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密集区
名词概念
城市密集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为核心,有多个不同等级的城市相对集聚,城市个体之间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世界城市
与城市密集区相近的概念还有城市群都市区都市圈都市连绵区等。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城市
形成发展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工业的比重迅速提高,城市经济加快发展。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这一时期总体上属于城市密集区的孕育阶段,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密集区。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宏观的城市化方针,特大城市未能有效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二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区域一体化面临现实障碍。
三是城市之间存在较多行政壁垒,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缺位。
2. 1993—2001年:城市密集区的形成时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华东、华南、华北各自形成了一个城市密集区。
3. 2002年以来:城市密集区的快速发展时期。
2002年以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为城市密集区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城市密集区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区内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城市密集区。
而辽中南、关中地区、山东半岛、闽东南、江汉地区、中原地区、成都地区、重庆地区等地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加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成为正在走向成熟的城市密集区。
动力机制
(一)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机制
1.企业的区位选择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
企业的最优区位选择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是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动力。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市场机制,企业是市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企业行为选择对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演化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演化与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生产联系为纽带,许多个同类企业、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
具体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对城市密集区发展的影响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推动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
(2)产业的扩散效应推动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
3.城市区域化
城市区域化是城市密集区的空间表现。城市区域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
(二)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外生机制
1.宏观管理和调控政策变化
宏观管理和调控政策变化是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中国,政府对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有企业改革、税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2)人口流动相关政策的调整。
(3)行政区划的调整。
(4)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5)产业政策的调整。
2.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走廊或交通网络的形成是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乡发展水平的物质体现,是强化城乡联系的重要依托。
城市密集区的形成,与区内城市之间和区内区外之间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分不开的。城市密集区在道路网密度、人均高速公路里程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两大核心城市之间不但有高速公路相连,而且铁路交通相当发达,货运和客运基本分离。在京津地区,2008年城际快速的建成通车必将对加快两市发展及其相互融合发挥巨大作用。
城市密集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如下要求。
(1)强化规划意识,使城镇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形成城乡系统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
(2)统一布局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航道、空港、轨道交通,以及重要资源开发如水资源、岸线开发、能源开发等。
(3)加快形成城乡系统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形成包括道路、电力、天然气、给排水、能源、防灾减灾等设施的多方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意义作用
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各城市密集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积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制定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经济带,对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密集区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城市密集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城市密集区市场高度融合,集中了全国多数人才,工业和服务业发达,供应链完善,为企业提供更为充分的生产要素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地域。此外,城市密集区还会通过自身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因此,城市密集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
(二)城市密集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1.城市密集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浦东开发的伟大决策,长三角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前沿阵地。时至今日,城市密集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区域发展中对外依存度较高、最先接触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地区。
2.城市密集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和壮大,将成为赢得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都市密集区以其明确的分工、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整体的综合实力而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舰队。
(三)城市密集区是改革的先行地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1.城市密集区是改革的先行地区
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理念所决定,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广之前,必然需要寻找“试验田”。城市密集区区位良好,便于接受国外理念和新生事物,成为“试验田”的最优选择。
2.城市密集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城市密集区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四)城市密集区将成为中国“促内需、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1.城市密集区在30年的对外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开拓经验
面对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城市密集区及时求变,在应对外部需求减少和各种贸易壁垒陡增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突破口。
“保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密集区产业向边缘地区转移的过程。
2.城市密集区提供了具有强大购买力的消费市场
由于人口众多、居民财富的逐步积累以及庞大的商务消费和外来人口的消费,城市密集区的消费市场具有强大的购买力。
面临问题
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在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城市密集区必将进一步加速发展
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土地问题、环境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但在所有矛盾和问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际关系问题,二是产业升级问题。解决好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1.市际关系问题
城市密集区的地域范围包括不同城市,甚至跨越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协调好城市密集区内各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密集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市际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要素在城市密集区内的自由流动。协调市际关系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协调城市密集区内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城市密集区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紧密依存,既是完善的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密集区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
2.产业优化和升级问题
城市密集区与产业集群密不可分,产业集群是城市密集区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
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中国城市密集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城市密集区数量将逐步增加
如上所述,城市密集区的进一步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各地对城市群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也必将加速城市密集区的形成。
2.城市密集区向更高水平迈进
城市密集区向更高水平迈进,首先,表现在外延上的扩张,即城市密集区数量增加、城市密集区范围扩大;其次,城市密集区向更高水平迈进,表现在内部结构更为健全,城镇体系相对完善,城市密集区作为一个协调的整体运作更为高效。再次,城市密集区向更高水平迈进还表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三大城市密集区快速发展,真正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区域领导力的发达城市化地区。
3.城市密集区发展的非均衡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无论是从数量上、规模上还是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东部地区的城市密集区都将居于领先地位,这一趋势在未来30年内还将进一步强化。
参考资料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网.2009-11-26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2 14:55
目录
概述
世界城市
中国城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