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家协会
1957年4月29日成立的社会团体
吉林省作家协会,原名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它的前身是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1957年4月29日于长春成立,隶属于吉林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1983年3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批准作协吉林分会从吉林省文联分出,单独建制,为厅局级单位,设立党组。
发展历程
吉林省作家协会迄今已召开过7次。1957年4月29日第一次会员大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王震之任主席,冯文炳、蒋锡金、范政、董速任副主席;1958年9月17日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亚马任主席,董速、杨公骥、岳林、陶然、马琰任副主席;1962年5月29日,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董速任主席,杨公骥、林杉、岳林、陶然、马琰任副主席;1978年4月26日,在第三届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上,宣布作协吉林分会恢复工作,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新三届理事会公木任主席,杨公骥、张天民、鄂华任副主席;1980年1月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公木任主席,杨公骥蒋锡金纪叶许行、张天民、鄂华、金哲、胡昭、丁仁堂、王肯、胡昭任副主席,王肯为党组副书记、胡昭为党组成员;1985年5月2日至5日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五届理事会,杨公骥、蒋锡金、纪叶任名誉主席,公木任主席,万忆萱、王肯、芦萍、张笑天、胡昭、鄂华任副主席,王肯为党组副书记、胡昭为党组成员;1992年11月20日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第六届理事会,公木任名誉主席,王肯任主席,王成刚、王宗汉、乔迈、朱晶、李中申、张笑天、金钟鸣、金增新、胡昭、赵国庆任副主席;1997年11月18日至19日吉林省作家协会召开第七次作协代表大会,公木、王肯任名誉主席,王成刚、中申、乔迈、刘淑明、胡昭、鄂华任顾问,张笑天任主席,朱晶、吕宗正、于天文、杨廷玉、王士美、王述平、王宗汉、吕钦文、苏赫巴鲁、张满隆、易洪斌、赵国庆任副主席。现有省级会员1600名,国家级会员150名。2013年7月29至30日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张未民当选主席,赵春江宗仁发当选专职副主席,宗仁发兼任秘书长,王确、王述平、朱日亮、李发锁、邱苏滨、张顺富张福贵金仁顺、周殿富、胡冬林、贾凤山、薛卫民当选兼职副主席。
创作成果
吉林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视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担当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揭示时代精神、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优秀作品。据初步统计,全省创作出版文学作品共1450部,其中长篇小说323部,中短篇小说集90部,散文随笔杂文集302部,诗集312部,文学评论集44部,儿童文学作品162部,报告文学作品70部。共有80篇作品获省部级各类文学奖,其中,南永前的诗集《圆融》、格致的散文集《从容起舞》分获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长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诗选刊》《散文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转载的作品70余篇,被全国出版的各种文学年度选本选载的作品50余篇。在近几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吉林省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均有作品入围,这些都表明,吉林省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已进入全国评奖的前列。金仁顺朱日亮、高君、刘庆、王怀宇、凤鸣、郝炜、孙学军王德林等人的小说;任林举胡冬林、格致、依凝等人的散文;曲有源、郭力家、陈琛、思宇、薛卫民于耀江章伟、肖千超、顾联第、吴耀辉、阿未、焦洪学胡卫民等人的诗歌;许行、依凝、于德北等人的小小说;薛卫民、谢华良、英子等人的儿童文学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
发展战略
吉林文学的繁荣发展得益于文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是重点作品扶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2009年开始,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吉林省作协开展了重点文学作品创作选题扶持工作,共扶持重点作品46项,2011年又在该项工程的基础上推出“吉林文学十年写作计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持续开展精品带动战略,推动全省文学创作向思想艺术的高地迈进。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三位散文家评论研讨会”后,2011年计划召开“十位小说家评论研讨会”。
建立和完善吉林文学的两项重要奖励制度。2002年,吉林省作协设立了“吉林文学奖”,并制定了《吉林文学奖评奖条例》,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共有35部作品获奖。第三届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中。2002年,吉林省作协还出台了“文学再奖励专项奖励”政策,制定了《吉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再奖励条例》,旨在对吉林作家在国家级重要期刊、选刊发表或选载,以及国家和省部级大奖中获奖的作品实施再奖励。并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共有90人次137部作品获得再奖励。第三届的遴选工作已经结束。吉林文学“两奖”制度的建立,是吉林省作协繁荣促进新世纪吉林文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办好“一院两刊”。首先把吉林省文学院作为省级创作的专门事业机构建设好。吉林省文学院就全省重点文学创作积极开展研讨,确定重点作家重点作品跟踪服务,实施精品战略,推动重点作品扶持计划,召开创作年会,连续5年编辑出版《吉林文学作品年选》,把全省重点作家团结在文学院周围,很好地发挥了以创作为中心,以重点作家重点作品为服务对象的功能。吉林省文学院和吉林省作协创作联络部还先后为高君、李发锁等人召开小说作品研讨会
积极办好文学刊物《作家》和作协内部刊物《文坛风景线》,打造文学创作发表和服务的平台。由吉林省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作家》是国内惟一的彩版文学杂志,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时期以来,《作家》发表了包括宗璞的《我是谁》、韩少功的《文学的根》、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苏童的《已婚男人杨泊》、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述平的《某》、迟子建的《亲亲土豆》、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鬼子的《伤心的黑羊》、余华的《黄昏的男孩》、池莉的《一夜盛开如玫瑰》、徐坤的《厨房》、赵本夫的《天下无贼》等大量优秀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鲁迅文学奖。2010年吉林省作协加大扶持力度,在办刊经费和编辑人才使用等方面积极支持,使其保持了纯正活泼的发展趋势。吉林省作协通过《文坛风景线》联系全省广大会员,及时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并予以重点培养。辽源市诗歌学会主办的《关东诗人》及其关东诗人论坛、关东诗人网刊,得到了中国诗歌学会和吉林省作协的大力扶持,现已在全国小有名气。
吉林省作协在中国作协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繁荣吉林文学创作,培养吉林文学创作队伍”的指示精神,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地为吉林作家服务,充分发挥吉林省作协的组织作用,支持鼓励作家深入生活,刻苦创作,并力争在10年内创作出一批具有丰富精神内涵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学精品,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伟大的时代。
文学队伍
吉林省的中国作协会员达173人,吉林省作协会员达1829人,拥有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延边州、白山市、白城市、松原市等9个地级市作家协会,吉林省文学院、吉林省新诗学会、吉林省散文学会、吉林省报告文学会、吉林省诗词学会等省级学会、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以及辽源市诗歌学会等1个地级市诗歌学会。文学队伍的壮大是促进文学创作繁荣的重要保证之一。
老作家笔耕不辍,仍然为吉林省文学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2009年,吉林省作协组织编辑出版了《合抱丛书》第一辑,共收编18位老作家的创作选集,首次集中展示了部分老作家的创作成果,为吉林文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其中不乏老作家们笔健纵横的新创作,如张笑天的短篇小说均为最近几年创作的社会主题小说,发表后大都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等转载。王肯的往事追忆、关东旧事散文,书写纯净、简练、情意绵长。谷长春的晚年杂文文辩无碍,为时为事而作,愈益呈现敏思与时世洞察。陈景河的报告文学《走出柳条边》为吉林交通书写成长史。乔迈的随笔则机智多识,从“世纪之约”到“世纪物语”,不减才情。朱晶的文学评论关注本土创作,见解中肯独到。
中年作家坚守文学创作,陆续写出了他们较为成熟的作品,显示出智慧和稳健之美。易洪斌的散文集《凡圣之间》甫一出版便广受好评,被誉为具有英雄气和才情毕现的大写意之作。吕钦文的散文集《哲理与情思》,短章高义,融隽永于情与理之间。杨廷玉的长篇小说《危城》《花堡》,在城乡之间发现主题,对生存和村庄的关注颇堪玩味。而齐铁民和李发锁的时政和民生主题交错演绎的当代故事,为吉林小说的现实品格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青年作家5年来的成长和写作经历了各自的探索与实践,已然成为吉林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学创作群体。在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选刊,各种文学年度选本以及著名评论家年度评述文章中,不时可以见到他们的名字,可以说,他们的创作构成了吉林文学在全国文坛视野中的现实存在,正在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金仁顺朱日亮、高君、王怀宇、凤鸣、郝炜、孙学军等,每人被选刊、年选等转载的作品数量都达10篇左右。一些作品,如金仁顺的长篇小说《春香》、短篇小说《彼此》《松树镇》《云雀》《桔梗谣》,朱日亮的中篇小说《破坏》《旗人》、短篇小说《水捞面》《走夜的女人》《氓》,高君的中篇小说《生拌鱼》《幸福生活》、短篇小说《流逝》《取暖期》《阳台》《父亲》《郁达夫的情书》,王怀宇的中篇小说《家族之疫》、短篇小说《公园里发生了什么》《平安县的长跑冠军》,凤鸣的中篇小说《户口》《天尊院》,郝炜的短篇小说《卖果》,孙学军的中篇小说《派出所长》《恍惚》等已被视为最近几年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胡冬林的长白山生态散文,任林举的绿野大地散文,格致的新散文,已构成“吉林新散文三家”的文学现象,使吉林散文创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80后”作家章伟蒋峰韩雨山、刘宇,“90后”作家肖千超、王欣然等也以新一代作家的姿态显露了新的特点和广阔的写作前景。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吉林省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其中,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如郭大森、张少武仍笔耕不辍,先后创作出版了多部极富地方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作品集。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如薛卫民、张洪波、于德北英子钱万成谢华良等,创作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可喜态势,张洪波的长篇童话《九头鼠和八爪猫》被列入著名童话作家的“21世纪新童话书系”。青年作家谢华良的创作风头正劲,小说、童话作品遍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全国重点儿童文学杂志,先后两次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薛卫民是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他的儿童诗、童话创作有着强烈的精品意识,其作品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均有很大影响,继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4篇作品收入全国统编小学《语文》课本后,又有3篇作品被选入香港的中小学教材。
优秀代表
“东北作家”应是指东北籍的,并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七·七”全面抗战这段时期,创作过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题材的作家。按此标准衡量,“东北作家”中的吉林籍作家有下面几位:
穆木天(穆敬熙)(1900-1971),吉林伊通人。诗人、翻译家、学者。创造社成员。1931年加入左联。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23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
初期以诗歌创作为主,以他的象征主义的诗歌和理论成名,“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曾被誉为“东北新文学的开山鼻祖”。后来主要翻译巴尔扎克、纪德等人作品,翻译出版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郎台》《从妹贝德》《从兄蓬斯》《二诗人》等,并著有《法国文学史》。诗集有《旅心》(1927)、《流亡者之歌》(1937)、《新的旅途》(1942)、《穆木天诗选》(1987)等。之所以把穆木天列入“东北作家”行列,可能是因其既是吉林籍,又创作了《流亡者之歌》的缘故。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其中的《去国集》充满了“唱哀歌以吊故国的情绪”,字里行间充满了反帝爱国的热情。
李辉英(李连萃)(1911-1991),现代著名小说家、学者。原名李连萃,笔名梁晋、叶知秋等。1911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金家屯。1927年夏离家出走上海。上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公学中文系。此间曾编《生生月刊》、《创作月刊》。先参加了“左联”、“北平作家协会”。抗日战争期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随“作家战地访问团”在抗日前线慰问演出和访问。出于对日寇侵华的愤怒,自1932年始,以笔作刀枪,揭露和声讨日寇罪行,宣传抗日救亡,并于1932年只身潜回故乡,调查日寇犯下的罪行,为日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的处女作是以抗日斗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32年1月在丁玲主编的《北斗》(第2卷1期)上发表。长篇小说《松花江上》描写以青年农民王中藩为首的抗日义勇军团结了一批觉悟的农民,通过救灾助民行动,感化了广大乡亲勇敢投身抗日斗争的故事;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群众与反动的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其长篇小说《万宝山》取材东北人民反抗日寇暴行的悲壮事迹,在当时反响强烈。
师田手(田质成、田凤章)(1911-1995),吉林扶余人。中学时就开始阅读鲁迅作品,深受鲁迅思想影响。1928年,师田手曾与张铁全、季守仁(吴郎)等于吉林市结成“火犁社”,并创办《火犁》杂志,共出刊11期,在当时的吉林文坛影响较大。“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主要负责组织工作。抗战期间作品多收入短篇集《燃烧》。短篇小说《疯》(1939)歌颂了汽车司机的反帝爱国精神。抗战后期在解放区、重庆创作的作品,大多发表于《抗战文艺》与《大公报》副刊《战线》。建国后曾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
骆宾基(张璞君)(1917-1994),吉林珲春人。“九·一八”事变时,曾赴济南上中学,1932年又去北大旁听,此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后返回东北,受萧军、萧红影响,于1936年从哈尔滨逃到上海,并开始文学创作,崭露头角。1937年在《呐喊》上发表了《大上海的一日》,上海陷落后,赴浙东参加共产党。此后创作了中篇小说《东战场别动队》、长篇小说《边陲线上》、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等。《边陲线上》描写爱国青年刘强参加抗日游击队的艰苦斗争历程,以及中朝人民的传统友谊,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骆宾基曾数次遭国民党政府逮捕,经多方营救而幸免于难。
姚奔(姚正基)(1919-1993),吉林扶余人。抗战期间在重庆复旦大学读书,1941年与邹荻帆曾卓等人组织诗垦地社,编辑《诗垦地》丛刊《黎明的林子》等多辑出版。胜利后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建国后曾任《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编辑,其后即潜心编纂《英汉大词典》十五年之久。创作、翻译诗集均有多种。
铁弦(张铁弦)(1913-1984),吉林人。九三学社成员。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35年开始文学生涯后曾做过汉口《大光报》编辑,西安《解放日报》编辑,后又在北京图书馆、伪国立北京图书馆研究所任职,1949年后历任北京图书馆代理秘书长、副馆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纪实作品集《在特鲁厄尔前线》、诗选《天蓝色的信封》《康庄大道》等。
“东北作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历史现象,从这些历史现象中即使我们看到这个民族的苦难过去,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在国家、民族危难时,这些作家以笔作武器,勇敢地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东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吉林人民的骄傲。
相关政策
1.加大投入,扶持长篇文学创作。
为繁荣文学创作,努力打造文学精品,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协调下,从2009年开始,吉林省政府连续3年加大投入,资助长篇文学的创作,使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脱颖而出。吉林省作协为了使扶持资金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调查研究,召开选题评估会,与作者签订协议,制订跟踪服务和监督措施。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有:张笑天的反映上世纪30年代华侨“下南洋”历史的长篇小说《天之涯,海之角》,作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大开大合、纵深精到的审美风格,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杨廷玉的《尊严》聚焦社会转型期的生活和矛盾,揭示了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提升这一主题,显示了作家的思考能量和心智水平;胡冬林的长篇小说《野猪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创作的作品有:张顺富的《查干湖》,金仁顺的《真一》,王小克的《殇途》,高君的《城市》,任林举的《粮道》《界外》,朱日亮的《中国女人》,刘庆的《唇典》,格致的《湿透的城市》,王双龙的《村庄家谱》等。其中有的已被确定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作品,有的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学图书重点选题。
2.发挥地域优势,扶持自然生态写作。
新世纪以来,吉林省确立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如何在文学创作上发挥地域优势,培养、扶持继而打造吉林文学品牌,成为吉林省作协工作的重点和特色。2009年,吉林省作协曾以胡冬林任林举等人的自然生态散文为抓手召开研讨会,有目的地推动全省生态环保写作,并以重点扶持的方式帮助作家深入体验生活,完成创作。在开掘和发展长白山文化的同时,积极适应全球化时代文学发展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作家胡冬林告别省城的繁华,带着电脑、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吉林省作协给他的安家费,在长白山下的小镇二道白河租住下来。几年过去,胡冬林写出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有关长白山森林的散文作品,2009年还完成了非常厚实而有着北方森林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野猪王》,同时被《中华文学选刊》全文转载。同样,作家任林举继长篇散文《玉米大地》之后,又完成了一部以植物为主的长篇散文。
3.坚持“三贴近”,焕发吉林文学生机。
从2002年开始,吉林省作协开始策划、举办了“吉林大地行”大型采风活动,并将其作为吉林省作协的一个品牌活动坚持下来,号召作家行走吉林大地,学习家乡地方知识、表现本土历史人文、感受城乡生活气息,几年来,“吉林大地行”活动组织作家先后到松原、乾安、查干湖、榆树蛟河、抚松等地采访,开阔了作家的生活视野,一批深具生活质感的文学作品随之应运而生。吉林省作协还组织采访团走出本省,开展吉林作家中国大地行活动,吉林作家代表团先后赴浙江、山东和四川采访,同时,也接待了山东、四川、浙江的作家团来吉林采访。文人交流,互识山川,虚心体察各自的地方生活,收获颇大。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8 23:2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