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钗脚
书法术语
书法术语。形容笔划圆活姿媚、遒劲有力。代表人物有秦朝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两位大书法家
词语出处
唐朝吕总《续书评》云:“李阳冰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清朝王澍(shù)《论书賸(shèng)语》云:“古钗脚不如屋漏痕,屋漏痕不如万岁枯藤,以其渐近自然。”又云:“钗脚、漏痕之妙,从生入,从熟出。”“钗”为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多用金、玉、铜等制成,环转圆滑,遒劲有力,将书法的笔划比喻为“钗脚”是颇为贴切的。李斯,秦朝丞相篆书大家;李阳冰,为唐朝篆书大家,传为李白的族叔。
代表人物
李斯
李斯,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货币、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 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李阳冰
李阳冰,谁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赵郡(治今河北赵县),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徽亳州一带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寄寓云阳。初为缙云令、当涂令。李白族叔。
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自称:“ 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冰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後,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9 17:16
目录
概述
词语出处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