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细辛(Asarum maximum Hemsl.)是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植株粗壮;根状茎匍匐,长可达7厘米,根稍肉质,
叶片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芽苞叶卵形,边缘密生睫毛。花紫黑色,花被管钟状,在与花柱等高处向外膨胀形成一带状环突,喉部不缢缩或稍缢缩,花被
裂片宽卵形,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药隔伸出,钝尖;子房半下位,花柱柱头侧生。4-5月开花。分布于中国湖北和四川东部。生长在海拔600-800米林下腐殖土中。
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根状茎匍匐,长可达7厘米,直径2-3毫米,根稍肉质,直径2-3毫米。叶片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厘米,宽7-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3-7厘米,宽3.5-6厘米,叶面深绿色,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叶柄长10-23厘米;芽苞叶卵形,长约18毫米,宽约7毫米,边缘密生睫毛。
花紫黑色,直径4-6厘米;
花梗长1-5厘米;
花被管钟状,长约2.5厘米,直径1.5-2厘米,在与花柱等高处向外膨胀形成一带状环突,喉部不缢缩或稍缢缩,喉孔直径约1厘米,无膜环或仅有膜环状的横向间断的皱褶,内壁具纵行脊状皱褶,花被裂片宽卵形,长2-4厘米,宽2-3厘米,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向下具有数行横列的乳突状皱褶;药隔伸出,钝尖;子房半下位,
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花期4-5月。
分布于中国
湖北和四川东部。生长在海拔600-800米林下腐殖土中。
种苗:采挖
野生大叶马蹄香,栽植采挖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叶、根,最好保留一部分土块,小心存放在塑料袋内,也可用假植法保存种苗。
选地整地:选择海拔200米以下的场地进行栽培,土层厚30-50厘米,土壤为富含
腐殖质而疏松的林下土壤。遮荫采用葡萄树棚架,移栽前将地深挖30厘米左右,打碎土块,拣尽杂草,待挖穴移裁。
移栽、繁殖:春季2-3月或3-4月根据野生大叶马蹄香出苗情况采挖移栽。每株留叶最少要有2枚,留根2-4条或根据根茎节间的芽苞而定穴栽,穴深以根长而定,
株行距8-15厘米×6-100米。栽植深度3厘米左右,按紧浇水。
田间管理:栽植管理:大叶马蹄香原野生于海拔600米以上,当引种到200米以下的低海拔时,初栽一周内忌强光,应注意遮荫保湿。遮荫采用树木搭栅或者栽种在攀援植物(如葡萄、金银花等)栅架下。当移栽成活后,可松土除草。防热,雨后或浇水后,适当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菌核病: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主要是在5-6月下旬为害,受害植株叶片、叶柄上有褐色斑。地上部萎蔫,倒伏枯死,根部腐烂仅留空皮,并可在根部厢围发现有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棱。防治方法:⑴及时挖去病株,松土,提高土壤通气。如阴棚遮荫过大,可适当修整,加强光照。⑵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3次。
蝗虫:主要以成虫为害,若蝗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大部分叶片。防治方法:⑴铲除四边杂草;⑵用2%百虫粉剂,每亩1-2.5千克喷粉。
地老虎:又名“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咬断根茎处,白天常可在被害株根际或附近表土下找到。防治方法:⑴90%敌百虫1000倍浇灌;⑵毒耳诱杀,用25克
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撤于田问或洼面诱杀。
濒危原因::分布面积狭小,已知分布点少于10个,生境明显退化,成熟个体数少于10000,并持续减少;分布面积狭小,已知分布点少于10个,生境明显退化,成熟个体数少于10000,并持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