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或更多不成音节的辅音
音素结合在一起(不包括
塞擦音[ts], [pf], [kx]等组合),叫复辅音。如
俄语книга(书)中的кн,英语
spring(春天)中的spr等。有人认为“
辅音丛”或“辅音群”是更恰当的名称,因为“复辅音”与“
复元音”相比,性质很不相同。复元音音质的变化是连续的,而复辅音音质变化则是跳跃的。
同一音节内连续出现的不夹杂元音的两个或多个辅音所组成的序列,叫复辅音。如英语split(“分离”)、
brought(“带来”)、德语Schwein(“猪”)、法语clair(“明亮的”)、
俄语спутник(“旅伴”)等,就都在词首有复辅音。在
印欧语言中,大多把音节间的复辅音也包括进来,例如英语 extra(“额外的”)、德语 Angstschweiß(“冷汗”);而在
东亚与
东南亚语言的分析中,一般只包括同一音节中的复辅音。
协同发音辅音、
送气音、颚化和唇化音一般不看作复辅音。在汉语结构中,同
发音部位的
塞擦音也不看作复辅音。汉语中的ng、zh、ch、sh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
音素,不是复辅音。汉语
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汉语里有“hm”“hng”等音节,这种音节中的“m”“ng”是
鼻辅音,在
语音学上有“次元音”的说法,在“hm”“hng”音节中已都韵母化了,所以不把它们叫做复辅音。
陆志韦、
李方桂、
丁邦新提出上古汉语是有复辅音的上古汉语
浊辅音韵尾假说,例如“孔”=“窟窿”、“毂”=“
轱辘”等;而且以“各”为
声旁的字中,除了“格”、“客”(k)以外,还有“路”、“略”、“赂”(l);以“䜌”为声旁的字中,除了“恋”、“栾”、“鸾”(l),还有“变”(p);“庞”(p)从“龙”(l)得声,等等。
有些
叠韵字也可以作为上古有复辅音或次要音节的证明。例如“角落”或作“旮旯”,就可能是上古“角”字的分拆。“命令”也有可能是上古“命”的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