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伊凡(1908-1989),生于江苏
溧阳,知名
社会学家。女影星
陈冲的外婆,中国
药理学奠基人
张昌绍夫人。出版有《为中国药理学奠基的人——
张昌绍的一生》《回忆救护队生活》《吃的科学》;译著《苏联区级医务人员手册》等。
史伊凡(1908-1989),女,原名史人范,1908年生于江苏溧阳,知名的社会学家,与
徐志摩、
沈从文、
丁玲是朋友,与
吴健雄是校友。发表论著《为中国药理学奠基的人——
张昌绍的一生》《回忆救护队生活》《吃的科学》《科学饮食法》,译著《苏联区级医务人员手册》等。
1932年,“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曾加入上海医学院组织的第四救护队,奔赴抗日战场。此后曾自费举办现代医学出版社。
1941年,史伊凡随丈夫
张昌绍从哈佛回到重庆,在草棚搭建的房屋中,用自己的积蓄和稿费,一个人办起了一家现代医学出版社,把丈夫的各种医学著作如《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和链霉素》、《现代药理学》等书从重庆推向世界,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她自己还翻译了《苏联区级医务人员手册》,对临床医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原名史人范,1908年生于江苏
溧阳。当她成了文学青年后,觉得为人模范太累赘,遂改名史伊凡。
史伊凡的父亲
史蛰夫不仅治学严谨,治家也颇严厉,加之性格暴烈,而史伊凡性格不亚于他,从小叛逆,1922年秋入苏州女子师范,渐渐卷入学生运动,高举反封建统治旗帜,前后三次登报与其父脱离父女关系。1926年又和同学从苏州出走,投奔
北伐,去南京分配到国民党总政治部秘书长
王昆仑手下干事,感到无所作为,并看到国民党内部风气不正,就离开了政治部,回家准备考大学。
史伊凡在1927年考进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该院在1928年5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1930年她作为学联代表认识了上海医学院学联代表
张昌绍。一开始,是史伊凡的妹妹先认识和爱上张昌绍的,可最后张昌绍却娶了史伊凡。据
陈冲的母亲(阿中)说,他们把家搬到平江路以后,史伊凡的妹妹和她丈夫几乎每周日都来拜访。午饭后,
陈冲的外公和三姥姥的丈夫坐在客厅各自看报纸,而姥姥和三姥姥常常在楼上吵架。离开的时候,三姥姥总是伤心无比。她曾跟陈冲母亲说过,回家时走在枫林桥上,恨不能一头跳进肇嘉浜里。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常让
陈冲对长辈们的往事充满好奇。陈冲说,姥姥生前和母亲(阿中)都属于不是特别会过日子的,到了月底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因为没钱了,互相说你没管好,这样就会吵起来。但最后一句话总是母亲说,“我那么小你就把我扔在上海了。”这时候,
陈冲就会觉得很奇怪,姥姥怎么会在战乱中把自己两个亲生的女儿留在国内,自己却跟着老公一起出国呢?她觉得这里面可能是个爱情故事,但是从小到大都不知道。
《
客从何处来》为我找到一份宝贵的资料———
柳亚子先生1932年为姥姥写的诗:“珠玉泻莺喉,钢里含柔,吴娃燕语最风流。一阙新词低唱罢,怎不娇羞。京兆画眉俦,是几生修,天教韵事继红楼。为恐石凉人睡去,芍药轻兜。”姥姥从来不算美女,但她的人生是极有魅力的。(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