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著,计有《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疏》、《
脉经》、《脉诀刊误》、《
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治》、《
小儿药证直诀》、《
阎氏小儿方论》、《董氏小儿癍疹备急方论》十二种。二集、三集以周氏所著及其评注的医书为主,计有《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
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内经评文》、《
读医随笔》、《
诊家枢要》、《
藏府标本药式》、《金匮钩玄》、《
三消论》、《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印机草》十四种;以及《评注史载之方》、《
慎柔五书》、《
韩氏医通》、《
伤寒补例》、《形式外诊简摩》、《
重订诊家直诀》六种。全书内容广泛,大多切于实用。各详专条。
周学海,清代医学家(1856-1906年)。字澄(瀓)之,一字健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儒而通医,尤精
脉学。晚清著名医家;著有《读医随笔》《脉学四种》《伤寒补例》《形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等。周学海总结中医学“位、数、形、势”的脉诊纲领,发扬形色诊法;并集中医理论之大成,系统阐述气血精神论、升降出入论、承制生化论、虚实补泻论等,提出诸多创见;还校勘评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医籍,辑为丛书,推广传承。学术成就卓著,为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有重要的贡献。
周学海仰慕宋元诸家,对
史堪、
张元素、
刘完素、
滑寿之说,皆有评注。服膺
张璐、
叶桂,证治每取张说,曾评注叶著《
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宦游江淮间,治疑难症多有奇效。博览群书,广采百家,历时三十年(1891-1921年),汇刻成《周氏医学丛书》三集,共收医籍三十二种,一百卷,为中医丛书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