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IIASA)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研究机构,成立于1972年10月,位于
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拉克森堡(Laxenburg)。该研究所致力于
系统分析,并应用研究方法来确定减少人类足迹、增强自然和
社会经济系统恢复力以及帮助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政策解决方案。IIASA通过其研究计划和倡议,对单个国家或学科无法解决的规模太大或太复杂的问题进行
跨学科研究,包括影响人类未来的紧迫问题,如
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
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IIASA的研究结果供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使用,以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和科学的政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2年正式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历史沿革
1966年,美国总统
林登·约翰逊向苏联提议成立一所超越国界和学科的国际性科研机构,研究环境、城市、能源、人口等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跨学科共性问题。1972年10月,
美国、
苏联以及10个东欧和西欧国家代表在伦敦签署文件,成立“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IIASA)。IIASA宗旨是通过应用系统思维和分析,应对全球和区域挑战,在冷战期间旨在促进东西方科学合作,推动东西方学术界跨越冷战鸿沟。
1972年成立后不久,
奥地利政府就提供了
维也纳附近经过翻新的拉克森堡宫殿(Schloss Laxenburg)作为研究所的总部。五十年来,该宫殿一直是研究所的所在地。
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研究机构都专注于国家问题,很少有人鼓励来自不同国家或学科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合作。为了实现其研究愿景,IIASA必须打破国家和学科之间的障碍,在未来的数十年它成功建立了国际跨学科团队,利用先进的
系统分析来研究无数长期和新兴的全球挑战。
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和
东欧剧变,研究所一度计划解散。各成员国考虑到研究所除了帮助促进东西方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外,还展示出了聚集不同国籍科学家和不同学科以实现共同目标的科学效益,因此最终保留了该研究所,并在20世纪90年代将业务范围扩大为研究新形势下的全球性问题,以改善人类福祉和保护环境。如今,研究所汇集了多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关于
全球变化中的关键政策问题提供科学的见解。IIASA由其在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成员国或成员组织赞助。
组织架构
IIASA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由19个成员国(区域成员组织)分别派一名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讨论决定研究课题、预算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现任理事会主席为日本
东京大学客座教授Kazu Takemoto,任期为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现任副主席为Debra Knopman教授。
理事会每3年任命一位总干事(所长),总干事任期不超过两届,现任总干事为汉斯·约阿希姆·谢尔胡贝尔(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教授,2023年12月被任命为研究所总干事,曾担任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PIK)创始所长(1992-2018)和
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主任(2001-2005)。现任副总干事为Karen R. Lips女士。
IIASA理事会通过4个分委员会开展工作:即执行委员会,财务、风险和审计委员会,成员国委员会,研究和参与委员会。
成员
英文字母顺序:
中国于2002年加入IIASA,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代表。
科学研究
IIASA从事研究、咨询的专家和人员来自世界各国。该所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系该所全球研究网络的核心力量,研究领域涉及
系统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工程、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生物学、政治学等自然科学与哲学社科的诸多学科。迄今,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6次获得
诺贝尔奖。此外,该所每年接待上千名访问学者和参观者。
研究所目前重点研究项目包括:1、推进系统分析项目(ASA),旨在发现、开发和部署新的、更高效的方法,将
系统科学融入
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中。2、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项目(BNR),综合研究分析农业、森林和渔业以及水和海洋环境等生态系统的不同要素,为全球和区域政策评估提供信息和科学支持。3、经济前沿项目(EF),旨在提供向可持续、公平和有韧性的经济过渡所需的多学科方法。4、能源、气候和环境项目(ECE),旨在利用该项目的
系统分析工具,为可持续转型提供科学路线图,满足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
气候变化减缓目标。5、人口与正义社会项目(POPJUS),通过深入了解当前和未来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以了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6、战略举措项目(SI),旨在确定具有高度战略影响的举措,以不断突破
系统分析的界限。
此外,研究所还举办为期3个月的青年科学家暑期项目(YSSP),旨在向世界各地具有才华的青年学者提供研究机会。被选中的青年学者在研究所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研究项目,包括数据处理、模型学习与整合、学术汇报、学术报告,入选过程竞争性很强。
与中国的关系
200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当年1月正式代表中国加入IIASA。目前该委副主任
兰玉杰担任中国理事。
目前中国有43家大学科研机构与该研究所有合作关系,包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及下属多个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大学、
天津大学等。中方与IIASA合作的研究领域包括食品安全、智能化清洁空气、推进能源综合评估模型、全球能源评估与中国形势、水资源安全、中国未来人口和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抗灾应急、碳排放管理、高级系统分析、能力建设等。
2010年至2019年间,来自我国各界的专家、学者、顾问、外交团体访问研究所超过220次,超320人参与过该所举办的活动,研究所访问中国超过290次。截至2022年7月,在研究所工作的中国籍正式雇员有3人。自2010年以来,有120名来自中国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参加了青年科学家暑期项目,占2010年以来青年学者总数的16%。
IIASA与中国未来合作重点方向为:加强中国专家运用
系统分析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开展与中国战略利益相关的国际问题研究(包括北极、全球水资源挑战、欧亚经济一体化、热带森林、未来亚洲资源安全问题)、为双方合作项目争取国际资助、利用科学合作支持外交、为中国青年科学家提供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