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亦称“
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关于
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
指标体系。在一定
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
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
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是国民经济全局性的核算,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和决策的基础。国际上存在两大核算体系:一是
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国民
账户体系(SNA);—是
计划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个体系最根本的区别是所依据的
基本理论不同。MPS强调
物质生产概念,只把
物质产品生产作为生产核算的基础;SNA采用全面生产的概念,包括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国自1992年起从MPS向SNA平稳过渡,
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9年对该试行方案进行了修订,2002年颁布《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规范性文本。
意义
(一)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订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它以一定的
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
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
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
平衡表、帐户、矩阵等),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机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统一性和
可比性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进行国际比较所必需的。
(二)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就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它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总体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
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
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
其他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
经济运行机制和
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在相当长时期里并存发展。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并存,即“
国民帐户体系”(简称SNA)和“物质平衡体系”(简称MPS),前者将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主要指标。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
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
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
东欧各国、
古巴、
蒙古等国所采用。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
货物运输及
邮电业、商业等
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
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
独联体和东欧各国为适应向
市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使用这一体系。
国民帐户体系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它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首创于英国,继而在经济
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
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它以全面生产的概念为基础,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纳入核算范围,将
社会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种形态,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及其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并注重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量和资产
负债的核算。它运用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建立一系列
宏观经济循环帐户和核算表式,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比较
MPS和SNA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它们是不同的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因而在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异:
范围内容
(1)在核算范围上,MPS限于
物质产品的核算,把非物质生产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生
产领域之外;SNA的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受物质
生产领域的局限,因而能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的
经济活动。
(2)在核算内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SNA除核算
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外,还注重收入支出和
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
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
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
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采用
平衡表法,侧重每个
平衡表内部门的平衡,但平衡之间的联系不够严谨;SNA主要采用
复式记账法,通过
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来,能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提高了
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水平。近几年来,随着世界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加快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新修订的SNA,它将成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的
国际标准。
基本概念
常住单位
经济单位称为中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中国大陆的
领陆、
领水、
领空,以及位于
国际水域,但中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
管辖权的
大陆架和
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中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中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中国驻外使馆、
领馆用地;不包括
中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
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
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一个法人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发生在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中国的
常住单位。一个企业虽然它的经济活动并非全部发生在中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但在中国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子企业,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一年以上,则该子企业也是中国的一个常住单位。一个住户,如果它在中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它的主要住所,则认为是中国的常住单位。一个政府单位是它行使管辖权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
中央政府组成单位,包括位于国外的使馆、领馆等,均为中国的常住单位。
生产范围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
最终消费或
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
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
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
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
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
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
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
金融资产和由
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
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
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流量存量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
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量相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
成交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
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
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
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
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
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
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
法律实体或
社会实体。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由
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同为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它主要包括从事上述活动的各类
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
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
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
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
政策性银行、非
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
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
公共服务;通过
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各种
行政单位和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
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
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
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
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对于国外部门来说,并不需要核算它的所有
经济活动,只需核算它与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活动。
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
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所谓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
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
会计核算资料的
生产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
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
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要么只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要么虽然允许有一种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
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所有次要活动的
总体规模与主要活动相比是很小的。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核算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
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估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
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
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
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
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
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形成和
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
资产负债表时的
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作用影响
绿色
国民经济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
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运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经济联系,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这个系统是不容易的,需要借助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国民经济核算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
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大大提高了人们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能力。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通过规划、计划和一系列
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而详细的数据是制定这些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有关生产、
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方面的
基础数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对外
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不可想象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
国民经济计划的
科学方法国民经济计划和规划涉及一系列
宏观经济指标,这些指标所代表的
经济现象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为了符合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计划和规划指标数量的确定也必须满足这种内在联系。国民经济核算系统地反映了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居民住户需要进行生产、消费和
投资决策,国民经济核算也是它们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和决策的科学性。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
优惠待遇,决定了中国在
国际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例如,
联合国根据连续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会费;
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所能享受的硬贷款、
软贷款等优惠待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国民生产总值、黄金与
外汇储备、进
出口额、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因素来决定一个国家在基金的份额,进而决定在基金的
投票权、分配
特别提款权的份额及向基金借款的份额。
六、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声誉
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数据既是制定新的
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的手段。
不同类型的
经济统计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彼此之间才能表现出一致性,才能发挥出整体功能作用。国民经济核算就是这样的基本框架,它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其应用功能。
如果孤立地看每种类型经济统计数据,很难发现它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与有关其他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是否一致。当我们把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放在国民经济核算这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时,就很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实现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