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与
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法国的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非洲的布罗肯山人、沙尔纳人等统称“尼人”。
化石发现
1908年发现于
法国科雷兹的布里夫东南40公里圣沙拜尔村附近的一个山洞里。
化石几乎是一具完整的成年男性骨骼。
与人化石共生的还有许多属于
莫斯特文化( Mous-teiran ) 的石片工具以及喜冷的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山羊( Ca- pra ibex)、斑鬣狗( Crocutacrocuta)等哺乳动物化石,时代定为更新世晚期,可能是玉木(Würm)冰期。
化石特点
法国
人类学家M.步勒详细地描述了该化石,并确认它是尼人的典型标本。圣沙拜尔人头骨大,颅穹窿低,额骨后倾, 眉脊大,但乳突小,
枕骨向后突出成馒头状,眼眶和鼻骨都宽大,下颌骨粗壮但无颏,硬腭很大。肢骨短厚,肌脊发达,关节大。步勒根据肢骨的特征认为圣沙拜尔人有垂头弯腰的不完善的直立行走步态。但后来法国人C.阿朗布尔等人重新研究了圣沙拜尔人的骨骼,证明了标本上的粗大畸形是由于
骨关节炎引起的,并指出步勒的解释在许多方面是错误的,一般相信圣沙拜尔人能象现代人一样站立和行走。
化石意义
继尼安德特人化石发现之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1908年在法国圣沙拜尔发现的人骨骼化石。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M.步勒研究了该化石,于1913年发表专著,称圣沙拜尔人化石为尼人类型的典型代表。
化石形态
头骨低长和眉脊发达近似于
直立人,但其枕骨较为圆隆,不似直立人的明显的呈角状转折。脑量略大于
现代人的平均值,但决不意味圣沙拜尔人的智力高于现代人,而可能与圣沙拜尔人的肌肉较为结实有关。圣沙拜尔人的面部较为特别,中面部尤其是
鼻部明显向前突出,许多人解释为这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圣沙拜尔人的
牙齿的位置非常居前,以致于第三臼齿与下颌支之间出现一较阔的间隙。颧骨倾斜地向后转折,而非现代人之“高颧骨”那样的角度。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关节面大,反映了圣沙拜尔人庞大的身体结构和厚实的
肌肉。现时的研究表明,圣沙拜尔人的
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弯曲,但其步态仍类似于现代人,而非过去步勒所说的弯腰、屈膝和用脚外缘着地的姿式。
生活方式
圣沙拜尔人看来是相当稀少的动物,已经在法国发现圣沙拜尔人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品中发现一颞骨,通过研究发现,它属于一个
尼安德塔人。就艺术品本身,它们的一端被切出一条沟,应该是被人用绳子绑起来的。而现代人的艺术品,则是在其中打洞,并将之用绳串起来)。其营地的遗迹大多是工具。但是圣沙拜尔人的工具数万年都没有改革。因此认为他们的
智力比现代人低。他们没有弓箭,要有特殊的策略去围捕动物。他们会与熊等动物争夺栖身用的
洞穴。
医学研究
病理学家、解剖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知道许多关于史前人类疾病和损伤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有极大的局限性,有些情况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一般来说,只有导致
骨骼畸形和骨骼脓肿的
梅毒、
结核病、雅司病、骨髓炎、
脊髓灰质炎和麻风病等才是能够识别出来的传染病。病理学家们仍在争论,梅毒这种疾病是在美洲被征服之前已存在于
美洲,后来被哥伦布的海员们带回欧洲,还是起源于旧大陆的呢?我们还可
以从遗骨上辨认出关节炎、龋齿、
佝偻病和其它许多疾病。
人工制作或自然保存下来的木乃伊的
软组织可以说明许多传染病。早期用相对较原始的技术对埃及的木乃伊进行过研究后,这种方法已经不用了。科伯恩(Cockburn)在70年代初提出进一步研究木乃伊。他指出,由于
组织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发现许多新的证据。其中一项分析古人疾病的新技术是对粪便(或粪化石)进行研究。当粪便恢复水份后,能够提供关于是否存在
肠道寄生虫的非常宝贵的资料。粪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代人的饮食,特别是食用种子和其它谷物的令人兴奋的资料。古病理学家也利用诸如洞穴
壁画、瓶罐
绘画、人物
雕像、木雕、石雕和陶器等艺术品来说明问题,人们认为,早期的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很有用,即使通常难以肯定他们到底描述的是何种疾病。 古代人的遗骨上的各种损伤可以说明食人俗、战争和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的情况。例如,韦尔斯(Wells)指出,
压迫性骨折
早期遗址出土的
秘鲁人的颅骨通常有足足十几处压迫性骨折,这肯定是由通常存在于墓地用作武器投掷的石块所致。即使损伤通常愈合得很好,看起来,这种战斗形式虽然会导致受伤,但不一定会危及性命。更严重的颅穹窿两次或三次压迫性骨折可能是使用最有希望取胜的“六角星形”
狼牙棒作为武器所导致的结果。虽然骨骼材料上存在的最常见的损伤是武器伤,但是,其它类型和部位的损伤也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较为真实的文化形式。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
墓葬中,尸骨通常有腿部骨折,而且大多限于腓骨,在摔倒后脚扭伤才会出现这种骨折。如今,被路边的石块绊倒是导致这种骨折的常见原因。韦尔斯将
盎格鲁撒克逊人墓葬的这种骨折解释为在不平的地方开荒种地时摔倒所致。通常被绊倒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所穿的鞋大笨重。与此同时,在腕关节一英寸以上的手臂经常出现的骨折也可以证实这种假说,因为这种摔倒形式通常是手臂外展向前摔倒。
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骨折与古埃及努比亚人的骨折作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环境形式与文化形式是不同的。后者的腿骨折没有前者那么常见,在约6000例遗骸中只有10%的骨折。韦尔斯认为,埃及努比亚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比,骨折出现率低,说明埃及的土地没有那么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因此,不容易滑倒。而且,赤脚比穿笨重的鞋走路更稳当。在努比亚人的遗骸上,发现有30%的前臂
骨折。但是,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同,大多数努比亚人不是腕部骨折,而是手臂中段骨折。通常只有在用手保护头部不受
打击时才会发生。韦尔斯说:“这些骨折说明,在这个社会中,一般人的特征是性格暴躁,好攻击。由于许多骨折出现于女性遗骸。这可能说明妻子经常挨打,或者
妇女地位很低。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木乃伊上,发现双侧前臂都是这种类型的骨折。当她还没有来得及用手保护头部时,她的头部就被打破。她死的时候,已经
怀孕四、五个月。这些情况可能说明她被殴打的动机。”
古代人的疾病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也可以通过研究现今仍然存在于世界上的狩猎和采集民族,如非洲的布须曼人和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推测出来。虽然,正如波留宁(Polunin)告诫我们的那样,不能将原始民族当作古代人类群体的遗存样本。但是,“我们可以有些把握地说,现代的原始人群居住的条件,与古代普遍存在的条件更相似,而不象先进社会的人群。相比之下,原始民族的疾病模式更象古代人,而不太象当今较先进的民族。”
根据这些研究,并与诸如基因和病毒行为的证据联系起来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现代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在古 代群体中不存在。而且,在史前时期,侵害人类的疾病之范围,比有史以来折磨人类的
疾病的范围要小。这并不是说,古代人比现代人更健康,情况很可能相反。这只不过是,在古代人当中,病原体和环境因素的种类比现代人当中的病原体和环境因素的种类要少一些。例如,
麻疹、
风疹、
天花、
流行性腮腺炎、霍乱和水痘等疾病在古代就不存在。
古病理学研究史前及无文字
社会的史前动物和人类的病理现象。复原古病理图景的材料主要是骨骼、木乃伊和艺术品。自从埃斯珀(Esper)于1774年发表对病理骨骼的观察报告以来,古病理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关节炎是古病理学报道中最古老、分布最广的
病理损害。在人科,自从尼安德特人以来,关节炎在各处都有发现。埃及的材料显示,在公元前4000年,关节炎就已存在。
在脊柱炎病变中,结构精巧的脊柱经常变成坚固的骨块。这是一种很常见、分布很广泛的关节损害。圣沙拜尔人显示脊柱的颈背和腰部的脊柱炎。克罗马农人也患有脊柱炎。脊柱炎常见于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埃及和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脊柱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脊柱病变部位的变化。在早期的人类和
灵长类,腰部脊柱炎较常见,而背部和颈部较少见(
古埃及除外,在这里常见背部脊柱炎)。在现代人,常见颈部
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