为四大怀药。
博爱牛肉面
1799年(清朝嘉庆四年),东乡族(位于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苏寨村(今博爱县月山镇苏寨村)陈氏家族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将其带入兰州,后演变而成如今的兰州牛肉面。
博爱竹林
博爱竹林是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最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型竹林。博爱竹林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中国先秦古典《山海经》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下、丹水河畔已竹林繁茂。汉以后,政府在此设官吏管理竹林,汉叫司竹丞,隋唐后叫司竹监。2000年,全县竹林面积约1.3万亩,主要分布在丹河灌区的许良、月山、磨头3个乡镇。主要竹种有斑竹5000余亩,筠竹5000多亩,甜竹、变竹、罗汉竹等面积较小。
著名人物
李岩(1606年—1644年)名信,号威,博爱县孝敬镇唐村人。出身贡生,精枪、拳、箭术,好施尚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义军,官制中营(中央)制将军,成为李自成的谋主。
杜严(1875年—1938年),字友梅,博爱县清化镇二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留学日本政法大学。
刘聚奎(1919年—1984年),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豫北工委委员,中共人民解放军178师政委,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委员、省政府党组书记,西安国营八四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政协陕西省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
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30日,博爱县被授予“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2019年11月2日,博爱县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2月,博爱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2019年12月31日,博爱县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1月22日,博爱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7月29日,博爱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2月,博爱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博爱县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4月,博爱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博爱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博爱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博爱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4 00: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