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三公主,原名
妙善,用自己的手、眼为父亲医病,其圆寂后化身为千手千眼
观世音。
神话背景
在中国,有关观世音菩萨的
佛教经典,如《
悲华经》、《妙法莲花经·普门品》等,早在魏晋时(或者更早),就已经翻译成汉文。
按照中国人的信仰心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亲善万方的佛教神明,似应是女性更为合情合理,这实际上是在内心里天然地向往着
母性关爱的缘故。初唐时南山律师
道宣,曾向天神问观音的缘起,天神告曰:观音菩萨原来是过去有个国王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修道而成。并且言道:
汝州香山寺,就是妙善出家修行,最终修成正果的寺庙。而到了宋代,这一“转化”则进一步普及到了全国。
身世
西和传说
相传
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缘、次女妙音、三女儿叫
妙善,因妙善出生于王室,故称“公主”,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又被称为“三公主”。三公主初生之时,五彩祥云环列王宫上空。她幼年时就能吟诗作赋,十三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不慕荣华。庄王没有太子,只有妙善三个姐妹。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其太子,以继承大业。但三公主决心出家,不愿成婚,宁死不从。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于后宫,导致三公主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宝德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公主先到的
白雀寺﹙位于今
河南省
宝丰县李庄乡﹚里修道,不久被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信众们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公主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忧虑成疾。郎中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
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庄王的病好了,妙善也圆寂了。妙庄王痛哭道“朕之无道,乃令我女至死手眼不全,愿天地神灵,令吾儿复活,枯眼重生,断臂复完。”
庄王话音刚落,天地一时光芒四射,妙善随即手眼完具。妙善之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得道之际,化作观世音菩萨之相,白日飞升。
庄王为纪念爱女,令工匠在大殿塑一尊“全手全眼”的三皇姑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妙善)像。
蒲姑传说
现如今在
博兴境内,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从前,这里有一个小国,国名蒲国,国王是妙庄王,妙庄王膝下无子,只有三个女儿。当时,人称妙庄王的女儿为皇姑,当时大皇姑、二皇姑都已经出嫁了,只有三皇姑年龄小,还没出嫁。
就在三皇姑15岁那年,
妙庄王的背上起了一个疮。很奇怪的是这个疮竟然有鼻、眼睛、还有嘴,就像是一个人的脸,称为“
人面疮”。妙庄王自从得了这个面疮后疼痛难忍,吃不
下饭,睡不着觉,没几天的时间就瘦得不成样子。皇姑派人四处寻找名医,但是请来的名医束手无策,妙庄王日渐消瘦,眼看着就快不行了。
就在妙庄王眼看着就要不行的时候,这天夜里,在他们家里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妙庄王、皇后以及三位皇姑竟然做了同样的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位看上去非常慈善的白胡子老先生走进皇宫,把他们一家人都叫到妙庄王的窗床前说,“妙庄王得的是罕见的人面疮,毒气很厉害,非常迅猛,现在快要攻心了,如果再不治疗的话就来不及了。”说到这,皇后和三位皇姑已经哭得不成人了。
这时,这位老先生说他可以开一幅药方子,只要他们按照药方抓药,就能治好妙庄王的病,不过就是药方子实在是难求,必须要用儿女的两只眼睛和两只手作药引子,再加上这些药经过煎熬后一起服下,最起码能够保住性命。没等他们五人反应过来,这位老先生把开出的药方子放到妙庄王床前离开了。
第二天还没等天亮,疼痛难忍的妙庄王就让皇后将三个女儿叫到床前,将昨晚做的梦告诉了她们母女四人,可是妙庄王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做的是同样的梦。更奇怪的是,妙庄王的床前真的有一药方。这时,他们或许感觉到是神的旨意来救治妙庄王。想到这,妙庄王犯了愁,这药引子可怎么办啊!面对这一场面,三个女儿你看我,我
看你,
妙庄王在一边疼痛难忍,一个劲儿叹气。皇后看看妙庄王,看看三个女儿,直掉眼泪。
这时,大皇姑开口说孩子在家不放心要回婆家看孩子,说完转身就走了;二皇姑看到姐姐走了,就说孩子太小基本上没离开家过,在外面不能长待,说完就抱起孩子走了。三皇姑站起身来,看看躺在床上的父亲,望望哭得不成样子的母亲,一声不吱也走了。
三皇姑回到自己的
绣楼后让宫女叫来御医和侍卫,命令侍卫将自己捆绑在柱子上,挖她的眼睛、剁下她的双手,御医和侍卫吓得跟丢了魂似的。三皇姑就将她们做的梦和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御医和侍卫留着泪水执行了三皇姑的决议。御医将昏死过去的三皇姑包扎好,之后便急忙将三皇姑的眼睛和手拿去做了药引子并将煎好的药端到了妙庄王面前,妙庄王含泪服下了药。没过几天,妙庄王背上的人面疮就没了。
三皇姑的事情深深地感动了妙庄王,妙庄王也没有忘记孝顺的女儿,召集群臣向三皇姑当面封赏,下令将蒲国改名为蒲姑国,封女儿为“孝姑”让国民记住三皇姑,宣扬她的孝行。西方佛祖听说了三皇姑的孝行非常感动,亲自下灵山准备封她为佛享受人间的供奉教化人们孝行。妙庄王听后请求佛祖封女儿“全手全眼佛”。不巧的是佛祖误将“全手全眼佛”听成了“
千手千眼佛”。结果三皇姑就真的成了“千手千眼佛”,她能够眼辨善恶,看清楚别人的心思,在她的协助下,妙庄王治理国家非常有策略,国家繁荣富强。
南和传说
相传
南和县东北部白佛一带,原是一片林茂粮丰、成群白雀聚集的地方。南北朝北周时期,从江苏
金山寺来了一个老尼师德真,用化缘所得银两修建了一处庵院。当地一个崇尚佛教的秀才,以“尼师三年苦心创业,可谓白玉无瑕;今日茅庐换庵院,世人欢喜雀跃,成群白雀栖息庵院”为庵院题名“白雀庵”。相传这里是世人敬仰的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三皇姑出家坐禅之地。
逃婚遁佛门
相传,三皇姑系
兴林国君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妙善。其父妙庄王为南和县瓦固村人,其母宝英,南和县郄庄村人,小名郄武燕。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缘(一说妙颜),三女妙善即三皇姑。传说当年正宫娘娘
梦花怀孕,于
农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婴,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
三女长大成人,妙音、妙元都招了驸马,享起了荣华富贵,唯有三皇姑笃志行善。三皇姑生性聪明伶俐,她不学描龙绣凤,而在宫中秘
修禅事。十六岁时,妙庄王要将她许配给宰相李龙之子李炳,她执意不从,夜逃皇宫,至
南杨庄村。后来,南杨庄为纪念三皇姑逃婚避难这个日子,将四月初二立为
醮会。
三皇姑打扮成村姑模样辗转前行,于九月十九日来到了白佛村
白雀庵,皈依了佛门。消息传到宫里,妙庄王给老尼师下了一道秘旨,要事事磨难三皇姑,以使其回心转意。三皇姑天天挑水、推磨、
捣米、做饭、打柴、敲钟,受尽磨难,但矢志不渝。
舍手眼救父
白雀庵西南侧白佛寺内有个黄龙和尚,趁三皇姑外出打柴时,酸言淫词调戏,尽管三皇姑不理,但仍被造谣说她不守清规戒律。谣言传至皇宫,妙庄王下旨火焚白雀庵。霎时间白雀庵浓烟滚滚,烈焰腾腾,五百僧尼冤魂升天。
三皇姑被救出后,决心到太行山修炼。来到
邢台地界双楼村歇脚时,将灌进鞋里的泥土倒了倒,平地立刻从南到北隆起三座山,老百姓叫它“三台山”(今尧山)。她登上
苍岩山巅,住下来
潜心修炼,日日净手焚香礼佛,虔心悟道。转眼九年,于
农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坛,眼观万里。
妙庄王火焚白雀庵,
气病了
国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恶梦频繁,患了一种怪病——人面疮。在首府朝
平城,求遍天下名医,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计旧恶,化身点化妙庄王,并亲献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人面疮”。
妙庄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来到苍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将其封为“全手全眼”观音,因过分激动说成了“千手千眼”。帝王都是金口玉言,话音刚落,三皇姑圣像展现空中,果然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名刹寺院就添了尊端庄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千眼遍观世界不平事,千手遍护受苦受难的庶民百姓”。
妙庄王传旨全国能工巧匠重修白雀庵,增建“千手千眼”
观音殿,为“三皇姑”塑画金身,端坐莲台。据说,这位菩萨“有求必应,神通广大”。老百姓都把她当作保护神,只要虔诚拜求,就能逢凶化吉,阖家平安。
因朝政败落,两个驸马在战乱中惨遭杀害,大皇姑、二皇姑
皈依佛门,被如来佛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妙庄王和国母宝英深感无法摆脱世俗烦恼,也遁入空门。后来观音菩萨去了浙江
普陀山,文殊菩萨去了山西
五台山,普贤菩萨去了
四川峨嵋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三姐妹占了三座,受到中外香客游人的膜拜。
故乡
平顶山市香山寺
平顶山
香山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被誉为“中原名刹”。历代朝廷十分重视寺院的建设,
北宋、元代皇帝先后下诏,划定香山寺地界,并颁发圣旨保护寺院;明代
英宗皇帝
朱祁镇敕赐“
香山普门禅寺”扁额。平顶山香山寺是“
枯木禅”的发源地,香山寺
曹洞宗名扬四海,高僧辈出,宋金两代,法成、善初、慈照、正觉先后被皇帝赐以
紫衣、法号。历史上的香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北宋后期、元代中期,寺院僧人曾经达到l000多人。明清时期,香山寺有三座山门,七重院落,殿堂楼阁三百多间,
塔林一处。同时还有下院十六所,佛庵三处,
水磨院五所。观音菩萨在此地
修成正果,香山宝塔下面葬有观音
真身舍利, 2009年,台湾
佛光山寺开山宗长星云长老欣然为香山寺题写
墨宝:“大香山”、“
观音祖庭”。
中国有多处香山,以
北京、四川、陕西、河南等处的最为有名,它们之所以神圣和被人向往,是与观音菩萨的一位化身(也称俗身)——
妙善公主于香山成道的传说有关。事有凑巧,
西和白雀寺
在甘肃省
陇南市
西和县之东和
礼县之西交界处,有一座香山,从古迄今,当地人一直盛传它就是妙善公主成道之地。
白雀寺在今西和县城西5公里处观音殿村的一块台地上,保留着中国寺庙古老的格式,寺内塑有一尊香山菩萨的
圣像,莲座前香烟袅袅。重修白雀寺碑记载:西和城西五里有名刹白雀寺,籍
西峪之逸事,演妙善之
灵迹。寺内有一联:舍身香山功成普渡幻海孽,为寺白雀证果结缘迷路人。追述着信众心中一个古老美好的传说。
《汉阳舟子集》记载:香山观音菩萨者,西峪国(今甘肃
陇南西和县
西峪乡,编者注)之幼女也。译音为妙善。生于
汉高祖三年(前203年),姊二弟一,皆王后出也,长姊妙音,适(出嫁给)羌王;次姊妙元,适喀什哥部长。妙善亦许(许配)喀什哥,未婚,夫卒。喀什哥在今西古(现甘肃
舟曲)北。王后以婿故,旋得病,越五月而薨。时妙善弟甫七岁,为妃所僭(不合情理的指责)。妃纳氏,素见宠于王者也,有子年六岁也,阴谋杀世子而立己子。
初,王弗许,久而惑焉。
纳妃夸示于王曰:吾儿头角峥嵘,后必昌大吾国。遂废长而立之。
母以子贵。且后薨,遂援(继)为后。
未几,王病,
后阴杀故世子,且谋及妙善。善觉而西遁于佛院,即今之白雀寺也。
院有师曰木尔命。木尔命者,国师也,素为国人信仰,王以师事之,故妙善为所庇而止焉。事在伪吕之末年也。
时善年二十有五。及王薨,后当权,阴用私人,政事紊(紊乱)矣。嗣牒(亲自下指令)善所处,夜令人火(放火烧)其佛院。院有僧千人,见火惊遁,被执付火,尽焚死。方其夜之火起也,善尚未寝,闻号救声甚急,惊视则有物二,似狸而大,伏于阶下,师己跨其一,令善亦如之,哮跃而起。俯视黑烟红焰,
地裂天黑,善掩袖悲啼,求师拯救,师曰:数也,弗可为也。不顾而南。
至一岭,层峦危壁,悬崖断涧,荒烟迷径,古木参天,
乱草蒙棘之处,平原方丈,乃
结一庐于山坳。师授口诀,得悟大道。其诀即“揭地,揭地;波罗揭地,波罗僧揭地,菩提萨波呵”是也。
厥(此后),师西游,不还。善朝夕修,如是八年。亦安之。
因新王苛虐,杀戮无辜,国人愤怒,且招集众人,迎师于羌,构兵发难,传檄四方,声言复故世子之冤,以伐无道,羌遂与喀什哥合兵入寇。王师迎战于萨克,弗胜。在战于云山,败绩。还固守。被围旬有七日,弗克。是夜,国人首弑其后。王闻之欲南走武都,亦为部下所杀,羌、咯分领其地,国遂灭。时
汉文帝九年也。
善闻之,泣不绎,望北再拜,纵身坠崖死,时年三十有四。
是山也,适处于万山之中,为群峰所环拱,状如
莲蓬,故名蓬山。后,人以神灵卓,进香祈祷者众,故又名香山。称菩萨曰香山菩萨。或称为千手千眼佛者是也。
其中在一本距今将近600年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中,对故事的时间、地点、国名有具体的交待。“汉文帝初年,在西土有一
兴林国,国王缪庄王有三女,其小女妙善……被禁白雀寺……到大香山,九年后在
舍身崖脱壳羽化成佛。”兴林国或许就是西峪国。现在全国的几处大香山,除陇南的香山,其余大都没有兴林国遗址和白雀寺。位于西和县西峪乡西
峪坪的古城堡,此前有学者认为就是兴林国国都,它也是
仇池国国都,现在是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以国都而言,白雀寺正好相合于故事中“本城南有个白雀寺”之说。
南和白雀庵
白雀庵位于
河北省
邢台市
南和县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始建于南北朝
北周时期,庵院座北朝南,占地百余亩。现任方丈释悟贵法师。 在南北朝后期群雄争霸,国家兴亡交替频繁,北周置
南和郡,后隋征伐周,草莽英雄妙庄严在南和立国,号兴林,国土方圆不过百里,国运前后不到二十年,其仅有一妻三女,其三女名妙善,后为父舍目疗疾,慈心至极,而
道业成就,
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由此,“白雀庵观音菩萨女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 在妙善感化下,其父亲
妙庄王也舍弃争霸一方之雄心,遁身佛门,隋代统一天下后,妙善事迹受到地方重视,时白雀庵以妙善真身少女像雕刻的
檀木观音仍遗存于白雀庵,此后,历代朝政崇敬备至。先后于元至正元年,明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嘉庆三年(以上碑文,现白雀庵犹存)都对此庵进行了扩建。1988年白雀庵经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佛教协会批准开放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其也是河北省最早开放的场所之一。其影响力涉及到周边多个省市,也是河北省最大的尼众(女众)道场。元明清代碑文和发现于观音雕像身内的明代《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也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妙善公主显化
顺德府南和县的故事。
艺术形象
电影作品
电视剧作品
1998年大陆电视剧《妙善公主》陈若萍饰妙善
戏剧作品
京剧、
汉剧、
湘剧、
山东梆子、
河北梆子等剧种常称《观音得道》或《观音》。
传说版本
一个版本是生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兴林国(今河北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