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人民路大境路口有一处沪上胜景,这就是一段长近50米的古城墙和建在古城墙上的大境阁。
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面筑有阔6丈、深1.7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
此阁始建于明万历年 间,供
关帝像(原称关帝殿),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建成三层高阁(即今日之阁)。
道光元年(1821年),总督
陶澍登阁观光后亲题“旷观”匾额悬于“熙春台”上,道光十六年(1836年),两江总督陈銮游此,题“大千胜境”四字刻于东首石坊上。
1952年,由
应云卫执导,史湘云主演的昆剧《桃花扇》,就是在此阁组团后公演的。
清代后期,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上海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古城楼已成了阻碍城内外交通、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遂于1912年7月先拆南半城,1913年拆北半城,将拆城的泥土填没城壕,历时2年竣工。
为了弘扬海派书画艺术,1985年由
朱鹏高院长创立的上海海上书画院随即进驻大境阁,并带领了上海一百多位专业画家进行海派绘画的研究和探讨,多年来陆续出版了30余本大型画册,大型画展20余场,各类采风活动上百次,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使大境阁作为海派书画发源地的历史得以延续和传承。
现今的大境阁二楼还陈列了《上海老城厢史迹展览》,分城墙史话,设置沿革、东南重镇、城厢变迁、步入近代、
文昌物华、南市展望等7个部分,以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灯箱、置景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
上海老城厢700多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诸方面的变迁以及南市的今日和未来。
在附近设站点的公共汽车线路有:11、782、135、304、736、135、783路,也可以从上海火车站乘地铁1号线到人民广场下,沿西藏路南行到寿宁路,然后东行200--3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