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县,隶属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
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国最北部的两个县份之一,东邻
呼玛县,西接漠河市,南靠
新林区、
呼中区,北以
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
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73千米。塔河县总面积14420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塔河县常住人口为51056人。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塔河县的县名源于其驻地塔河镇的镇名。
塔河镇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伦春语,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也有译作“多塔头的地方”。1954年,林业部在森林经营调查时,因此地为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故名为塔河口,后演化为“塔河”。
建制沿革
建国前
塔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晋属挹娄北境。
清为“索伦”部游猎之地,为瑷珲副都统辖地,地置呼玛、漠河厅,隶属瑷珲兵备道。
1914年改隶呼玛县。
建国后
塔河县的县名源于其驻地塔河镇的镇名。塔河镇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伦春语,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也译作“多塔头的地方”。
1954年,林业部在森林经营调查时,因此地为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故名为塔河口,后演化为“塔河”。
1960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塔河镇。
1964年8月1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批转林业部党组关于成立大兴安岭特区政府问题的报告》,批准设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特区下设松岭、新林、塔河、呼中等4个区。
1965年,大兴安岭大规模开发建设后,塔河区正式成立,为政企合一体制,隶属大兴安岭特区。
1967年12月20日,塔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0年,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区隶属大兴安岭地区。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塔河区,设立塔河县,并将原呼玛县中部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个公社和二十二站林场划归塔河县,县政府设在塔河镇,塔河县仍为政企合一体制,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81年8月21日,塔河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宣布撤销塔河区革命委员会。塔河县委、县政府开始工作。
2022年8月,黑龙江省同意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撤销开库康乡设立开库康镇。
行政区划
塔河县共辖7个乡级行政区,包括5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分别是
塔河镇、
瓦拉干镇、
盘古镇、
古驿镇、
开库康镇、
依西肯乡、
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塔河县人民政府驻塔河镇中央大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地处东经123°19′-125°48′,北纬52°09′-52°23′,东邻
呼玛县,西接
漠河市,南靠
新林区、
呼中区,北以
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
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73公里,是大兴安岭地区辐射半径最大、运输半径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总面积144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塔河县境内山峦起伏,群山叠嶂,超过1000米海拔的山峰多达34座,其中伊勒呼里山海拔1200米,
大白山(白卡鲁山)海拔1396.7米,扎林库尔山(方山)海拔1352.6米、西罗奇山岭(
鄂伦春语最高之意)海拔1001米。
气候条件
塔河县地处北温带,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4℃,气温最大年较差47.2℃,极端最高气温37.2℃(1992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8℃(1980年),平均无霜期98天,年平均降水量463.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日照时数2015—2865小时,≥10℃有效积温l276℃—1969℃。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塔河县90.7%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森林蓄积量5870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6090万立方米,林业施业区面积92.3万公顷。塔河林业局自1967年正式投产至2014年4月1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达2246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塔河县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有
岩金、
铁、陶粒土等20余种。初步探明矿点52处,小型矿床9处,矿化点41处,泥炭资源储量2146千吨,砂金基础储量4866千克,陶粒粘土资源储量265万立方米,铁矿资源储量386.5万吨。
水资源
塔河县水资源充沛纯净,境内有大小河流240余条、总长度4654公里,矿泉水水源地3处、井34眼,富含锶、氟、氡、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国家权威机构和部门检测,ph值在7.05—7.5之间,与人体血液ph值最匹配,经常饮用具有降压功效,能有效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储备探明年开采量10万吨。
生物资源
塔河县作为大兴安岭野生资源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地方,有落叶松、
樟子松、白桦树等14个群系树种遍布群山,野生动植物上千种,有大马哈、哲罗、鳇鱼等珍贵冷水鱼80多种,蕨菜、
柳蒿芽等山野菜20余种,有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真菌10多种,有飞龙、野鸭及黑熊、狍子、紫貂等珍稀野生动物380余种。此外,天然药材稀有珍贵,有
黄芪、
五味子、木灵芝等350多种;野生浆果资源富集,有蓝莓、红豆、蓝靛果等10多种,蕴藏量3万余吨,是中国野生蓝莓之乡。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塔河县总人口93194人,其中:塔柯镇48466人,锈峰镇2856人,瓦拉干镇3698人,盘古镇9080人,十八站乡4376人,依西肯乡1793人,开库康乡1553人,十八站林业局2137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塔河县总人口92473人,其中:十八站林业局21219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塔河县常住人口为51056人。
民族
截至2017年12月,塔河县域内有汉、满、
蒙古、回、朝鲜、
鄂伦春等11个民族,县辖1个鄂伦春民族乡、2个边境乡。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小民族之一、全省“五小民族”之一,十八站乡是全国最大的鄂伦春民族乡,现有鄂族人口567人。
政治
现任领导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塔河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5亿元,比2013年增长1.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4.2%;非公经济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7.31亿元、1.05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5.5%、3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47亿元,比2013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895元,比2013年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60元,比2013年增长19.9%。
第一产业
全县有耕地5340公顷,可供开发土地0.8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1997年,粮食总产达到1.1万吨,实现农业产值5879万元,大牲畜存栏4111头(匹),生猪存栏1万头。
2013年塔河县还完成林下养殖牛、羊、兔、鸡、鹅等18万头(只),完成五味子、赤芍、黄芪等北药种植1.5万多亩,完成各类苗木培育1800多万株。2013年,塔河县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3.763亿元,林下经济五大产业实现产值4.384亿元。
第二产业
塔河县是中国重要林木生产基地,全县以森工采运业为主,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地方工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先后起步,逐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龙头,以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机械修造、矿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建材生产、野生浆果加工、食品、服装及电子、印刷等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1997年有工业企业48家,在原木、锯材、刨花板、箱板纸、红砖、锅炉、电子门铃、服装、酱油、糕点、糖果、矿泉水等近百种产品中,出口创汇产品7种,其中都柿果汁和拼木菜墩,曾在广州新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银奖,特种层积板的生产填补了中国国内木产品市场的空白。
2014年,塔河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5户,计划总投资11.07亿元,到位资金6亿元,累计实现产值14.3亿元,上缴税收4889.53万元,创造利润6912.38万元,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1000余人。
商贸
1997年,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146个,从业人员4000多人,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全县首家大型封闭市场---大世界市场已跨入“省级文明市场标兵”行列。
201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8亿元,增长9.36%;塔河县创新思维理念,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学习浙江义乌电子国际商贸城经验,发展以网络直销为主的电子商贸物流,建设大兴安岭特产购销电子城,打破绿色食品、鄂族特色文化产品销售瓶颈,逐步把塔河打造成为立足大兴安岭、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社会事业
教育
1997年,全县有中小学校25所,在校学生1万人。
2014年,有塔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塔河县一中、塔河县二中、塔河县三中、塔河县四中、塔河县五中、蒙克山林场学校、瓦拉干学校、十八站鄂乡中心学校等学校。
文化
塔河县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广播站17个,电视转播台13个,电视覆盖率达90%。全县有图书馆(室)7个;建县以来已有127项文艺作品获奖。有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人民广场1处,青少年业余体校1所。
医疗
塔河县共有卫生院(所)20个,医务人员475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2013年塔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全县参保人数达到了4351人;已经完成了3个乡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更新;去年,投入20万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改善了就医环境。
电力
塔河县电力采用国网供电,塔河热电厂总装机容量24兆瓦,机组年利用小时约4960小时,年发电量近1.2亿千瓦时,工业园区建成变电所1座,园区内可提供11万千伏的输变电线路。
交通
概述
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伊勒呼里山北麓,东距十八站林业局60公里、
韩家园林业局120公里、呼玛县210公里,南靠新林区100公里、呼中区130公里,西接阿木尔林业局170公里、图强林业局220公里、漠河市240公里。公路、铁路交通畅通,是名副其实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是大兴安岭地区辐射半径最大、运输半径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
铁路
嫩林铁路、
塔韩铁路两条铁路在塔河交汇贯通,境内总长206公里,设有
塔河站现为
三等站,其中嫩林铁路线自南向西北经塔河、绣峰、瓦拉干、盘古4镇进入漠河市境内。
公路
塔河县境内公路共200余条,全长3130公里。加漠公路、黑漠公路、呼塔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风景名胜
塔河县旅游有原始森林、中俄界江、黄金故道、十八站古人类遗址等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居住着中国最后一个下山定居的民族。塔河县以鄂伦春族风情一条街为轴心,建设艺术长廊、民俗博物馆等景点,将十八站乡建设成为“鄂伦春民族文化村寨”。在塔河建设呼玛河流域文化博物馆。
民俗文化
民俗
发型
大兴安岭开发初期,塔河县的男人冬季留长发,大鬓角,夏季剃光头或平头,也有留分头、背头的。女人四季均留短发,单双长辫。70年代末期,头型变化较大,部分男人由分头、背头到大鬓角长发;女人小分头、披肩发以及各式剪、烫、染发开始大量出现。
衣着
20世纪50-60年代,塔河境内人烟稀少,冬春季气候寒冷,御寒衣服不分男女均穿棉袄、棉裤加外罩和皮大衣,头戴皮帽,脚穿棉胶鞋套毡袜或大头鞋。夏秋季穿便服、中山装以及各式夹克。颜色一般以蓝、黑色为主。在“文化大革命”中,草绿军装盛行,仿制的军帽、军装、军用鞋、腰带、背包占领柜台、市场。“文化大革命”后期盛行灰色服装,以“的卡”布料为主,服装款式也很单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装、港式服装以及筒裤、牛仔裤、体形裤、
羽绒服、
羊毛衫、皮夹克衫、长短毛呢大衣、各式女裙、女服流行,质地由棉布,化纤发展到丝绸、呢绒、毛料和一些进口面料。御寒冬装一般内穿毛衣、羊毛衫,套西服、中山装、便装,外穿呢子大衣、羽绒服或皮夹克等。1990年,随着
黑河口岸的开通,本地流行苏联大衣,以蓝狐、银狐领,纯毛面料颇多。男帽由狗皮、兔皮帽发展到羊剪绒,水、旱獭帽等,鞋由
胶鞋、布鞋、翻毛皮鞋发展到各式男女全年皮鞋、雪地鞋。进入90年代,各种名牌鞋流行,主要有女工的查理王、达夫呢,男式有老人头、三A等,各种鞋的样式逐年更新鞋跟的高低从80年代初开始流行女式高跟鞋延续了下来,男青年中流行男式半高跟鞋,到90年代初,半高跟鞋不再流行,又流行平跟鞋。
饰品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式老少均佩戴毛主席像章。20世纪80年代以前,女人主要佩戴发夹、发卡,多数为年轻人,也有少数老年人佩戴长期保持簪子,头饰品种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后,头饰的样式和品种逐渐增多,主要有发夹、发卡、头花、发球、发套、发带等。各种年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样式颜色佩戴,佩戴胸饰的主要是女人,有胸针、胸花,配带者不普遍。金银首饰只有少数人佩戴。1984年以后,金银首饰开始流行,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逐步成为中青年男女不可缺少的首饰。
少数民族文化
塔河县境内有满、蒙、回、朝鲜、鄂伦春等15个少数民族,县辖1个鄂伦春民族乡、2个边境乡。鄂伦春族是中国22个人口较小民族之一、全省“五小民族”之一,塔河县十八站乡是全国最大的
鄂伦春民族乡,现有鄂伦春族人口567人。鄂伦春族特有的文化、风情、习俗和手工艺品具有原始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鄂伦春族特有的狩猎、饮食、服饰及
萨满文化独具特色,极具开发潜力,而传统桦树皮手工艺制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专利,并入选世博会参展产品,鄂伦春族刺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优特产
塔河县特产有大兴安岭马铃薯、
樟子松、
野生蓝莓、
猴头蘑、
黄蘑等。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1月,被黑龙江省委农办确定为黑龙江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