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镜阁在大理
洱海东玉案山上,山势到这里忽向洱海伸去,三面临水,悬崖壁立,地势险要,有山环吞海,澄海如镜之势。
简介
天镜阁在大理洱海东玉案山上,山势到这里忽向洱海伸去,三面临水,悬崖壁立,地势险要,有山环吞海,澄海如镜之势。
明代,在这里建阁,而名“天镜阁”,成了大理
洱海4大名阁之一,后毁,现在
大理天镜阁旧址上重建天镜阁。
天镜阁为四层八面阁楼高耸山巅,大理天镜阁与名刹罗荃寺交相辉映。大理罗荃寺有
大雄宝殿、毗卢祖师殿等。
大理天镜阁前不远海中,有大理白族神话传说《
望夫云》中的“石骡子”,相传猎人阿龙为给公主阿凤御寒,飞来罗荃寺盗取七宝袈裟,不幸被罗荃法师用
蒲团打入洱海,变成了“石骡子”。
每年,秋冬之际,
大理苍山顶上出现飘浮游动的气象云景“望夫云”,大理
洱海就要掀起风浪,船只不敢航行,人们把它称为“
无渡云”。游客来到这里就联系大理罗荃寺、石骡子、望夫云讲述《望夫云》故事,别有一番情趣。
地理位置
大理
天镜阁景区,位于大理洱海东岸的
罗荃半岛,陆路距
大理火车站25公里,水路距大理港10公里,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相距水路3公里,陆路3公里。
南诏、
大理国时期,这里曾是很有影响的佛教圣地。著名传说《
望夫云》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景区正南方的礁石就是石
骡子,
南诏王曾命人在礁石上刻有“国门在此”。
景区内有天镜阁、观音阁、太子阁、八仙楼、罗荃寺、罗荃塔遗址,洱岩题,郭沫若诗刻及石骡子等景点,每处都有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
史载,天镜阁和观音阁为一阑若(寺院),始建于晋天福四年,即公元939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名人名联“逸峰斜插水
中东是
水西是水,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极尽其景致之妙。
观音阁内供奉“南(洱)海观音”,求签拜佛者络绎不绝。
每逢
观音会、佛祖会、
耍海会、星回节、
火把节,这里游人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八仙楼楼里楼外,供奉有上八仙、下八仙,加上罗荃寺里还供有附近村民的
本主的所谓
三教合一的
文化现象。
到此供奉的香客初一、十五绝对吃素,而平时则可开晕,非常实惠。这里集中反映了
白族文化的内涵,到了大理值得一游,值得一看。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理的一个著名景区,是观赏大理
苍山洱海风光的最佳位置。如果运气好,还可看到苍洱奇观——望夫云和玉带云。
如果有兴乘船游
洱海,还可体验汉代
司马相如留下的“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的内涵以及为何南诏王命人在此刻下“国门在此”?为什么南诏大理国何以能存在600多年?为什么古人要选择在这里建寺阁?
相关传说
相传,南诏王有一个美丽的阿凤公主爱上了猎人阿龙,父王不允,阿龙阿凤就私奔到了苍山。为给阿凤避寒,阿龙在神助之下飞到了海东盗取罗荃法师的迦衫,不料,阿龙被罗荃施法打入了海底变成了石骡子,阿凤闻讯悲愤而死并化作一朵白云飘在玉局峰顶,遥望阿龙。
观音甚为同情,给了风瓶,助其吹开海水见一眼阿龙。然而,千年过去了,风年年吹,浪年年打,但是洱海还是没有吹干,石骡子还是石骡子,阿龙阿凤永世不得相见。
事实上,
苍山玉局峰顶的这朵白云一出现,
洱海就狂风大作,
白浪滔天,这是一自然奇观,年年冬春季都经常发生,民间流传的这一传说故事,充分体现了青年男女想望自由恋爱的人间真情,对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
食宿设施
景区内有食宿设施。欢迎远方客人在此小憩。客人可以享受地道的白族民俗迎客待遇,品味一苦二甜三回味的“
三道茶”,还可聆听由民间艺人演唱的淳朴美妙的白族“
大本曲”,更能品尝以
洱海水煮洱海鱼为主的白族“海八碗”。用游客的话说,这是在“
人间仙境”品味“人间美味”。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