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韶,简称
韶,又称
九韶、
箫韶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乐舞之一,用于泛指美妙的仙乐。传说为乐师
夔(一说质)所作。
据说这一套是
舜时期的乐官
夔(读kuí)所作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曲曲,有钟、磬(读qìng)、琴、瑟、管、笙、箫、鼗(读táo)、
鼓、
柷(读zhù)、
敔(读yǔ)、
镛(读yōng)等乐器。
有人唱其辞,有人扮演鸟兽、
凤凰而起舞。《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对此套乐曲内容和意义的评论:“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据《论语·八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
孔子谈《
武》乐只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
孔子对此曲的高度评价。孔颖达注疏:“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描述了《
大韶》的盛大场面。
又《
礼记·乐记》所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从这套乐曲可以看出,诗、乐、舞的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一个主要特征。
传说这个乐舞的创制者是一只脚的怪兽“
夔”,内容是歌颂
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
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
竹书纪年》记载说帝
舜有
虞氏元年己未即位,“作《
九韶》之乐”。《
史记·夏本纪》:“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
箫韶九成(即乐舞由九段组成),
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周代用以祭祀四望(向四方遥祭山川。或指日月星海)。
鼗:(读作táo),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
拨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