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这一术语最早源自
日本,概念则最早源于美国,是日本在美国“
都市区”概念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点而形成的一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属于
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国别演变
美国
1910年,
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使用“都市区”进行人口统计,这是“都市圈”概念的前身。
1957年,美国成立
华盛顿大都市区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区域内的环境、安全和居民通勤等问题。
1962年,美国正式提出《2000年首都地区规划方案》,该方案以城市为中心,向外伸出6条
放射形轴线,沿轴线
分散城市的功能和
建设项目,布置一批规模不同的
卫星城镇或大型居住区。
1990年,美国开始将“都市区”统一定名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MA)。
英国
1937年,英国成立“巴罗委员会”,旨在解决
伦敦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
1940年,巴罗委员会提出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6年,
英国议会通过《新城法》,在离
伦敦市中心50千米的范围内建设8个
卫星城,以分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缓解大城市的居住困难。
日本
1956年,日本出台《
首都圈整备法》,这一法律首次明确了以
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千米的首都圈地域范围,此次规划被称为“第一次首都圈规划”。
1968年,日本提出以“将东京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全国枢纽,实施以合理中枢功能为目标的
城市改造”为主要内容的首都圈规划,称为“第二次首都圈规划”。
1976年,日本调整了首都圈规划内容和
战略方向,正式出台“第三次首都圈规划”。
1999年,东京都市政厅编制了“首都圈规划构想”。
韩国
1982年,韩国颁布《首都圈整备规划法》,旨在解决首都地区人口与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对首都圈地区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城市均衡发展。
1989年,韩国为稳定房价,解决住房难,当时的
卢泰愚政府制定了第一期
新都市计划,在
首尔市近郊的
京畿道建设5座卫星城(新都市)。
中国
1986年,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建议南京组织跨省
经济圈试点;同年,“
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南京经济区的成立为日后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995年,中国批准于1990~1992年编写完成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该规划第一次提出“
南京都市圈”概念,但当时的南京都市圈在功能和
空间尺度上实际是“南京都市区”的概念。
2014年,中国出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并提出“都市圈”概念。
2019年,中国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中国批复《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复建设的都市圈。
概念界定
“都市圈'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日本。由于在引介国外相关
城市区域概念时的字面翻译不同、理解不同,导致不少研究对都市圈概念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比较认可的概念是以一个或多个
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
城市功能地域。关于都市圈与其他尺度城市区域概念的辨析,学界基本达成的共识包括:
(1)都市区、都市圈、
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是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不同阶段出现的城镇空间组合形式。
(2)都市圈是都市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地域空间范围大于都市区。在中国
城市管治背景下的都市区空间范围一般界定在中心
城市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而都市圈是跨
市域的地域
空间组织。
(3)都市圈是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前期阶段,是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及外围城镇形成的紧密联系区,可看作是城市群中的
次区域。
(4)都市圈是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的基本单元,而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是若干个都市圈的有机整合体。
划定指标
作为一种实体功能地域范畴,都市圈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及方法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邹军、陈小卉提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选定指标主要包括不少于100万的
人口规模、不低于45%的
生产总值中心度;而周边县市的划定需考虑到其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15%。相对于识别标准的有限探索,更多学者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范围识别的方法。既有研究主要是通过多重要素的
叠加分析、综合考量,确定案例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而断裂点公式、
引力模型、
场强模型的定量方法也被广泛运用,选取的指标多为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结构范围
既有研究对都市圈空间演化及
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实体地域
空间格局及城镇功能网络关系。前者将都市圈实体地域当作一个整体的“面”,通过分析都市圈
物质性空间要素在地理上的分布状态,揭示都市圈的空间格局特征。后者将都市圈内的城镇当作一个个“节点”,基于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或流
空间数据,从功能网络关系的维度分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
从“实体地域空间”的角度来看,地理
邻近性在地域空间联系中占主导作用。由于人口、经济等要素高度集聚是都市圈城镇的基本
空间特征,既有研究通过
城市人口、用地规模、经济等属性指标,基于经典的
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等视角,分析都市圈城镇的
中心性、核心—腹地关系等空间结构特征。如孙铁山、张丹等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视角,使用区域
密度函数的
定量指标揭示了
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的
演变趋势、分行业的就业
人口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特征。也有学者基于历时态的遥感
影像数据,关注都市圈城镇用地、绿色生态用地等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特征。此外,
分形理论也较多地被运用于都市圈的空间
结构分析中,研究采用集聚
维数、网格维数、
关联维数等分形指标揭示都市圈城镇空间分布的特征。
地域分布
中国分布
世界分布
价值意义
都市圈是
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也是
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空间现象。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及
信息社会的建立,都市圈已经成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
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类型,也是一个
国家和地区介入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