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疾病诊断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Gibson等于1989年首先定义的一种疾病诊断,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嗜酸粒细胞(Eos)>0.0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AHR)的证据,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它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占慢性咳嗽的10%~20%。
一、病因及临床症状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吸入变应原及职业性接触化学试剂或化学制品有关,如氯胺布西拉明异氰酸盐、粉末、蘑菇孢子、橡胶手套丙烯酸盐环氧树脂硬化剂、焊接烟气、甲醛等。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8周以上),多为干咳或咳少许白黏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无其他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二、鉴别诊断
2009版中国咳嗽指南中EB诊断标准为:①慢性咳嗽,表现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②X线胸片正常;③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呼气峰流速PEF日间变异率正常;④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⑤排除其它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⑥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需与有慢性咳嗽症状的许多疾病相鉴别,如咳嗽变异性哮喘COPD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返流疾病,鼻后滴漏综合征变应性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诱发的咳嗽相鉴别,肺部寄生虫感染,如肺吸虫感染也可表现为慢性咳嗽。临床上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即可鉴别。
三、检查
1、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3%为有意义。
2、ECP检测: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测定诱导痰或BALF中ECP量,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明显增多。
3、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
4、肺功能:通气、弥散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PEF变异率正常。
5、辣椒素试验:提示咳嗽敏感性测定亢进。
四、治疗原则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简单,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一般单用激素吸入疗法,亦可口服。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每日2次,应用时间一般为2~4周,口服泼尼松30mg/天,持续2周,咳嗽可消失或减轻。支气管扩张剂一般无效,糖皮质激素合并使用H1受体拮抗剂效果也良好。个别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或需要较大的激素量。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治疗,治疗多长时间,现如今还不十分清楚。从理论上讲抗组胺药物和抗白三烯药物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与激素合用,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曾研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氯雷他定孟鲁司特三种药物,亦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10:22
目录
概述
一、病因及临床症状
二、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