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话
吴语方言
嘉兴话,俗称“嘉兴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和北吴其他方言如苏州话、常州话、上海话湖州话绍兴话、宁波话、无锡话均能互通。
现状
随着推普大潮的到来,吴语在嘉兴日渐式微,不少嘉兴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嘉兴话就是吴语。在嘉兴常有老人抱怨,孙子孙女不会说土话(嘉兴人对本地吴语的感情交流出现障碍),更有甚者因此而引发家庭内部矛盾。由于强制推普,导致很多嘉兴孩子失去了学习吴语的机会和途径。吴越文化的概念在新一代嘉兴孩子心中已经消散。吴语的断代问题让不少持不同意见的的热心人士极为忧虑,近年于江南一带,有热心人士发出“保护吴语”“教孩子说吴语”“留住江南文化的根”“尊重文化多样性”等呼声,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接连有吴语爱好者进行宣传保护吴语的活动,嘉兴本地也渐渐有一些小规模的保护和研究吴语的团体。
方言特点
吴语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到八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话。嘉兴话和苏州话一样,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词汇
称呼
你:倷([ne])
我:吾,吾奴
他/她:伊,伊奴
我们:伢
你们:㑚([nɑ])
他们:伊拉
父母、双亲:爷娘
爸爸:阿爹,阿爸,爸爸,爷(背后称)
妈妈:姆妈,娘(背后称)
老人(男):老太公
老人(女):老太婆
小孩:小宁,小囡,小把戏
叔叔:阿叔,爷叔
寄爸,过房爷:干爹
老婆:家婆,家主婆,女客
宝贝:囡囡
老公:男人,男客
奶奶:亲妈,娘娘
爷爷:大爹,爷爷[ɦiɑ],阿爹
曾祖父母:太太(曾祖父母不分男女都叫太太)
阿姨:娘姨,娘娘
伯父和姑妈:阿伯 (不分男女都叫阿伯)
妻弟:舅佬
哥哥:阿哥
姐姐:阿姐,姐姐
姐妹:姊妹
老师:先生(这个用法比较古老,少用)
时间
今天 :今朝
明天:明朝
昨天:昨日 ,昨儿头
白天:日[ȵiɪʔ]里
上午:上昼
下午 :下昼
夏天:热天,热天宫,夏里
冬天 :冷天,冷天宫,寒里
时间:辰光
早上:早阵头/早晨头/早浪向
晚上:夜里向
傍晚:夜快,黄昏头
中秋节:中秋,八月半
经常:专门,长朝
日子:日脚
一会儿:一歇歇
一个月:一个号头,一个月日
晚,迟:晏
下次:下趟/下卯/下次
长时间:长远
现在:该阵,该卯,该现,箇阵
以前:老底(子),老早
过一段时间:隔两日,隔(一)歇歇
气候
下雨:落雨
下雪:落雪
凉快:风凉
暖和:暖热
打雷闪电:划线
名词
脖子:头颈
学校:学堂
衣服:衣裳
桌子:台子
勺子:调羹
(圆底)锅子:(圆底)镬子
猴子:活狲
蜈蚣:百脚
玉米:粟粟米、六粟
针:衍线
河虾:弯转 (同湖州话
量词
一座桥:一板桥
方位
里面:里向、 里头
动词
放:摆
站:立
藏:
斜靠:([ge])
找:寻
摔:掼([gue])
给:拨
洗:
切:斩
咳嗽:呛
洗脸:揩面、 汰面
喝水:吃水
主观认为:道 (例:我认为他好 = 我道伊好。注:我不知本字是哪一个,读音同“道”)
知道:晓得
睡觉:困觉
上学:读书 (例:我去上学了 = 我去读书了)
逃课:赖学
下棋:着棋
吵架:吵相骂
打架:打相打
逛街:趤街路,趤马路(“趤”音同“荡”)
松土:坌地
按:揿
穿衣服:着衣裳
其它常用词
二十:廿
这:搿 / 箇
不:勿
很:蛮
好:赞(例:这只猫好极了 = 箇只猫极赞个)
没有:呒[m̩]没
还没有:勿曾
清楚,干净:清爽
脏:啦嘻、龌龊、泥腥
好:灵(光) (例:这件衣服真好看啊 = 箇件衣裳灵来)
俗语
“死蟹一只”:完蛋啦,没有办法啦!。
“瞎子吃馄饨,自家心里有数”:大家(各自)心里最清楚。(言下之意:在口头上不宜或不用明言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21:00
目录
概述
现状
方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