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的组成部分。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
流量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
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
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
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
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按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包括两个基本部分: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内容
记账要求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
复式记账原则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
经济交易。这一记账原则要求,对每一笔交易要同时进行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
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
无形贸易)、收益和
单方面转移(
经常转移)四个项目。经常项目
顺差表示该国为净贷款人,经常项目
逆差表示该国为净借款人。
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的
资本流出和
资本流入。是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类项目。
资本项目包括
资本转移和非生产、
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
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
金融账户包括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包括国际信贷、
预付款等)。
净差错与遗漏
为使国际收支
平衡表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编表人员人为地在平衡表中设立该项目,来抵消净的
借方余额或净的
贷方余额。
储备与相关项目
储备与相关项目包括外汇、黄金和分配的
特别提款权(SDR)
特别提款权是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心,利用
国际金融合作的形式而创设的新的国际
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各
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记账单位,1970年正式由IMF发行,各会员国分配到的SDR可作为储备资产,用于弥补
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用于偿还IMF的贷款。又被称为“
纸黄金”。
国际收支总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
金融账户差额+净差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
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
类别
一国在一定期间(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
国际收支总额的对照表。又称国际收支
账目表。国际收支项目众多,各国统计和
编制方法也不尽相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
国际收支手册》作为范本,以求得各国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大体一致。典型的国际收支
平衡表如下: 国际收支平衡以货币金额计值,既可用
本国货币,也可用国际通用货币;借贷复式记录,按
应收应付制记账。平衡表上项目大致可归并成下列几种:1.贸易往来,即各种物质商品的输出入。出口列为贷方金额,进口列为
借方金额。2.
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
劳务收支、
投资所得等。收入列为贷方金额,支出列为借方金额。3.
无偿转让。从外国转入本国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转向外国列为借方金额。4.资本往来,分为长期和短期。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列为借方金额。5.储备,包括本国作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分配得到的
特别提款权以及作为
国际储备的黄金和外汇等。储备本身是存量,其增减额是流量。本年度
储备增加额列为借方金额,其减少额列为贷方金额,二者相抵得出储备净增额或净减额。6.
误差与遗漏。由于采用复式记录,
国际收支的全部项目同时列在借贷双方,借贷总计应是相等的,每个项目都是一类国际交易,有相应的统计。由于
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全,记录有失误,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总计难以恰巧相等。表上的“误差与遗漏”一项,实是抵补差额,使表上借贷总计得以平衡。“误差与遗漏”的具体内容,各国并不相同。
记账方法
(1)凡引起本国
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可省略)
(2)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
借方,记为“-”
①贸易往来,即各种物质商品的输出入。出口列为贷方金额,进口列为
借方金额。
②
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
劳务收支、
投资所得等。收入列为贷方金额,
支出列为借方金额。
③
无偿转让。从外国转入本国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转向外国列为借方
金额。
④资本往来,分为长期和短期。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列为贷方金额,
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列为借方金额。
⑤储备。包括本国作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分配得到的特别提款
权以及作为
国际储备的黄金和外汇等。储备本身是存量,其增减额是流
量。本年度储备增加额列为借方金额,其减少额列为贷方金额,二者相
抵得出储备净增额或净减额。
国际收支平衡总表虽然平衡,但各类项目却经常是不平衡的。
商品输出 大于输入,则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外贸
顺差;相反,则形成外
贸
逆差,或称
外贸赤字。贸易项目中
资本项目中流入大于流出,则贷方
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资本净流入;相反,则形成
资本净流出。储备
项目中本年度增加额大于减少额,则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形成借方净
增金额,即本国的
国际储备增加;相反,则形成借方净减金额,即本国
的国际储备减少。
用途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重点是分析
国际收支差额,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扭转
不平衡状况。
对
国际收支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各个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结构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指导对外
经济活动提供依据。
编制原则
1.居民原则
即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与
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计价原则
一旦
经济价值产生、改变、交换、转移或消失,交易就被记录下来,一旦所有权发生变更,
债权债务就随之出现。
4.复式计账原则
任何一笔交易要求同时作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入贷方;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入借方;借贷两方金额相等。如果交易属于单向转移,计帐的项目只有一方,不能自动成双匹配,就要使用某个特种项目计帐以符合复式计帐的要求。
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各项国际交易的记录,因而从每笔交易和从借贷总计来看总是平衡的。但国际
交易所引起的
国际收支事先无法达到平衡。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交易实际有两种:一种是事先的
自主性交易,另一种是事后的
调节性交易。贸易项目一般是前一种。在自主性交易中如发生差额因而只能动用
国际储备或借入
短期资本以弥补上述差额,则属于事后的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的国际收支如果能基本相抵,则调节性交易就不必占重要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收支就基本上达到平衡;如果情况相反,则国际收支就
不平衡。这里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指平衡表上借贷总计的平衡。 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各国重要
经济目标之一。本国经济中许多因素,诸如生产波动、
产业结构变动、金融动荡、物价升降等,都能影响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外经济、政治、金融状况的变化也能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和抵消这些影响,需要调整
国际收支。这不仅为了使国际收支能保持基本上平衡,而且也为本国
汇价、物价的稳定以及本国对外
支付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在制定适当的
政策措施以调整国际收支时,要对
国际收支平衡表作全面的分析,并把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统一起来考虑。
分析介绍
贸易账户差额: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在
经常项目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而且数据易于迅速收集,传统上曾经常作为整个
国际收支的代表。
经常账户差额:包括商品、劳务与单向
转移收支,经常账户差额一般为一国国际收支目标,用以反映该国的
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基本账户差额:包括经常账户与长期
资本账户所形成的余额。
综合账户差额: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与
金融账户中的大部分分项,仅仅将
官方储备剔除在
外后形成的余额。
统计数据
2024年3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055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355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446亿元,储备资产增加904亿元。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82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5181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4907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