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
泸西县永宁乡,位于云南省泸西县城南25公里处,是一座罕见的古村。该村是明广西府第五代士官昂贵的府地所在,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台阶,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其造型独特,实属罕见。全村人口204人。
文化名村
城子村先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区,之后大批汉族群众迁入,便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结合。村中小学已有上百年历史,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曾在此就读。
解放战争时期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城子村原本是一座城。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彝族先民就在这里开荒种地、起房盖屋。清代
改土归流时,当时统治
丘北泸西阿泸古洞、九溪山森林公园、
丘北普者黑风景区连成一条旅游线路。
建筑风格
城子村离
泸西县城不远,在25公里外的
永宁乡,当地人告诉我,城子村一天里最好看的时候,是清晨太阳初生时,因为绚丽的朝霞和土黄色的古民居互相辉映。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沿着盘山公路向城子村奔去。车外的田野浸润在清晨的光线里,放牧的彝族少女、悬挂在屋檐下的金黄玉米、成串的火红辣椒,构成了色彩妖艳的宽幅油画。
远远地,在距它还有一定距离的山腰上,我们就看到了一大片长在山上的蔚为壮观的土掌房,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土掌房在红河的彝族地区并不稀罕,此前,我在滇中和滇东南很多地方都有见到,但是,像城子村这样大面积、大规模,并且保存完好的土掌房,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司机也是当地人,见我们一路拍照,他说带我们到一个视野最好的位置去,于是,我们跟着他爬到西边凤凰山上。的确,从那里可以完整地看到整个村子,600多幢完整的
土掌房形成城堡状,浸润在日出的柔软光线中,温暖又庄严。
进入村子后,看到的的确和别处土掌房风格截然不同,但那一次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走马观花一番后便匆匆离开,但心里始终惦记着它,觉得它一定大有来头。此后几年,为了全方位了解这里,我经常出入城子村,想为它做个专题,并和那里的乡长李云福和当地作家杨永明成了好朋友,和他们的交往使我受益匪浅,是他们让我对城子村的了解一步步深入。
首先是土掌房。这是一种彝族民间建筑,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平顶、厚实,大多建在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层或三层。和这些共通性相比,城子村的土掌房最特别处在哪里呢?
从村外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它的规模和外型。村里的土掌房全都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上下相通,并且左右相连,规模最大的,有24户人家左右相连、且上下共有17级,像是大城堡中的小堡垒,非常壮观。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自下而上的土掌房像长长的台阶,如果遇上秋收时节,村民们会在屋顶堆起一个个粮食垛,整个村子就更像一个戒备森严的碉堡。
李云福说,这些土掌房都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为什么可以完整地保存至今?这又与土掌房的建材息息相关,但这一点,需要进入村子后认真观察才会注意到。这种罕见的土掌房是以当地耐水防腐性很强的树和粘性很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房屋周围以木材或夯土作墙,屋顶上铺上劈柴、木棒、松针和粘土摊平后用木棒捶实。它最大的好处是冬暧夏凉,因为城子村地处低海拔峡谷地带,夏季燥热难挡,冬季又非常寒冷,土掌房则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防火性能好,因为房屋后墙是山,两侧是土包柱,顶上为土压木,就是偶有失火,也不会殃及四邻。几百年来,城子村从没有失火的记载。
我们曾认真总结过城子村
土掌房的特征,其实真正与众不同处,是它在内外结合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比如,土掌房这一事物本来是彝族民间建筑,外观上是纯粹的彝族,但是,内部结构和装饰却又有很浓的汉族味,我们曾在一座名叫“将军第”
村规模最大的房屋的院子里,看到汉族典型的结构:八角飞檐、四合院,并且雕龙画凤。
历史传说
可是在少数民族如此集中,而又地处偏远的城子村,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合?在和杨永明深入考察几次之后,这个答案渐渐明晰起来。
明清两代,朝廷对云南土司制度实行普遍的“
改土归流”,即将地方土官(大多是少数民族)改成流官(大多是汉族),如此,则上层统治有了汉族;改土归流后,政府又大量迁入外来移民,大多是汉民,于是,上下层级都有了汉族的因素。据《泸西县志》记载,城子村古时则是彝族白勺部的聚居区,但今天
永宁乡一带的彝族多是从
金沙江流域迁徙而来。汉族迁入后,会和当地彝族有各方面的接触和磨合,而最后的结果,在最表层的表现上,就是这种汉彝结合的
土掌房。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今天城子村外仍有护城河,形制规划上完全是城堡的格局,可以想象,以前这里一定是一个极为辉煌的府城。而它今天不过一个乡而已,这又与当时的土官相关。
明朝
成化年间,广西(今
泸西)土知府昂贵便在这里建造土司衙门,改白勺(城子村旧名)为永安府。昂贵土司的到来使城子村飞速发展,并很快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白勺顿时从一个小村升级为拥有1200多户人家的府城,建筑物也得到大规模发展,府城依山势修筑城墙、城门、楼堡,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城堡,楼堡高耸、城门森严。
可惜好景不长,昂贵因为骄淫无忌,被人进京告发,明成化十七年,朝廷以兵加罪,昂贵兵败自杀,府城大部分房屋被烧毁,土府衙门也仅留下前厅。昴贵死后,很多土著彝族远逃他乡,政府迁入大量移民,并进驻军队,在此设立了哨楼、炮台等军事设施,使城子村的房屋建筑形成了既适应民众居住,又能抵御外敌入侵的最佳房屋结构。几百年来,虽然外敌多次入侵,城子村却从未被攻破。
而这些颇为光辉的历史,都与另一个大背景密切相关。杨永明在经过多年考证后,发现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事实:城子村就是古代滇国中非常出名的“
自杞国”遗址。在有关自杞国的记载里,充斥着马帮、丝绸之路、开放、辉煌等洁光片羽。可是很快,蒙古的铁蹄跨入云南,自杞国虽与蒙古军血战6年,最后仍然兵败,白勺城沦陷,“自杞国”归顺元朝。
而人们对它的记忆,随同它辉煌历史的远去而一起流逝,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大山里面默默默无闻地度过一代又一代。而取代“白勺”的“城子村”,则几乎被遗忘。
泸西永宁城子村价值:
泸西永宁城子村
泸西永宁城子村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州
泸西县永宁乡距县城泸西25公里。整个村子,竟有着600多栋300年前的古民居土库房群落。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一间间的平顶土库房,层层叠起,集中连片,美丽壮观。初来乍到时,你一定觉得它不是村庄,而是一座古老神秘的土城堡。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山坡,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芙蓉山(又名木荣山),后枕
金鼎山。这里的座座峰岭,险峻高远,蜿蜒盘旋,它的美丽,就如它的名字,让人陶醉和惊奇。飞凤山中间突起,状如飞风,太阳山、太阴山(又名月牙山)左右
峙立城子村其中竟有24户人家的屋顶相接,几乎在同水平线上;最具特色的是,下家房顶便是上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层叠最多的有17台,一般都在十台以上。远远望去,古村城子的土库房群落,如堆叠齐整的蜂房,又如硕大无比的台阶;似层层奇巧的梯田,又似质朴古老的布达拉宫殿。在你惊叹之后,你不禁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古老的土库房群落保存得如此完好?在你观赏之后,你一定会深思:这样的房屋建构,它体现了或是促成了一种什么样的人文底蕴?
泸西永宁城子村的价值:
城子村为规模最大的土库房,大门为木架结构的八角飞檐形,做工非凡,雕刻精细,结构缜密。里面为
四合院据《泸西县志》载,现今居住在
永宁乡城子古村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其他
彝族民居所不能媲美的。
泸西永宁城子村的军事攻防价值:
城子土库房群落还体现了历史上军事攻防的重要价值。或者说,这样的建筑正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建盖。永宁河潺潺流淌,流逝了几多战火硝烟!如今,你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都能看到相似的情形:大门两侧是猪厩、牛厩和堆放杂物的小房,从中间的石阶而上,进入正房再至楼上,然后通过楼上的小门到屋顶。由于不少人家的屋顶就是上面一户人家门前的平台(场院),因而可轻而易举地进入另一户人家,加之左右屋顶常常相连或有楼梯相接,又可从场院平台进入另一户人家,直至串完全村。真是曲径通幽,宛若迷宫,若不深入进去,难知其中奥妙。建盖这种奇特的民居群落,首先是地势使然。飞凤山高度仅200余米,面积约0.5平方公里,在这样狭窄的地方,蜗居几百户人家,当然只能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并创造空间。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挤在此建房呢?莫非这里真是一块人们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实际上,土库房建筑群落是历史变迁防御攻伐选择的最终结果。明朝成化年间广西(今泸西)土知府昂贵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土司衙门,改白勺(城子旧名)为永安府,住户由原来的几十户陡升到1200余户,使这里的建筑突飞猛进,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府城的格局。府城四周依山筑土城墙,北临护城河,城鼓楼建于河上。东、西、南面各有城门,楼堡高耸,巍峨庄严。成为广西府一座有名的大城。土司衙门建于飞凤山顶,有后衙、大堂、中堂、前厅,红楼碧瓦,宏伟壮丽,雕梁画栋。府衙右侧是官府住户,左侧有
宣慰使军辕(实为
土知府 房屋,大都是
土木结构的瓦楼建筑和少数两层的土库房。
百姓多数住土库房和少数垛一层的土楼房(柱子中部打眼,穿二盘,担楼楞,用土盖为双层式土楼)。也有少数用竹子铺盖的竹楼及木板铺盖的木板楼。部分富户,盖的是四合院,主房、耳房、厅房具全,有一定规模。此时的住楼已有石基和柱脚,上面雕龙刻凤,图案有八仙、二十四孝、大禹耕田等及雕镂精细的各种奇花异草。昂贵
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