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IAS)是由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一般规范。其目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
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它不直接约束各国的
会计活动,而通过纳入各国的会计
规范系统来对各国 (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所在国) 的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现已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有“
会计政策的披露”、“存货估价”、“折旧会计”、“
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会计对价格变动的反映”、“非常事项与前期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政策的改变”、“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
或有事项和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的处理”、“建筑合同会计”、“
所得税会计”及“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的列示”,等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
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
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
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早在
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
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
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
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
明末清初,随着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
龙门帐”,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中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 古代账簿核算,设
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
利润表)和“存该表”(即
资产负债表),实行
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
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
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中式簿民的特色。
现代会计是
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
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
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
复式记帐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资本主义的
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
技术环境的影响,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使财务
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
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
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
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
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
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
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从不同角度考察会计,可对
会计本质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可概括为:(1)会计是反映和监督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2)会计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
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3)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
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 古时账簿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
比较分析,讲求
经济效益的一种以
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早期的会计包括审计。习惯上,对担任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简称为会计,有时把会计作为
会计学的同义语。
初稿经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作为
征求意见稿广为分发,搜集意见;征询期通常为6个月,期满时由筹划组根据各方面意见研究修改,修改稿交理事会审议,经3/4以上表决通过,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名义颁发。在制定准则以前,还可能对某些题目发表讨论文件。从选题到制定颁发,一般约需3年。
⑩“意外事项和发生于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以后的事项”,“建筑合同会计”,“所得税会计”,“反映
流动资产和
流动负债厂场租赁会计营业收入的确认政府补贴会计和
政府资助的揭示”,“外
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
企业合并会计”,“
借款利息的本金化”,“关系方面交易的反映”等。
美国会计准则通常被称为“
公认会计准则”(
GAAP),主要由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FAS)。按照
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
美国证监会(
SEC),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保留了
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
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
独立性。
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
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
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
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
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Principe-based)的,目的是在
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
粗线条,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
IFRS体系更加看重于专业人员的内在以及
主观判断;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Rule-based),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只要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候完全满足了相关要求,那么报表就整体上满足了GAAP准则的思想,故这种依据一条一条的准则去检测企业是否规范操作也被称为逐项核查(Box-ti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