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是一类非常有营养的食物, 与其他薯类作物相比, 大薯的
蛋白含量更高,
纤维含量低。此外, 大薯产量潜力极高,
繁殖方式简单, 地上部分生长迅速且块茎可以长期储存,被人们广泛食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质
藤本。野生者
块茎多为长圆柱形;栽培者块茎变异较大,呈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扁圆形而重叠,或有分支。茎右旋,无毛,通常有四条狭翅,基部有时有刺。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绿色或带紫红色,长4~15cm;叶片绿色或带紫红色,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长6~20cm,宽4~13cm,先端短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时为戟形,两耳钝,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
珠芽,珠芽多为球形、卵形或倒卵形。
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
穗状花序,长1.5~4cm,通常2至数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成圆锥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倒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为倒卵状长圆形,较小而厚,退化雄蕊6,
子房下位,花柱3,分离。蒴果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cm,宽2.5~4.5cm。种子四周有膜质翅。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分布范围
大薯起源于东南亚, 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大薯的本土品种, 由于块茎可以当作主食, 被人为传播到非洲、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热带岛屿以至美洲, 基本覆盖所有的热带地区 。大薯是热带地区第三大
薯类作物, 为数百万人的主食, 提供必需的
碳水化合物。大薯在被殖民者引入巴西后, 适应本地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 。尼日利亚是全世界大薯最大的生产国, 约占全球产量的70%~76%。大薯生命力顽强、地上部分生长迅速, 并在树上攀爬生长, 在佛罗里达等地被认为是入侵物种。
大薯在引入中国后, 在中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常有栽培。其中块茎紫色的大薯常被称为紫山药, 由于富含花青素, 在四川、浙江等多省都有种植栽培的研究。
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紫糯大薯应选择在当地表现适应性强、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佳、耐贮运的品种。通过多年的实践观察,闽清县种植的紫糯直筒大薯,具有发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结薯性好、薯块呈长棍棒状、单薯重500~1500 g、外观和食用品质上乘等优良特征特性。
2 栽培技术
2.1 严格选地
通常选择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地势高、排水通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肥保水能力强、富含有机质、无大块石砾、前茬为非
薯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2.2 开沟起垄
2.2.1 开沟 一般在播种前30 d左右,即在3月中、下旬,选择晴天,间隔1 m开挖宽60 cm、深80 cm的种植沟。
2.2.2 施足基肥 首先,在挖好的沟内回填一层厚15~20 cm的稻草或茅草填充物,在填充物上每667 m2均匀撒施12%
过磷酸钙50 kg和生石灰25~30 kg;之后回填土30 cm厚;再均匀撒施活性有机肥160 kg和45%进口
硫酸钾复合肥20~25 kg。
2.2.3 起垄整畦 按畦面宽80 cm回土起垄整畦,畦成圆弧型。并开好四周排水防洪沟,沟宽20 cm、深35~40 cm。
2.3 适期播种
2.3.1 播种时间 一般在4月中、下旬。
2.3.2 喷药除草 在播种前7~10 d,用20%百草枯800倍液喷杀畦面及沟底的杂草。
2.3.3 种薯准备 一般选择表皮完好、色泽鲜艳、呈棍棒或直筒状、块大、无病虫鼠为害的薯块作为种薯,用利刀切割成蹄型或弧型带皮的种块,每块重75~100 g,切后马上蘸草木灰或火烧土杀菌备用[1]。
2.3.4 合理密植 采用开穴单行种植。开穴前,先用锄头将干枯杂草残株铲除埋入畦侧面,然后在畦中间开穴,穴距40 cm、深10~12 cm。随即将处理好的种块按带表皮的一面朝上放入,每穴放1块,轻压入土,每667 m2用种块1500~1600块,再用草木灰或火烧土盖种,厚度1~2 cm,最后用细土盖种至与畦面平。
2.3.5 喷药盖膜 盖种后,用70%乙草胺500~700倍液均匀喷湿畦面除草,喷后2~3 h用无滴膜紧贴畦面覆盖,拉伸盖严,并用细土将地膜边缘压实封严,做到膜面光洁,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效应。
3 田间管理
3.1 割膜引苗
一般在播种后25~30 d,薯块即可发芽出土。当芽出土1~2 cm时,用刀片在膜上切小口,引苗出膜,并用细土压实开口。割膜要及时,避免高温烧苗。待苗长10 cm时进行查苗补苗,对缺株的穴要及时补植,然后浇足定根水。
3.2 插扦引蔓
当苗长20~30 cm时,用2.5 m长的粗竹引蔓,并在畦的两端及中间间隔3~4 m处打固定木桩,后在离地面1.3~1.5 m处用一横杆将其连接固定,防止后期植株倒伏。
3.3 合理施肥
当藤蔓长1.5 m时,选择晴天除去地膜,进行中耕锄草,并在畦旁开沟施夹边肥,每667 m2施17.2%碳酸氢铵25 kg、4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5~20 kg,施肥后清沟培土;在薯块迅速膨大期(8月底至9月初),用稻草或花生藤蔓覆盖畦面后,再进行清沟培土。
3.4 水分管理
紫糯大薯生长发育前期多为雨季,以排水防涝为主;中后期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遇旱浇水,可采用喷灌或浇灌的方式,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3.5 摘叶打顶
当主蔓长至2 m高时,摘除茎基部老叶、黄叶及病虫叶,同时进行掐心打顶,此后每隔15 d进行1次,连续3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促进藤蔓粗壮,达到早结薯、结大薯的目的。
3.6 病虫害防治
危害紫糯大薯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绢病、锈病、蚜虫、白粉虱、红蜘蛛、
斜纹夜蛾、地老虎等。防治方法:炭疽病、锈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绢病可用8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蚜虫、白粉虱可用4%阿维啶虫脒乳油或1.8%阿维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10%联苯虫螨腈水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可用3.2%甲维盐乳油或5.5%阿维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等
地下害虫可用5%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畦面或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毒土防治。
4 适时采收
当植株茎叶开始枯黄时即可采收。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均可采收。采收时,必须选择晴天进行,先割掉藤蔓,拔掉竹扦支架,沿畦端头离薯块5~10 cm处掏土,直至整丛薯块露出,用手小心将薯块取出,要注意避免薯块表皮损伤,去除泥土和毛根,即可上市销售。
5 种薯贮藏
收获时,选择优势明显、种性纯正的植株的薯块作为种薯。采收后的种薯放置于通风处阴干,贮藏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埋入干净的沙堆中。贮藏期间注意防止老鼠为害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外皮已除去,
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
皮层为多,粘液细胞长径86~120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00μm,中柱鞘有
石细胞组成的环层,石细胞直径13~34μm,内含草酸钙方晶。
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35μm。薄壁细胞内充满
淀粉粒,淀粉粒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粒层纹明显。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