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位于维也纳市中心,是当今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这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图书馆之一。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图书馆,历史可追溯至1575年。1920年,皇家图书馆改称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建于18世纪,被视为全球最美丽的古老图书室之一。
历史概况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位于维也纳市中心,是霍夫堡皇宫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图书馆,1920年改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是一座奥地利人引以为傲的恢宏建筑。它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是当今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普隆克厅被视为全球最美丽的古老图书室之一,厅内有很多华丽的壁画,藏有1501年至1850年间约20万册古籍。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中收藏的最老的书出自1368年。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把自己视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它是奥地利人信息和科研、教育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奥地利人的一个记忆机构。
发展历史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改称“国家图书馆”。1920年,皇家图书馆改称国家图书馆。1945年后,被正式命名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各代君主都有爱读书的传统,并积累了大量的书籍。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64年—1576年在位)统治时期,欧洲人文自然科学书籍大量涌现,皇室书籍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1575年,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任命荷兰学者雨果·布罗球斯为皇家图书馆馆长,整理皇家堆放在附近教堂等地的9000多本书籍,为其编制目录,并为皇家采购需要的书籍。布罗球斯被视为奥地利图书馆历史上首位馆长。
由于书籍不断增加,1681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决定建一座专门图书馆来保存皇家书籍。但尚未完工的图书馆最终毁于土耳其人对维也纳的第二次围困战争中。40年后,由于打败了土耳其以及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奥皇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为了完成其父亲遗愿,决定建一座专门的图书馆。和维也纳众多的建筑一样,建筑师费舍·冯·埃尔拉赫将这座皇家图书馆设计成巴洛克风格。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伊曼努尔于1723年开始建造,并1726年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图书馆的内饰部分则在四年后的1730年完成。
为了支持图书馆建设和后期使用费用,卡尔六世还颁布命令,对图书印刷业和报纸征税。
馆藏资源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其中,光是1501年至1850年的文献就有20万件。它也是世界上收藏莎草纸文献最多的地方,现有莎草纸文献约13万件。莎草纸是古埃及人从公元前35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用莎草加工而成。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藏品包括图书报刊、善本手稿、古版书、音像制品等8个大类,约300万种,700万件。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珍品,如《维也纳药学大纲》、《罗马帝国图刻版》、42行《圣经》原印本书,以及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人的乐谱手稿等。
图书馆内还收藏有360件最具奥地利特色的古乐器珍品,几乎囊括了17世纪以前所有种类的乐器。此外,还能见到海顿的拨弦古钢琴贝多芬1803年钢琴、舒曼勃拉姆斯用过的1839年出产的钢琴。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还有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很有价值的收藏,那就是中国书画。奥地利历史上一直与中国有着经济和文化往来,茜茜公主就曾是一位中国青花瓷的爱好者和收藏者。
经过几代人的收藏,如今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中存有一批珍贵的中国书画。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国第一部绘有经纬线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中国明版孤本及清代稀有书籍。
阅览大厅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1730年正式完工,被视为全球最美丽的古老图书室之一。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内不仅有很多华丽的壁画,更藏有横跨1501年至1850年的约20万册古籍。
豪华大厅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约瑟夫广场上,与皇宫霍夫堡宫奥古斯丁皇家教堂以及如今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相连。图书馆正门上方有三组雕塑,中间一组展现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米诺娃乘坐在四马马车上,倒在马车两旁的雕像分别代表“嫉妒”和“无知”。雕塑下方的几行拉丁文金字出自卡尔皇帝的政令,大意是:奥地利皇帝卡尔在所有战争结束之际,为了复兴和促进科学,命令将坐落在新建、宽敞建筑里的这座图书馆开放供普通人使用。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主体及阅览大厅建成于1726年,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图书馆的阅览大厅极具特色,被誉为世界上最华丽的阅览厅。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周围廊柱上是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极富皇家气派。
大厅内,靠墙环立着直达天花板的书柜。古色古香的褐色木制书架上,不同年代的书密密排布,令人油然而生“书海”之感。仅大厅藏书就有20余万册,连通往陈列室的门上也嵌入了书架。穹顶和侧廊的巨幅壁画衬托着古老的书柜,使整个阅览大厅犹如一件浑然天成的大型艺术品
图书馆建成后,卡尔皇帝还亲自为图书馆颁布一道使用规定:不许偷偷进入图书馆。不许将手放在书柜上。需要什么书应提出要求。使用时应保持书的整洁,不许有撕扯和针扎等损坏图书的行为。不许在书上乱涂乱画,允许在书中放置书签和摘录书中内容。不可坐在和倚靠在书上。也不可以垫着书写字,墨水和吸墨细沙应远离书。无知的人、仆人、懒汉、嚼舌吹牛者和游手好闲的人不要来。图书馆内应保持缄默,不能出声音朗读以免影响他人。如果想要离开,应将书合上。如果是小书,应亲自归还,如果书大,则应将书合放在桌子上并通知管理员取走。在此阅读的人无须付费,他走时应更富有,而且应该常来。
时常会有读者借阅这里的书籍,但阅读这些珍贵的书籍只能在阅览厅内进行,而且必须戴图书馆提供的手套。好在书的内容都已经做成数字版本,大量的读者就无须小心翼翼地来此阅读了。
大厅内最宝贵的藏书是从欧根亲王图书馆搬迁过来的一万六千卷烫金封面的精装古书。这里也是大量收藏过马丁·路德写作笔迹的图书馆之一。在展览品之中还有两个直径都超过一公尺的精美巴洛克风格球型仪,其中一个是地球仪,另一个是天体浑天仪。如今,这间豪华大厅主要用作举办展览。
豪华大厅长77.7米,宽14.2米,高19.6米(穹顶部分高29.2米)。它的圆屋顶从外面观看是一个呈王冠状的圆形拱顶。大厅分三个部分,中间椭圆部分的中央立着一个一人高卡尔六世的大理石雕像,其四周还有卡尔的祖先以及奥地利历史上重要人物、将军的雕像。穹顶上是出自丹尼尔·格兰之手的壁画,它具有多重象征寓意,既展示了卡尔六世对知识的尊重,也颂扬了卡尔六世在战争中对土耳其西班牙法国等敌对国的胜利。在这个椭圆厅的两边,以大理石柱子隔开,分别是以“战争”和“和平”为主题的两个藏书大厅。
不仅因为其华丽的建筑和装饰,而且因为它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可供公众使用的皇家图书馆。如今它的许多珍贵收藏已经被分散到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8个主题收藏馆中。这些主题收藏馆包括手稿秘籍部,摇篮本、古本与善本部,人工语言和国际世界语博物馆部,单面印刷品、招贴画及藏书票部,肖像、绘画与继承品部,纸莎草与纸莎草博物馆,乐品部,还有于2015年新成立的文学馆。
虽然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有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但厚重的历史并没有妨碍它现代化的步伐。它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图书馆,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如今,现代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在奥地利出版的所有平面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和奥地利人在国外的出版物,这个承载厚重历史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已近千万。
价值意义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堪称一座人类文化的宝库,但它带给人们的震撼不仅来自于其精美的建筑和博大的馆藏,更来自于人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而付出的努力。无论朝代如何改换,无论战火纷飞还是颠沛流离,总有人为了守护文明瑰宝而奋不顾身,也有人为让更多民众受惠于文化遗产而无私捐献。正是他们的奉献,使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这样的文化宝库能真正属于全人类,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馆长简介
馆长:约翰娜·拉希格博士(Mrs. Dr. Johanna Rachinger)
约翰娜·拉希格博士戏剧研究专业科班出身,从1995年起担任德文儿童图书和成人非虚构类图书Ueberreuter出版公司的负责人,具有出版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市场运作的经济头脑,此前曾担任维也纳女子学院教师。2001年5月离开Ueberreuter后,她访问了英国、芬兰和美国,考察其他国家图书馆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求。由于在学习和教书期间经常使用图书馆,她认为自己对图书馆并非是门外汉。她2001年6月1日上任后,采取市场经营手段,雄心勃勃地对国家图书馆进行了彻底改革。
开放时间
每年9月1日-9月20日闭馆。
10月1日—6月30日 周一至周五:9:00—19:00;周六:9:00—13:00,
7月1日—9月30日 周一至周五:9:00—15:45;周六:9:00—13:0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1:24
目录
概述
历史概况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