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复进士及第,知
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吴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
潭州,
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所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
殿中侍御史。弹宰相
梁适,宋仁宗曰:“
马遵亦言之矣”。且问吴中复曰:“
唐自
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用舍以对。适罢,吴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
富弼让
李仲昌开通六
漯河,内臣
刘恢密告所断山冈与皇帝赵祯同名。
贾昌朝暗中助力,欲以动摇富弼。皇帝下诏吴中复往治,促行甚急。吴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
刘沆,刘沆罢相。改右司谏,同知
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
泽州、
瀛州,移河东都
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系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知
成德军、
成都府、
永兴军。
河北行
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吴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使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年间,并省郡邑,以
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州、茂州,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道大旱,民多流亡。吴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
荆南军,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吴中复乐易简约,好周济人之急,士大夫称之。宋仁宗御赐吴中复“铁御史”匾额。吴中复死后,归葬家乡北台山。
为了纪念吴中复兄弟三进士,当地民众和吴氏后人在他们当年读书处北台山建了一所书院,以吴中复的官名为号,称“龙图书院”。因吴中复与兄
吴几复、弟吴嗣复先后中进士,地方上称他们为“吴三贵”(一说“吴三贵”指吴中复及其儿子吴立礼孙子
吴择仁)。明天启五年,以
魏忠贤为首的太监集团攻击
东林党,毁天下书院,龙图书院被迫改为寺庙。顺治乙酉年五月,大顺残兵由湖口渡江往
太平山、九宫山方向溃退路过车田村时,龙图书院遭兵焚。当地民间传说是,大顺残兵误认为“吴三贵”即“
吴三桂”。康熙年间,当地民众募集资金,重修龙图书院,并在龙图书院旁边,加修了一座寺庙。咸丰丙辰年,太平军中王过兵,龙图书院再遭兵焚。2005年,当地民众再次集资重建,在湖北省通山县
燕厦乡滩头村螺丝坳有一深坑(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燕厦河大桥北桥头侧边)。当地民间传说,“吴三贵”家的祖坟葬在乌鸦扑地。乌鸦要吃螺丝的。
三藩之乱后,清廷为破坏
吴三桂祖坟的风水,派兵来挑了这螺丝眼,弄死了螺丝,让乌鸦饿死。
吴中复(1011~1079),字仲庶,兴国军永兴县(今
湖北阳新县)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皇祐五年(1053),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嘉祐二年(1057),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编》卷二四六)。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五),年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