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分区
建筑学术语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处理不当,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会使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增加,城市环境卫生不良等后果。城市功能分区工作是规划中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必须掌握城市现状的自然、经济等基础资料,经过现场的实地踏勘; 制定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规划拟建的工业项目以及居住用地的数量等,在此基础上,参考用地分析结论,再在地图上着手布置方案。在旧城市,它还包含着重新布置和调整城市各功能区的含意。实际上城市中各项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功能分区工作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选择工业厂址的同时,必定要同时考虑居住区用地以及其他物质要素的选择和布置。因此,功能分区又是一项规划过程中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发展概述
历史特点
城市的功能分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在奴隶制时代,如古埃及卡洪城两河流域巴比伦城等,城市中一般有宫殿、庙宇、居住区等;统治阶级进行活动和居住的场所通常占据城市中显要的位置;有的城市明显地按不同的阶级或阶层进行居住用地的分区。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一般是在封建领主的城堡周围自然发展起来的,手工业作坊往往和居住建筑混合在一起,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教堂广场周围通常是市政厅和市场 (见诺林根城)。
功能分区
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隋以后历代都城,大都采取以宫城为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形式,如隋大兴城(见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等。宋代以前,市场一般集中布置在独立的地段;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居住区明显地划分开。
探讨
产业革命后,城市中出现了大工业、铁路枢纽等新的物质要素,但由于城市建设的无计划性,城市中往往是工厂、住宅、商场、仓库等混杂相处,生活、生产都不方便。城市的功能分区问题开始引起重视。19世纪末叶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方案。如英国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法国T.加尼埃的“工业城市”方案等。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和平衡的布置,建立把三者联系起来的交通网,以保证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就使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更为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对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市和新建城市都比较重视按照合理的功能分区原则来规划和建设。前者如伏尔加格勒华沙(见华沙规划)、鹿特丹、平壤(见平壤规划)等;后者如瑞典魏林比、印度的昌迪加尔(见昌迪加尔规划)、巴西的巴西利亚(见巴西利亚规划)以及英国、苏联等国的新城建设。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中,新工业城市如西安、洛阳等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见西安城市规划洛阳城市规划),一般都比较合理地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效果较好。后来一段时期,有些城市忽视了功能分区原则,造成布局上的一些混乱。
结构成因
结构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 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城市 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成都功能区围绕城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沈阳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方块状分布在城市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其外缘。
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其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成都是平原地形,城市形态集中紧凑;而沈阳是交通枢纽,也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2、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教材33页图2.11)
因为市中心对商业活动最有吸引力有关。
3、有些城市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市中心区不是中心商务区。
例如: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代表封建权势的皇室宫殿,做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围绕故宫一带的城市中心,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
成因
历史因素
一)城市的历史背景可能对城市功能分区产生重大影响
其原因有:如市内早期的建筑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区内早期设立的活动可以不断吸引相同的活动。所以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城市历史背景复杂,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作用更加明显,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特色。
如上海市中心商务区 —— 就体现出了继承历史的基础上的创新。把浦西的外滩(传统的商务中心)和浦东陆家嘴(新建的金融贸易区)联结起来共同成为上海的现代化的商务中心。
二)昔日土地利用可能完全改变
问题思考: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城市建在市中心边缘的高级住宅区多破落成为贫民区
答:西方国家城市中的高级住宅区以前建在市中心边缘,后来由于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原因,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推动下,居住在近市中心高级住宅区的人开始向郊区转移,留下的房屋往往由较低阶层的人去填补。
经济因素
对城市来讲 ——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通达度。
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土地价格或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 最好 最贵
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次之 比较贵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差 比较低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大。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小。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社会因素
城市人口是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形成了不同社会处境,相应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有:
1、收入 ——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高级住宅区: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幽雅。但是租金昂贵,因而通常是能支付高租金的高收入阶层住居。
2、知名度 —— ①城市中有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等方面有很高的声誉,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选择该处居住可以提高身价和地位,增加知名度。这无形中成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
3、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 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他的影响或势力就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种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在北美和欧洲表现得尤其明显。像唐人街、黑人区等。
行政因素
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如:我国许多城市在规划设置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一方面加快城市规划步伐,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发展,来促进商业区周围的经济繁荣。
分区原则
1)城市一般设生活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郊区;各功能分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各区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2)生活居住区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空气干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无害化,靠近地面水,地形宜向南或东南,获得较多的日照。
(3)工业用地应当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按水源卫生防护要求,工业用地应位于河流的水源下游,如果按上述要求发生矛盾,则可把排放废气和废水的不同工厂分设在不同工业区内。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区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
(4)保证各功能分区到达规划期时,仍有进一步的发展余地并保证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的用地。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个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理论实践
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电脑的应用、高速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设的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把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有机地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就业和居住就地平衡。苏联1971年批准的莫斯科总体规划(见莫斯科规划),把公路环以内875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从规划结构上划分为8个分区,每个区逐步做到劳动人口和劳动场所的相对平衡,并均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各自的市级公共中心。这种性质的综合区一般不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和有污染的重工业地区。1977年底在秘鲁利马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提出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以免损害城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是:在城市中,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各种功能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4 16:55
目录
概述
发展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