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隶属陕西省
榆林市。位于
陕西省东北,
榆林市东南部。北靠
佳县,西接
绥德县,东临
黄河,与山西省
临县、
柳林县相望,总面积420.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吴堡县下辖1个街道、5个镇。2023年,吴堡县户籍总人口7.92万人,常住人口4.89万人。
建制沿革
据考古资料记载,
旧石器时代中期本境已有先民活动。
新石器时代,先民活动更加频繁,沿
黄河和
清水河域、统汇川流域,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遗址比比皆是,已发现有27处。
西周,为翟人活动之地。春秋,先为
白翟属地,后属
晋。战国,先属
赵,后属魏
上郡地,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纳上郡于秦;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又归赵。
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全国划36郡,本境属上郡
肤施县。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
项羽改上郡为
翟国,七月复故。今吴堡仍为肤施县属地。元朔四年(前125),并入
并州刺史部(监察区)
西河郡增山县。元始二年(2年),属
朔方刺史部(监察区)西河郡
隰城县。后王莽设增山县,本境又属之。东汉初,属上郡肤施县。后
匈奴侵略,上郡失,又属朔方刺史部(监察区)西河郡蔺县。
西晋,本境仍属羌胡领地。晋咸和二年(327),为后赵属地;太和元年(366),为
前秦领地,隶于上郡;太元二十年(395),属后秦,隶于上郡;义熙五年(409年),属大夏国。
北魏神麚四年(431年),北魏灭赫连氏大夏国,设统万镇,今吴堡地和
绥德东部地设
政和县。西魏初,仍名政和县,隶
朔方郡。大统十二年(546),属
绥州。废帝元年(552),改名
延陵县,隶于绥州抚宁郡。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属
银州抚宁郡。天和七年(572年),改属绥州抚宁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设190郡,延陵属抚宁郡(今
米脂)。开皇三年(583),撤郡制,延陵改属绥州。开皇十七年(597),改县名为延福。大业元年(605),绥州改名上州。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延福县属之。
唐武德六年(623),延福县范围内曾权设三州七县,延福县隶于关内道(监察区)绥州(天宝元年改为上郡,乾元元年又改为绥州)。建中三年(782),设定难军,领夏、绥、银、宥等州,延福县隶绥州。
五代十国,延福县属定难军绥州。后汉灭亡,北汉建立,修吴堡水寨。
宋开宝九年(976),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破北汉吴堡寨归宋,属绥州延福县。至道三年(997),全国分十五路,领府、军、州、县。延福县属定难军绥州。景佑五年(1038),西夏建立,吴堡寨归属。治平四年(1067),克夏,收复吴堡寨,归神木营,熙宁间(1068~1077),又失于西夏。元丰四年(1081),沈括、种谔克西夏之葭芦、吴堡、义合、俘图、塞门等六寨。元丰五年(1082)至元符元年(1098),吴堡寨隶于河东路石州定胡县。元符二年(1099),隶于河东路晋宁军定胡县,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孟门镇的黄河滩。政和五年(1115年),金人占领。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属河东北路葭州定胡县,吴堡为寨地。正大三年(1226),升为吴堡县,隶于鄜延路葭州。天兴三年(1234),蒙古族侵占。南宋景定五年(1264),隶延安路葭州,仍名吴堡县。
元至元元年(1264),撤销吴堡县,并入绥州;次年(1265),复设,属陕西行省延安路葭州,仍名吴堡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吴堡县升为吴州,隶于陕西行省延安路。元贞元年(1295),撤州设县,仍称吴堡县,属于陕西行省延安路葭州。
明代,吴堡先隶于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葭州,洪武七年(1374),改隶绥德州。洪武十年(1377),废县并入绥德州。洪武十三年(1380),恢复县制,隶于延安府葭州。
清初,划全国为19行省。顺治元年(1644),吴堡由陕西省延安府直隶,雍正三年(1725),隶于陕西省延安府葭州,乾隆元年(1736),改隶于绥德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废府、厅、州,陕西分三道,吴堡属延绥榆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道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行政督察区,吴堡属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绥德)。民国二十二年(1933)至二十五年(1936),吴堡县县城、集镇、要道为国民党军队占据,广大农村为
红军游击区。1934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吴堡县
革命委员会,后改为吴堡县
苏维埃政府。1935年11月,受
陕北省领导。1940年,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吴堡属
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管辖。1949年5月,吴堡属
陕北行政区绥德分区管辖。
1959年秋,设宋家川中心乡。
1960年12月,又撤销。
1968年,“专区”改为“地区”,称榆林地区。
1999年,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吴堡改属榆林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7月,撤销李家沟区,拆并于一、二区。岔上区改为第三区。一区(任家沟)辖7个乡,二区(辛家沟)辖7个乡,三区(岔上)辖6个乡,共20个乡。
1953年,又恢复李家沟区,称四区。
1958年9月,撤乡建社,划为宋家川、辛家沟、上高家庄、岔上、李家沟、寇家塬6个人民公社。不久公社又增至10个。即:宋家川公社、任家沟公社、寇家塬公社、李家沟公社、郭家沟公社、乔子沟公社、辛家沟公社、于家沟公社、上高家庄公社、岔上公社。
1961年8月,撤销管区,划为10个人民公社:宋家川人民公社、任家沟人民公社、寇家塬人民公社、李家沟人民公社、郭家沟人民公社、辛家沟人民公社、于家沟人民公社、乔子沟人民公社、岔上人民公社、张家山人民公社。
1984年,宋家川公社改为宋家川镇,其余9个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原横沟公社按行政机关驻地改称薛下村乡。
2015年,撤销宋家川镇,设立宋家川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吴堡县下辖1个街道、5个镇:宋家川街道、辛家沟镇、郭家沟镇、寇家塬镇、岔上镇、张家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北靠
佳县,西接
绥德县,东临
黄河,与山西省
临县、
柳林县相望。南北长30.4千米,东西宽26.8千米,总面积420.8平方千米。
地质
从大地构造单元看,属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一部分。至中生代前,本境地质与华北地台一样。经吕梁运动地糟褶皱抬升,形成了地台基底。
地表出露岩系地层为:古生代上二迭系沿黄河畔有所显露,中生代三迭系红色泥岩、紫色砂岩,沿黄河畔均有显露,清水河附近有厚110米的红色泥岩。古土壤层(离石黄土)沿黄河畔亦有显露,其他沟壑、黄土峁、梁及三道土塬,均为晚更新世的新黄土,厚度一般均在100米以上,大体分布是沿黄河畔较薄,后乡较厚。
地形地貌
由于漫长的地壳运动和外营力的作用,吴堡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海拔627~1204米,相对高差577米,沟壑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7.2%,沟道3542条,其中10公里以上的沟道5条。河流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汇入黄河,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景观。由于侵蚀程度不同,东西部地貌组合有别。
气候
吴堡县,位于中温带亚干旱区,大陆度67.3%,为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170~190天。气候寒冷,气温年较差和日变化率较大。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干旱频繁,春旱严重。平均年日照时数2738.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副业。但旱、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常有出现,对发展生产有很大危害。
土壤
吴堡县土壤分为4个土类,4个亚类,7个土属,18个土种。
植被
吴堡县已无原始植被,除耕作地带外,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和稀疏乔木,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及部分天然薪炭林。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县境内有煤炭、煤层气、浊
氟石等矿藏。煤炭:境内储有全国少有、陕西唯一的优质
主焦煤,已经探明的储量达15亿吨。其主焦煤为2.1亿吨。分布在县城至丁家湾村之间,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寇家塬镇一线,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2~4千米的长方形地段,埋藏深度在400—970米之间,煤段厚100~160米,煤层3~6层,薄者0.4米,厚者10.15米。煤层气:储量为37.82万立方米,与煤炭分布一致,埋深400—970米之间,厚度214—300米。主要成分是甲烷,占93%以上。次含少量乙烷、丙烷和氮气等;水的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等,腐蚀性强。浊氟石:布在张家焉村和后王家山村一带,藏量可观,含量25~40%。
植被资源
吴堡县已无原始植被,除耕作地带外,多为次生
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和稀疏乔木,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及部分天然薪炭林。森林覆盖率24.4%。境内有林地198000亩,占吴堡县土地面积的35%,有树种22科,28属,49种。天然草场16.61万亩,其中灌从草丛63670亩,
草甸草原34302亩,农林隙地类草场6.81万亩。人工草场保留面积2440亩。林草总覆盖充达31%。
动物资源
吴堡县地处与华北交界处,动物区系以华北区系为主,省区又划分在黄土高原森林草原-黑垆土景观区动物群区内。由于历史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代表性植被剩有耐寒抗旱性的杂草、如针茅、白草及蒿类。天然森林已荡然无存。单一的自然景观,致使运动种类数量减少。由于森林草原的破坏,大型食草类、食肉类野生动物大大减少,啮齿类不仅存活下来,而且得已发展,成为优势种。
人口
2023年,吴堡县户籍总人口7.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乡村人口6.4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4.89万人,出生率5.28‰,死亡率8.85‰。城镇人口2.87万人,占58.8%;乡村人口2.02万人,占41.2%。
经济
综述
2023年,吴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3.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4%;第二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27.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7%;第三产业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吴堡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9.6%,占比为2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5.7%,占比为65.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7%;民间投资下降28%。分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39.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3.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1%,水利管理业下降50.1%,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317.3%,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62.1%。
人民生活
2023年,吴堡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5元,比上年增加2004元,增长9.2%。分常住地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7元,比上年增加2229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5元,比上年增加1145元,增长8.6%。
第一产业
2022年,吴堡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10.22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7.4%;畜牧业产值1.39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0.004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增长6.1%。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2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165268亩,比上年下降1.5%;油料播种面积7263亩,下降5.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202亩,增长4.1%。
2022年,吴堡县粮食总产量51603吨,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玉米28084吨,增长29.2%;谷子3841吨,下降16.5%。牛存栏725头,比上年增长4.0%;生猪存栏11224头,增长1.9%;羊存栏46273只,下降4.3%;家禽存栏6.29万只,下降47.1%。禽蛋总产量794吨,下降31.8%;奶类产量500吨,下降40.0%;肉类总产量2059吨,增长8.9%,其中,猪肉产量1205吨,增长2.4%;羊肉产量544吨,增长3.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吴堡县工业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增长9.1%。其中,轻工业1.60亿元,下降15.8 %;重工业1.54亿元,增长57.7 %。分属地看,省属企业产值0.55亿元,增长63.3%;县属企业2.59亿元,增长1.8%。
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0.002亿元,下降8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0.06%;非金属矿采选业0.22亿元,占7%;食品制造业1.33亿元,下降27.7%,占4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32亿元,增长58.4%,占1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28亿元,占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55亿元,增长68.4%,占17.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44亿元,增长5.1%,占14%。
建筑业
2022年,吴堡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0.93亿元,比上年增长8.5%。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8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吴堡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含中石化、中石油)消费品零售额1.25亿元,增长1.6%。
从区域看,城镇零售额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5.7%;乡村零售额3.77亿元,增长0.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3.44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1.14亿元,下降7.4%。
旅游业
2022年,吴堡县名胜风景4个,接待人数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旅游收入1.15亿元,增长4.5%。
金融
2022年,吴堡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46.46亿元,较年初增加7.7亿元;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4.65亿元,较年初增加0.4亿元。
交通运输
2022年,吴堡县公路总里程706.0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18.658公里;国道1条10.791公里;省道76.205公里;县道79.952公里;乡道13条122.324公里;村道157条398.167公里。
政治
县委书记:杨政
县长:陈耀忠
截至2023年4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吴堡县共有各类学校35所,其中幼儿园18所,小学4所,小学教学点9个,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584人,幼儿园1629人,小学4093人,初中1823人,高中913人,职中126人;共有教职工1097人,其中幼儿园248人,小学504人,初中209人,高中113人,职中23人;共有专任教师923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文化馆:吴堡县文化馆。
2022年,吴堡县柳青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3万册。
医疗卫生
2022年,吴堡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1个,其中:医院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7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76张。在岗职工6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62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吴堡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283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238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4045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5744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4.24万人。
2022年,吴堡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特困供养机构1个,床位数200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172人。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6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06人。城乡特困供养人数695人。其中,农村特困供养人数661人,城市特困供养人数34人。
历史文化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食用时配以陕北羊肉、酸辣汤、金针汤等汤料,入口绵软,面中自带咸味,回味悠长,堪称陕北民间一大美食。
2010年,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4年,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亮相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
截至2021年,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3项(吴堡水船、吴堡黄河古渡、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市级6项(吴堡转九曲、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吴堡民谚、吴堡唢呐、吴堡柳编、吴堡老黑酱酿造技艺)、县级11项(毛主席东渡黄河、吴堡大年习俗、吴堡婚礼、吴堡葬礼、吴堡剪纸、吴堡擀毡、吴堡面塑、吴堡月饼、吴堡织布、吴堡石城的故事、吴堡传统桑蚕养殖及缫丝技艺)。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14人,县级传承人32人,市级传习所2个。
风景名胜
吴堡石城
吴堡石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街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建筑历史久远、文物价值极高的华夏第一石头城。
石城,海拔793米、相对高度约150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垣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蜿蜒,曾筑有365个垛口,甚是雄伟。
2006年5月25日,吴堡石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
川口黄河渡口旧址,位于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子塔渡口。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这里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2018年,吴堡县在川口村建成一座“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总占地105亩,有毛主席东渡纪念碑、东渡号纪念船、东渡黄河雕塑以及转战陕北浮雕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河二碛
黄河二碛,又名大同碛,位于秦晋大峡谷吴堡县丁家畔村,与山西省
碛口古镇隔河相望。黄河流经此处,河道紧缩,形成巨大落差,激流倾泻于暗礁石壁,卷起惊涛骇浪,势如龙腾,声似虎啸。其景观仅次于壸口瀑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二碛”。
黄河二碛景区占地面积50亩,包括黄河奇石馆、红龙塔、紫云亭、漂流文化广场、观景长廊、综合服务区等相关附属设施。景区围绕“观二碛胜景、赏黄河奇石、品民俗文化、闯虎口险碛”等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旅游文化活动,是黄河晋陕峡谷以及沿黄旅游经济带上重要的漂流、摄影、写生、美食基地。
吴堡黄河奇石馆
吴堡黄河奇石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分两层设计,馆藏奇石3000余块。以黄河流域石文化为源头,以久远的地质变化为脉络,以吴堡早期地质层为主线,分为《地质古生物化石展区》、《景物、动物奇石展区》、《人物、文字奇石展区》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早期各类古生物化石和异彩纷呈的稀有奇石,浓缩了黄河流域的石文化,兼容并蓄,将黄河奇石的观赏性、文化性融为一体。
拐上古渡湿地公园
拐上古渡湿地公园,紧邻黄河二碛景区,将黄河生态背景和陕北民俗巧妙融合,充分利用该地区678亩黄河湿地和75万平方米平缓的黄河水面,以沙滩休闲、餐饮美食、旅游度假为主题,打造集“沙滩游乐场、黄河水世界、林下烧烤吧、窑洞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拐上古渡湿地公园。
地方特产
吴堡桑蚕茧
吴堡桑蚕茧,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1年4月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吴堡桑蚕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吴堡红枣
吴堡红枣,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吴堡红枣生产区域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地处黄河西岸,属红枣优生区。年均降雨量475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738.0小时。吴堡红枣果形美观,近圆柱形;果个均匀,单果重15克左右;果色暗红,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厚,棉软味甜;适宜制干,制干率高达48.6%。干制红枣,果面褶皱较少,色泽红艳,质地细密,富有弹性。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吴堡红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陕西省榆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榆林地处全球北纬38度马铃薯黄金产业带,是中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和高产区之一。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60万亩,年产鲜薯400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四、总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榆林马铃薯薯形佳、品质优、干物质含量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被誉为“沙窝窝里的金蛋蛋”。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山地苹果,陕西省榆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榆林市苹果产区地处北纬36°57′~39°35′(同同一纬度线上已出产美国加州蛇果、日本富士果、阿克苏果、烟台苹果等知名果品),南部丘陵山区梯次分明、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干燥,土层厚、海拔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是中国山地苹果的核心产地。所产苹果色艳、硬度大,酸甜适度、蜡质层厚,耐储运,果品质量指数全部优于国家鲜果标准。
著名人物
柳青
柳青,陕西省吴堡县人。193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任《
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8月,柳青任陕西省
长安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1953年3月,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落户并定居皇甫村,创作长篇小说《
创业史》。2019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慕生忠
慕生忠,陕西吴堡郝家山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
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
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任西藏工委工交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冯维精
冯维精,陕西吴堡县人。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
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译电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机要员,中央军委二局四科机要员、一科股长、一处一科副科长、四系副主任、四科科长等职,参加
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七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三处处长、二局局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军委技术部一局副局长、局长,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一局局长、十局局长、三部副部长、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樊维斌
樊维斌,男,汉族,1965年1月生,陕西吴堡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渭南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霍建儒
霍建儒,陕西省吴堡县人,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协西安市碑林区委员会原副主席(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吴堡县入选陕西省2019年度平安县城。
2021年9月,吴堡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2月,吴堡县入选陕西省园林县城。
2023年3月,吴堡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