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蓝色经济区
威海市境内经济区
指威海市中心城市,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作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
打造核心蓝区
引导中心城区主体向南拓展,加快与工业新区对接,向文登城区延伸,与南海新区相向发展,逐步形成中部工业城市走廊;东翼重点建设临港产业服务区,并与荣成北部沿海对接发展,打造文化、科技、旅游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区;西翼加快推进科技新城和双岛湾休闲旅游度假城建设,全面构建“大威海”的城市新框架。
———环翠区,打造成服务蓝色经济区的中心商务区、临海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临港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等涉海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船舶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规划建设张村机械电子产业园、羊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桥头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积极发展海产品养殖及加工、水产良种推广、优良种质研发、远洋捕捞等现代渔业。
———高区,成为山东半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
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设备制造、新材料、新信息、生物医药等海洋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渔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海洋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经区,目标是全市临港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商务运营中心。
因地制宜发展滨海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韩国特色服务、游艇服务、涉海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壮大船舶及零配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配套、海洋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
———工业新区,要成为拓展中心城市框架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城市版块。
重点发展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工程、汽车和船舶配套等产业,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化工业新城、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优化海洋空间
“一带”是指海洋开发保护带,自海岸线向外的带状区域。
岸线,划分为用于海产品养殖、增殖等渔业生产岸段,威海靖海湾松江鲈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海靖子湾花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威海小石岛海域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严格保护岸段,威海市区北部、荣成北部、乳山湾等控制开发岸段,威海湾、石岛湾、俚岛湾等优化提升岸段,前岛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及港口、重要临海产业等重点开发岸段。
滩涂,实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乳山银滩、泊于北部、荣成纹石滩、文登金滩等优质砂质沙滩资源主要用于发展运动休闲等特色旅游产业;淤泥质滩涂主要用于发展高效增养殖、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
海湾,实施优化开发工程。环威海湾重点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环石岛湾重点打造以海洋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
海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旅游业,提升刘公岛海洋文化旅游品位。
培育三个组团
“三组团”是指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与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衔接,形成以成山片区—荣成市区—石岛城区、文登市区—南海新区、乳山市区—银滩旅游度假区为区域中心的组合型城镇集群和产业发展极。
———荣成市,实施“一城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打造沿海人居产业聚集带和内陆村庄聚合带,建设荣成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成山镇三个发展片区。
重点发展现代渔业、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修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机械、滨海旅游、港口物流、核电装备制造、能源石化等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特色城市及现代渔业、造船、食品、冷链物流及新能源等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
———文登市,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南海新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新区。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现代海洋化工、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临海临港产业,海洋运输物流、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养生康疗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引领区、全省对日韩深层次开放的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滨海养生度假示范区。
———乳山市,实施“两城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高标准改造提升老城区,高水平打造银滩新城区,高起点建设经济开发区和海湾新区。
重点发展特色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保健品研发、船舶修造、汽车零配件、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养生、绿色能源等产业,努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面向国内及东北亚地区的滨海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产业布局
六大基地是指海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及配套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基地、现代石化基地。
十大园区是指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拓展公司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园区,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华东数控集团重型数控机床工业园区,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新船重工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东安黑豹、天润曲轴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南海新区新能源设备制造园区,环翠区羊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一是以海洋“三品”为重点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涵盖了海水健康生态增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渔港服务业。
二是以船舶修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加快建设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配套发展船舶零部件产业。
三是以东北亚地区为主要目的地的港口物流基地,形成以威海湾港区为中心,石岛港区为辅助,龙眼湾港区、蜊江港区、靖海湾港区、乳山口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格局。
四是以千公里幸福海岸为载体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实施“一线六板块”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战略,“一线”即千公里海岸旅游线,“六板块”即中心城市旅游板块、成山头极地海滨生态旅游板块、石岛渔家民俗风情旅游板块、昆嵛山文化旅游板块、文登温泉休闲旅游板块、大乳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
五是以核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威海市的新能源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风电,合理布局风电场,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建设大型风电基地。核电,重点抓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一期、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择机启动乳山红石顶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核电基地建设。
六是以镆铘岛石化项目为主体的现代石化基地。我们已实施好总投资715亿元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在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山东及威海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工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1000万吨/年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10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5万吨/年固体及5万立方米/年液体化工周转库及配套码头的综合性大型石化基地。
海产品生产
荣成的荣成湾桑沟湾爱莲湾靖海湾和环翠区的远遥嘴至双岛湾浅海海域,推行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
文登、乳山和荣成西南部利用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侧重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
环翠区和荣成北部近海基岩和沙砾底质区,推行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增养殖。
加快推进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重点构建环翠区沿海、荣成桑沟湾以北沿海、石岛湾、靖海湾沿海、文登五垒岛湾沿海、乳山沿海六大加工产业带。
船舶修造
重点加快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
皂埠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船重工、三进船业、新泰源船业、东海船舶等企业,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游艇、化学品船的造修和板材加工配送为主。  俚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三星重工、伽耶船业、百步亭船业、西霞口船业等企业,主要制造各种运输船、海洋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和钢结构等。  石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黄海造船、神飞船舶、荣成造船工业公司、荣成大荣船业等企业,主要建造2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和钢结构与舾装件加工。
港口物流基地
以东北亚地区为主要目的地,以沿海港口为核心,着力构建海陆相连、港城联动、空地一体的临港物流体系。
威海湾港区,以集装箱、能源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发展城市旅游、客运、物流、临港工业等;
石岛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客货滚装和水产品出口运输任务,并考虑油品中转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港区;
龙眼湾港区,以石油及制品、集装箱、客货滚装运输为主;
蜊江港区,以煤炭进口、水产品出口为主,兼顾当地的件杂货运输;
靖海湾港区,由张家埠老港作业区、张家埠新港作业区和凤凰尾作业区组成,是威海港远景发展港区;  乳山口港区,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远遥中心渔港、石岛中心渔港重点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与台湾海上直航的便利条件和石岛国际渔货贸易区、威海海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形成联接两岸三地、辐射东北亚的海产品贸易的重要基地。
滨海旅游
重点实施“一线六板块”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一线”,即千公里海岸旅游线。范围为所属市区滨海地带及近海海岛。主要发展度假、观光、生态、渔业、高尔夫和民俗风情旅游,将沿线20多个有特色的乡镇、办事处打造成旅游卫星镇。
“六板块”,包括中心城市旅游板块、好运角旅游板块、荣成城市旅游板块、石岛渔家民俗旅游板块、文登道教温泉旅游板块、大乳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
中心城市旅游板块,范围包括四区和双岛湾旅游度假区。重点打造双岛湾旅游度假区、北海度假区、刘公岛风景区、里口山郊野休闲区、华夏城旅游区、泊于临港产业服务区等休闲旅游度假区。
现代石化基地
有序开发核电、风电、潮汐发电、水电等项目,稳步发展海洋潮汐能、海流能、潮流能和波浪能,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新能源基地,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
另外,依托良好的区位、岸线等优势,在荣成镆铘岛、南海新区规划建设大型石化基地项目。
海陆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
统筹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的外向性和超前性,加快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以及完善的电网和管网体系,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和保障。
立体化交通网
加快全市港口资源整合,重点实施威海湾港区20万吨级以上大型石油化工、天然气及干散货专用码头、航道,石岛湾港区5万吨级航道等工程项目。
重点实施荣乌高速荣成至文登段及连接线、江家寨立交桥等项目。
重点推进青荣城际铁路项目;加快桃威铁路改造,推进国铁重组桃威铁路进程,规划建设大型客货运站,规划建设荣成、文登、乳山疏港铁路。
重点实施威海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国际航站楼和综合服务区项目),争取达到国际中型机场水平。适时开通威海至日本、中国香港及韩国其它城市的客货航班。
合理布局枢纽场站设施,共筑半岛城市群快速运输网络。尽早启动威海综合交通智能信息指挥平台项目。市区加快建设威海高区客运站、威海港客运站、威海空港客运站、威海客运中心站、草庙子客运站、威海市旅游客运站6个综合型交通枢纽。
民生水利
重点实施新建泊于水库工程,积极推进鲍村水库和乳山河地下水库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续建及配套工程建设,实施米山水库增容工程,适时启动胶东调水南线青岛棘洪滩水库至荣成调水项目。
重点抓好荣成市沽河、小落河等重点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争取4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列入国家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规划新建市区刘公岛丁公路南、高区小石岛等36公里防潮堤工程,改造加固荣成市靖海涨蒙村、邱家猪岛等41公里防潮堤工程。
大事记
2009年7月 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
2009年9月 威海市成立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
2009年12月 威海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2010年4月 编制完成《威海市游艇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6月 威海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发起的蓝色经济与我国海上风能开发研讨会成功在威举办。
威海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8月 威海成功举办HOBIE(霍比)世界帆船锦标赛,进一步提升了威海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的国际水平,叫响了“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城市形象品牌。
2010年9月 2010年国际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系列赛在威举办,借助国际赛事的影响,有力推动威海滨海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相关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2010年10月 “深蓝机遇———中日韩合作与威海蓝色产业论坛”在威举办,本次论坛以“深蓝机遇”为主题,围绕中日韩合作及宏观蓝色经济对威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高端研讨。
2010年11月 威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0年12月 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三次会议在威海召开。
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在威海港正式开通。
2011年11月威海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蓝色经济强市
山东省威海市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强市。
“海洋新兴产业将成为威海‘十二五’期间最具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威海市市长孙述涛说,“威海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要实现海洋产业发展的率先突破。”
他介绍,威海海岸线长985.9公里,约占山东全省的1/3,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丰富资源和优势产业。目前,包括近海养殖、海产品加工、船舶制造、新能源开发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海洋产业产值1230亿元,增长12%。
孙市长说,威海市在2009年底就推出《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加快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建设 “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蓝色经济体系。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威海积极对接规划,在海洋养殖加工、海洋生物医疗用品、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筛选论证了一批大项目,并对外集中推介。
加快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威海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水域330万亩, 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计划到2012年水产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海珍品养殖由30万亩增加到50万亩,名优养殖产值由目前的97亿元增加到120亿元以上。
目前威海拥有海产品加工企业936家,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的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高附加值的海洋产品发展到400多个品种,各类海产品名牌有30多个,数量居山东省首位。海产加工产值占全省渔业经济总收入的40%,已经成为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威海市渔业经济总产值662亿元。
打造面向国际的船舶修造基地。威海规划建设了三大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目前整船制造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计划到2015年全市的整船生产能力可达500万载重吨,专业配套园区可发展到7个,具备自主设计制造1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船舶修造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元。目前已有船舶企业90家,生产高端豪华邮轮、大型客滚船等15大类40多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面向日韩的优势,建设国际化港口物流基地,重点发展集装箱码头、液体码头和客运码头,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争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到2015年,客运量由165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其中国际客运量由78万人增加到90万人。
发挥海、岛、泉、山、林等资源优势,建设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到2012年,全市以观光、休闲、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基本完善,成为半岛滨海高端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十二五”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滨海新能源基地发展迅速,将形成风能、核能、太阳能、抽水蓄能协调发展的新能源基地。目前已有装机容量42.8万千瓦的11个风力电场并网发电,到“十二五”末并网发电可达80万千瓦;总投资1500亿元、总装机容量700万千瓦的石岛湾核电站一期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机组前期工作基本结束,近期将正式开工建设。
区位环境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是企业发展、物流集散最有力的保障。
港口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以威海港为依托,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北海滨,威海湾的西北岸,它是我国通往韩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与韩国西海岸距离最近的港口。威海高区距威海港约4公里。
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她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北跨渤海同东北三省老工业区相连,东越黄海与韩国经济中心区相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
威海港开通外贸至韩国仁川、平泽、釜山,日本神户、大阪、名古屋,内贸至青岛、大连、黄埔的航线。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5年,与青岛港合资成立了青威集装箱码头公司,合资后业务发展迅速,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长率上涨,发展势头良好。
公路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毗邻初张路、威石路等省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地理交通便利,是威海市区通往外界的门户。
铁路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距离威海市汽车总站、火车总站约10公里。
机场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距离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约30公里,是威海市交通要点,连接威海及周边地区的枢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3 21:47
目录
概述
打造核心蓝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