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骏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成员
周祥骏(1870一1914),江苏省睢宁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成员。16岁入县学,补为秀才。20岁时因品学兼优,为廪膳生员。1909年在县昭义书院讲学,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周祥骏被柏文蔚聘为第一镇军事顾问官。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1914年5月17日在徐州张勋杀害,终年44岁。
人物生平
周祥骏,自幼聪颖,7岁入乡办塾室就读,从小即是书癖,天资绝高。13岁入萧县榆庄张幼卿家塾读书,喜读兵书、喜论兵,志以武略报国。16岁入县学,补为秀才。20岁时因品学兼优,升为廪膳生员。期间有大量诗作问世。编注了《四书教科》,出版了《琐语》等书。22岁于家设馆授徒。早期南社成员郭爱棠、我国佛教研究者刘仁航是祥骏先生的学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周祥骏义愤至极开始改研哲学,推寻救国之法。联合众徒随处演讲,撰写时曲小调,如《十杯酒》、《叹五更》等,课余选乡中青少年排演。在地方上影响很大。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各帝国列强瓜分中国,周祥骏将满腔忧愤倾注笔端,连续创作杂剧《睡狮园》、《康秀才投军》、《打醋缸》、《捉酸虫》、《胭脂曲》、《团匪魁》、《黑龙江》、《薛虑祭江》等政治观点鲜明、抨击清政腐败、列强入侵的杂剧。1907年在徐州发起组织“天足会”撰写洋洋百句的七言长诗《天足会演说感赋》倡导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主张兴女学。宣统元年(1909)周祥骏在县昭义书院讲学,积极从事反清的革命组织和宣传活动。同年秋在上海宪政讲习所,遇高钝剑、柳亚子、陈巢南、姚凤石、胡朴安等名士,与之纵谈经史哲学,意气相投,结为南社。11月南社成立,祥骏先生撰《奉酬高钝剑》一诗,并致书高钝剑,对创办南社的宗旨提出看法:“认为南社应办成讲学机关,不能同一般泛泛文会。”翌年返乡受聘于睢宁潼北师范传习所任教务主任。是年秋,南京学务会所设议绅六人,由省属各府推举,周祥骏当选为徐州属各县代表,再度南下。1911年2月赴上海参加南社第四次雅集,对南社的选文方向提出看法,1911年10月前,致书高钝剑,希望亚子、巢南、钝剑诸南社领袖发布“独立之文”,其政治远见卓识可见。辛亥革命爆发,周祥骏冒险从南京到镇江,参与第九镇军军务。12月林、柏攻克南京。后被第一镇军统制柏文蔚聘为第一镇军军事顾问官,屡建功劳。南京攻克后清政府江南提督张勋逃至徐州,祥骏先生秘密潜回徐州,以徐州省立第七师范教员身份从事革命工作,为驱张迎柏作准备。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周祥骏极为愤慨,写下了《伤心文》,矛头直指袁世凯,痛陈祸国。此后其部分诗文、琐语、讲义,集册为《更生斋类稿》,分甲乙两编,由上海和江苏两大书局陆续发行。不久又以《风山类稿》书名在彭城付印。1914年4月20日被张勋以所谓“乱党”罪逮捕,入铜山地方监狱;京、苏掀起浩大的营救周祥骏浪潮,徐州各界人士集会、请愿;绅士、巨贾派代表到衙门求情;南社柳亚子胡朴安、程先甲均设法营救;时任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发急电营救均未果。5月16日晨被杀害于徐州西门外,牺牲前周祥骏吟绝命诗“输将豪气风生谷,照澈澄怀月印潭”从容就义。时年44岁。
1928年9月12日,由柳亚子于右任胡朴安等数十人呈请,中华民国政府发布第495号训令,拨款千元抚恤其遗属,并指令在周祥骏就义之地,建立周祥骏烈士纪念碑。1929年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南社领导人柳亚子、邵立子等42人,为追怀义烈发出两次征文启事,征得诗文、挽联千余篇,于右任亲自写挽联“横经针孔孟,沥血铸淮徐。”这应当是对周祥骏一生很中肯的评价。
周祥骏生平撰述百万言,多散佚。1944年由柳亚子郭爱棠亲自鉴定的《更生斋全集》出版,(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珍藏一套)此书是周祥骏在狱中亲自校勘后,由周祥骏的长子周公权从狱卒手中花钱购回;1962年由安徽大学张须教授和周祥骏少子周扬季编选了《更生斋选集》,由于文革此书只进行到校对阶段而被迫停止。选集中收录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为周祥骏撰写的碑文,以及周祥骏遗稿中发现的全集未曾编入的剧本《先烈周仲穆先生手著戏曲》、《菊部新腔》、《风山新曲》合计八篇。选集中收入六篇。
人物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在云龙山召开了“爱国主义者周祥骏先生纪念大会”。会上周祥骏烈士遗属周扬季将烈士遗藏图书和文史资料全部捐献给徐州市图书馆,后被运至南京博物馆。2005年5月睢宁县人民政府在马浅村为周祥骏烈士树立纪念碑,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睢宁县英烈墙建立,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周祥骏烈士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23:4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