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云南省
普洱市辖县,位于
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
云贵高原西南边缘,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总面积531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墨江县下辖12个镇,3个乡,常住人口为27.06万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以前,今墨江县境为
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
哀牢国”)属地。元封二年,汉朝征服
滇国及昆明、嶲(xī)等部族置
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置县(据点),“勐达光”(哀牢国)向西退让;今墨江县境成为自由地。宣帝地节元年(69年),勐达光归附汉朝、其地置
永昌郡,先前在“勐达光”境内设的县(据点)由益州郡划入永昌郡;今墨江县境属永昌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
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今墨江县境属云南郡。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
西晋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
宁州;今墨江县境仍属云南郡。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
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
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墨江县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永泰元年(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今墨江县境属银生节度通遗川。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
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
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置银生节度;
宋绍圣三年(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墨江县境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的他郎部、因远部、马笼部。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
大蒙古国灭大理国;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蒙古人在大理国直辖地区设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军事辖区,稳定大理国局势后便转攻
南宋;至元十一年(1274年),
元朝(原大蒙古国)在大理国故地设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后,裁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辖区,设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同时平定前大理国外围属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军平定前
大理国威楚府南部的罗盘、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等十二部设
元江路;大德五年(1301年),马笼、设栖、你陀等地置马龙他郎甸长官司;今墨江县境属元江路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明朝击垮云南的元朝势力设
云南都指挥使司(军事机构)与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机构),前元江路改设元江军民府;永乐四年(1406年),元江府改元江军民府,裁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设新化州、恭顺州;今墨江县境属元江军民府恭顺州。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设元江军民府;雍正十年(1732年),裁曲靖府通判、其移驻元江军民府他郎寨,设他郎厅;今墨江县境属元江军民府他郎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元江府降为元江州,儒林里土守备、定南里土千总并入他郎厅划归普洱府(析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西地设);今墨江县境属普洱府他郎厅。
民国2年(1913年),
民国政府裁他郎厅,原他郎厅所属的儒林里土守备划入元江县、把边江以西划入宁洱县、其余地区设他郎县;
民国4年(1915年),他郎县改为墨江县;民国5年(1916年),墨江县南部诸土目领地划出设行政委员管辖。民国38年(1949年)8月,
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在墨江县成立临时人民政府。
1979年7月,墨江县改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大清国
清代,他郎厅辖三里零半甲,三里即定南里、德化里、善政里,半甲为儒林里。儒林里为今玖联镇及联合、碧溪乡一带,定南里为今新安、孟弄、景星、双龙乡一带,德化里为今雅邑、龙坝乡一带,善政里为今鱼塘、龙潭、文武、坝溜、那哈、泗南江乡一带。
中国民国
民国初期,墨江县行政区划为一城区六乡及一行政区,即城中区、德化乡、定南乡、德溥乡、善政乡、善化乡、永安乡及猛烈行政区(江城县北部地区)。德化乡辖碧朔、小猛连、南北、水癸、坤勇、须立、赖蚌、曼婆、杩木9村,定南乡辖白土、那罕、邦轰、布奄、大猛连、宿南、谷麻7村,德溥乡辖土地塘街、南阳、路思、班丫房、岩子脚5村,善政乡辖奄巴、石头寨、雅邑、南温4村,善化乡辖石头、柯马、龙潭、秉礼、花山5村,永安乡辖骂尼、老李寨、猪街、丫迷、三楞、联珠、扭龙山、丫竜、羊八寨、西歧10村。
民国21年(1932),墨江、江城两县官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划界争执,划李仙江以南地区归江城县。墨江县共设7区(7区均以序数命名),下设71乡8镇,530闾、2065邻。
民国27年(1938),废闾邻改保甲,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仍设7区,原71乡8镇缩编为9乡5镇,下设105保、1038甲。第一区辖联珠镇及义勇乡,第二区辖碧溪镇及卧龙乡,第三区辖定南乡、白鹤乡,第四区辖景星镇及庆云乡,第五区辖青云镇及新化乡,第六区辖复兴镇及广丰乡,第七区辖雅邑乡、龙坝乡。
民国28年(1939),废区而扩大乡镇,重编保甲。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设白连、涟漪、回龙、龙潭、坝溜、雅邑、龙坝7乡及联珠、碧溪、景星3镇,下设102保,932甲。
民国37年(1948),调整保甲数为79保,493甲,保持至1949年1月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3日,墨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以原联珠镇行政区域组建联珠区,以原碧溪镇行政区域组建碧溪区,以原景星镇和回龙乡行政区域组建景回区,以原白连乡、涟漪乡、龙潭乡、雅邑乡、坝溜乡、龙坝乡行政区域各组建白连区、涟漪区、龙潭区、雅邑区、坝溜区、龙坝区。至1950年5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共组建成9个区,91个行政村,4个行政街。
1956年,撤联珠区设玖联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设8区1镇,8个区下辖90个乡,玖联镇下辖2个街区。
1958年3月,从普洱县划入通关区,10月,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至年底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共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9个及1个镇、40个管理区、149个大队,镇下设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9年,从
镇沅县划人新抚公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有10个公社1个镇,170个管理区、2个居民委员会。
1961年,改公社为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
1962年4月又改区为公社,下仍设小公社。
1962年11月,再次改公社为区。
1966年6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作较大调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0个区改为16个公社。将原新抚区划为新抚、团田2个公社,龙潭区划为鱼塘、龙潭、文武3个公社,白连区划为新安、孟弄2个公社,另增设联合、那哈公社。至1983年底,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共16个公社1个镇、164个大队、2个居民委员会。
1984年初,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区乡改制,原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并新增忠爱桥、泗南江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共18区镇(区级),166个乡和乡级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4个。
1987年,龙坝、那哈两区与红河县的三村、垤玛两区合并组成黑树林特区,由墨江县代管。
1988年,改区、乡、镇制为乡(镇)、村公所(办事所)制,同年黑树林特区撤销。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下辖12个镇,3个乡:
联珠镇、
通关镇、
龙坝镇、
新安镇、
团田镇、
新抚镇、
景星镇、
鱼塘镇、
文武镇、
坝溜镇、
泗南江镇、
雅邑镇、
孟弄彝族乡、
龙潭乡、
那哈乡。全县共169个村(社区)、1780个自然村、2305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
云南省南部,
普洱市北部,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1′~23°59′之间。东及东南与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绿春县接壤,南与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为邻,西与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隔把边江相望,西北与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连接,北及东北与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交界。全县地域呈东西窄,南北长,东西最宽横距76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6千米,总面积5312平方千米。县政府驻
联珠镇南正街59号。
地质
墨江县地质地层形成较晚,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出现,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泥质岩、紫色岩、红砂岩类最为突出。其次为古生代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的泥质岩、碳酸盐岩类。而新生代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较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八大岩类均有,其中泥质岩类占37.7%,紫色和红砂岩类占44.67%,普通石英质岩类占14.38%,碳酸盐岩类占2.14%,基性岩类占0.9%,中性岩类占0.03%,第四系占0.12%。
地形地貌
墨江县地处
云贵高原西南边缘、
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即
哀牢山脉中段。在地质构造上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及永平一思茅地槽南段的东北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形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似纺锤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最高点在东北部碧溪乡的大尖山,海拔2278米,最低点在南部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与龙马江汇流处,海拔478.5米。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山区半山区占99.8%,丘陵谷地仅占0.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据1984年墨江土壤普查统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大致可分为:中切中山丘陵墨江盆地、中切中山河谷、中山山地、深切高中山峡四个类型。
墨江县山脉大部分呈南北走向。哀牢山从景东分两支由北向南延伸墨江全境,东支经镇沅、新平两县进人境内孟弄、新安、碧溪、联合、双龙、雅邑、龙坝、那哈乡,主要山峰有大平掌梁子、民潭山、摸嘎箐大尖山、老箐梁子、大尖山、玉碗水梁子、金厂梁子、别那梁子、打锭果梁子、老箍桶梁子、竹箐梁子、土堆梁子、观音山、徐卡梁子、大鱼塘尖山、大箐山、刺竹林、爬茨俄贺等山。另外,坝溜乡全境和泗南江乡南部境内的山脉也属哀牢山东支,系从绿春县自东向西插入,经坝溜乡全境转南至泗南江乡南部出绿春县。主要山峰有大风丫口、石碑尖山、凤凰山、马驮子、摩天岭、哈红梁子、刺竹林梁子等。西支经镇沅县进人境内团田、新抚、景星、通关、鱼塘、龙潭、文武乡(镇),主要山峰有老围山头、绿叶岩子、他那布梁子、空心树梁子、老屋基梁子、梅子箐、梁子岭、城新梁子、秧草塘、羊神庙大山、干坝塘山、营盘山、老君庙、山门口、岩羊山等。
据1984年墨江地名普查,境内有名称并标高的山峰共250座,海拔在949.8至2278米之间,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
气候
墨江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干湿季明显。
温度:据1957~1984年墨江气象资料统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4年1月5日,为零下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9年5月16日,为34.2℃。以气象学(候温小于10℃为冬季,10℃至1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的划分标准,墨江有345天为春秋季,20天夏季,无冬季。
雨量:墨江县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受大陆高原西部干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空气干燥,为干季。5~10月,受印度洋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和北部湾太平洋潮湿气流的影响,降雨日多,形成雨季。降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高海拔地区多,低海拔地区少。
日照辐射:全年总日照时数2161.2小时,年日照率为50%,一年中3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55.1小时;7月份最少,为128小时。一般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10小时左右,雨季中的5~10月则显著减少,月平均日照时数在149小时左右。日照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是冬春多,夏秋少。
湿度、蒸发量:墨江县多年平均湿度80%。年平均蒸发量1696.7毫米,月平均蒸发量141.4毫米,3至5月蒸发量最大,合计617.1毫米;10至12月蒸发量最小,合计301.3毫米。
风霜:墨江县境内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多和风,除风口处外,很少有大风,最大风力5级左右,局部地区不时有7级大风出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霜期平均59天,出现在12月29日至次年2月24日,无霜期长达306天,霜日年均为15.3天。
水文
墨江县河流属
红河水系。主要有三江五河,三江为把边江、
阿墨江、
泗南江,五河为他郎河、布竜河、
坝兰河、坝干河、那卡河。
另外,境内其余有名称的河流主要有:蒲叶河、涟漪河、金厂河、坝卡河、坝浦河、依玛河、联珠河、毛驴河、瓦碧河、大团田河、绿叶河、车沙河、小楼满河、四甲河、谷麻河、曼怕河、田坝河、涵德河、务竜河、烈马河、措乐河、曼干河、大湾河、板桥河、帮岛河、蒙阿河、白马河、磨铺河、腊脂河、曼兴河、糯干河、榄皮河。
土壤
墨江县土地多为酸性土壤,肥力属中等偏低,酸性较重,碱性不足,严重缺磷。据1984年墨江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土壤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划分,共有7个土类,17个亚类,48个土属,66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墨江县已建成水库47座,总库容167786.64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区域内供水量1193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量9081.28万立方米,增长2.0%;工业生产供水量56.62万立方米,下降42.0%;城乡生活供水量1453万立方米,下降3.0%;其他供水50.78万立方米,下降291.0%。
植物资源
一、树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1992年调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树种共698种,以思茅松、栎类、桤类、柏、桦为主。其中,被国家列为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的有中华桫椤、秃杉、云南红豆杉、滇南莲座蕨、野茶树、薄叶三尖杉、滇桐、云南石梓、顶果木、滇南菠萝蜜、光叶天料木、滇南风吹楠、林生芒果、楠、番龙眼、千果榄仁、红椿、翠柏18种。
二、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1989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药资源普查,境内植物药材主要有防风、南板兰根、茯苓、
龙胆草、乌梅、山楂、
木瓜、威灵仙等。
三、花卉。截止到2007年墨江县境内野生和人工栽种的花卉主要有
梅(6种)、
桃(4种)、桂(5种)、
菊、
丁香、海棠、
杜鹃、
芍药、
凤仙(4种)、
木槿(5种)、
蔷薇、
紫薇等。
四、粮食作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有粮食作物品种632个,其中,水稻382个,陆稻108个,玉米31个,杂豆46个。
七、果类。民国时期,栽种和野生的有
芭蕉、
杏、梅、
梨、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农林部门调查统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果类达126种。
八、食用菌。截止到2007年墨江县主要有鸡纵、
奶浆菌、羊肝菌、
青头菌、
见手青、黄连头、
鸡油菌、刷把菌、
牛肚菌、米汤菌、松毛菌、马屁泡、香蕈、
香菌、木耳、
干巴菌、
白参、胭脂菌等。
动物资源
一、兽类。1949年前,境内野兽主要有虎、
豹、熊、豺、狼、破脸狗等。1949年后,虎、野牛已绝迹,熊、豹、豺、狼、水獭等也很少见,其他各种野兽数量大大减少。
二、鸟类。1949年前,境内主要有孔雀、白鹇、野鸡、麻鸡、竹鸡等。1949年后,土鸳鸯等已濒临绝迹,其他各种鸟类数量也大为减少。
三、两栖爬行类。截止到2006年墨江县境内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青蛙、田鸡等。
四、昆虫类。截止到2006年墨江县境内主要有蜜蜂、花脚蜂、七里蜂、瞎子蜂等。
五、鱼类。1949年前,墨江县境内主要有鲤、鲫、虾、螺蛳、泥鳅、鳝等。1949年后引进了罗非鱼、埃及江鳅、非洲鲫等种类。
矿产资源
一、金属
截止到2006年,墨江县境内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铝、铅、锌、镍、铬、钴、铭、钯等,其中,黄金蕴藏量在云南省名列前茅。
金矿:蕴藏在距县城东北10余千米的金厂梁子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6年建立了墨江金矿,据1979~1993年统计资料:15年共产金4.2吨、银11.2吨,其中,1982年为最高年,产金617千克、银1627千克。
银矿:截止2006年,墨江县境内除金厂梁子已探明藏银并产银外,其余地方未曾探明和开采。
铜矿:截止2006年,墨江县境内铜矿分布零星,藏量较少。据《墨江三十年历史资料》(1949~1979)载:通关的蚌坪、雅邑的牙骨等地分布有小型铜矿,储量不明。
铅锌矿:截止2006年,墨江县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新安乡境内得宝洞一带。据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探明:矿区面积为5平方千米,铅锌藏量达72327吨,其中铅20180吨,锌52147吨。铅矿平均品位为2.83%,锌矿为7.32%。1993年墨江县办厂开采,当年产锌1254吨。
二、非金属
截止到2006年,墨江县境内发现的非金属矿藏有盐、石棉、石膏、煤、硒、硅、硫磺、石灰石、石英石、花岗石、重晶石等。
截止到2006年,盐零星分布于境内景星乡至文武乡一带,含量低,藏量未曾探明。
截止到2006年,石棉主要分布于金厂梁子至龙坝勐里一带,据《墨江县三十年历史资料》载,其远景储量达160万吨。
截止到2006年,煤主要分布于境内孟弄、新安、碧溪、双龙、联合、坝溜等乡,有草煤、柴煤、烟煤、无烟煤4个种类,藏量未曾探明。1956年至今有少量开采。
截止到2006年,石灰石广泛分布于县境各地,属墨江县开采最为普遍,且产量较大的非金属矿物,藏量至1993年未曾探明。所开采的石灰石,主要用于建材、建筑业。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常住人口为27.06万人,全年出生率为7.7‰,死亡率为7.7‰,自然增长率为0,城镇化率为34.18%。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墨江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104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0.6、1.4、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942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87257万元,比上年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68万元,比上年增长6.8%。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15.9%、60.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0.9、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7041元,比上年增长7.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18.5:52.9。其中:一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23年,墨江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405万元,比上年增收14183万元,增长28.8%。其中:完成增值税8707万元,下降30.1%;企业所得税773万元,增长11.4%;个人所得税380万元,下降28.7%。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553万元,增长14.4%。其中:教育支出53770万元,增长6.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6255万元,增长1.7%;卫生健康支出25833万元,下降16.7%。
2023年,墨江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08个,比上年增长5.6%。其中:新开工项目122个,比上年下降3.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2%;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3%。
第一产业
2023年,墨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3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274053万元,比上年增长4.8%;林业产值48820万元,比上年增长5.3%;牧业产值108004万元,比上年增长4.9%;渔业产值28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54万元,比上年增长4.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
2023年,墨江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67080亩,比上年增加7785亩,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41174亩,增加5239亩,增长14.6%;糖料种植面积5590亩,增加93亩,增长1.7%;烤烟种植面积69100亩,增加3600亩,增长5.5%;年末茶园采摘面积272640亩,比上年增长4.6%。
2023年,墨江县实现粮食产量162700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10702吨,比上年增长0.1%;秋粮151998吨,增长1.4%。
2023年,墨江县实现油料产量4257吨,增长22.3%;糖料产量18869吨,增长4.9%;烤烟产量9335吨,比上年增长5.8%;茶叶产量17682吨,下降0.1%。
2023年,墨江县木材采伐量199541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71亩,比上年增长5.0%。
2023年,墨江县肉类总产量29989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23947吨,增长3.9%;牛肉产量1948吨,增长3.2%;羊肉产量486吨,增长3.2%。禽蛋产量1351吨,增长9.7%。大牲畜年末存栏64366头,增长5.0%;生猪存栏206467头,下降4.3%;羊存栏40406只,增长4.1%。
2023年,墨江县水产品产量17000吨,增长0.2%。
第二产业
2023年,墨江县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1.5%(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0%。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内有资质建筑业企业25家,从业人员2382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417万元,比上年增长77.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可比价)。
第三产业
2023年,墨江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649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按销售地域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417万元,增长10.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232万元,增长7.9%。批零住餐四行业中: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4%;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1%;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2.5%;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2.3%。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015938万元,比年初增加130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55108万元,比年初增加98792万元,增长11.5%。
2023年,墨江县保费收入15221万元,比上年增长5.0%。
交通运输
2023年,墨江县机动车保有量125386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共有普通中学20所,小学校56所,幼儿园48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学校1所。普通中学在校生15157人,比上年增长1.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3.79%;小学在校生20221人,比上年下降1.2%,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4.1%;在园幼儿人数10684人,比上年下降5.8%;中等职业在校生1235人;特殊学校在校生112人。拥有专任教师2721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34人;小学专任教师105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09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墨江县专利授权139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共有民族歌舞团体1个,国内演出90场;其中:农村演出90场。公共图书馆1个,馆内藏有图书10.21万册;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藏品104件/套;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98次,举办训练班11次,培训840人次,举办展览6个。
2023年,墨江县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7.25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7.4万人。有线电视用户数10208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0208户。宽带用户数1978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共有卫生机构241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2个,村卫生室17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实有病床床位2024张,卫生技术人员20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38人,注册护士836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墨江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605人,比上年末增加1580人,其中:参保职工21491人,增加133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114人,增加24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378人,增加39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406人,增加988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242人,增加31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35617人,增加911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050人,增加69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2357人,减少5290人。
截至2023年末,墨江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人数为301人,全年累计支出保障金1060万元;年末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人数为29013人次,全年累计支出保障金60845万元。
历史文化
哈尼文化
生活在
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民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自己的哈尼文化,诗、歌、乐、舞、神话传说等艺术形式丰富,如著名的哈尼《扭鼓舞》《阿迷车》《竹筒舞》等舞蹈以及传唱了数百年的哈尼族叙事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广泛流传于哈尼山乡。
墨江国际双胞胎节
从2005年开始,墨江县便发起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墨江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在“2010首届
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0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被评为“2010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在武汉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暨“2013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活动中,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荣获“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殊荣。
风景名胜
墨江文庙
墨江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文庙系纵向庭院建筑群,是云南省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占地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59.09平方米,主要由大门、门内东西庑、照壁、泮池、蒙馆、经馆、棂星门、仓圣阁、奎星阁、忠烈节义祠、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星宿门、天子台、大成殿、崇圣祠组成。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共分五层,采用中国古代扣榫结构和重檐式建筑。四面有居民居住,大门口道路直通城区。是滇西南保存较好的一座文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2019年10月7日,墨江文庙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回归线标志园
北回归线标志园始建于1993年,总占地面积202.6亩,由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天文馆、月亮广场等15个景点组成,是集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休闲度假、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双胞文化园
双胞文化园位于联珠镇河西村,始建于2010年,规划占地面积95亩,以两潭清澈见底的双胞井为主,相传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泉水清甜甘冽,既不满溢,也不下降。202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太阳广场
太阳广场为墨江县城标志性建筑,占地27亩,以雕塑为主、绿化为辅,融天文、地理、观赏、休闲为一体,建有主标塔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尼族叙事长诗《扎斯扎依与洛奇洛耶》浮雕,地平日晷、人体太阳钟、四象和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赤道式日晷、无影手等景点。
勐簸村
勐簸村位于联珠镇西北部,为典型的哈尼族山寨,民居特色突出,民间艺人活跃,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祭竜节”等诸多丰富的哈尼族传统民俗。寨内建有哈尼民俗文化展示室,收集了上百件哈尼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及多支系的传统民族服饰,并建有旅游观光游道及观景台,可鸟瞰墨江县城全貌。2019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碧溪古镇
碧溪古镇原名碧朔,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1919年改名碧溪,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普洱市保存较完整的古镇之一,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古镇核心区面积10.37公顷,有传统古院落60余座,昆曼国际大通道及墨临高速交汇而过,古镇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雕花刻镂,造型庄重优美,独具特色,堪称一绝。
名优特产
墨江紫米
墨江地处北回归线上,受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墨江物种多样,仅稻类栽培就有多个品种。特别是紫黑糯(即紫谷)仅为墨江所有,属糯谷类,其米色紫黑,口味香甜,粘而不腻,元、明朝代即为朝庭的进贡米。
墨江紫米俗称“紫珍珠”。《本草纲目》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红楼梦》中称之为“御田胭脂米”。粒大饱满、粘性强,蒸制后能使断米复续,故又称之为“接骨米”。以质地醇厚而著称,远销京、津、沪、杭及香港等地区。
2015年4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墨江紫米”实施地理产品保护。
普洱咖啡
普洱是我国最早栽培咖啡的地区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市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普洱咖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8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对“普洱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笋
竹笋是墨江较有名的土特产之一,尤其是甜笋更是美味佳肴,据清《普洱府志》载:“甜笋,味清香而甜,为甜竹之嫩者”,产治城附近及德化乡。质洁白纯细,箨毛少,味颇鲜美。用苦竹笋加工成的笋干也是墨江的特产,供销部门每年收购数千斤,对外销路很好,深受外地消费者的喜爱。
紫胶
紫胶是墨江县优势特色产品,是国防工业原料和食品保鲜、食品色素最佳的原料。早于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就有发现和使用紫胶的记载。民国年间,不少商人到墨江收购紫胶,返运至国外。50年代生产紫胶水520340斤,60年代达到3582852斤,引起了中央林业部门的关注。1961年林业部在墨江召开了云南六省(区)紫胶工作会议,推广紫胶种植技术。70年代,紫胶产量达到7294300斤,成为我国产胶大县扬名全国,是著名的“紫胶之乡”。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07年,墨江县荣获“中国紫米之乡”;
2018年,墨江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墨江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