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周问礼碑位于洛阳市
瀍河区东关大街东头,碑高3.056米,宽0.92米。碑面上阴文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此碑立于清朝
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是当时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孔庙)时所立。2008年6月,被河南省批准列为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曾经断裂,上半截倒在一边。1961年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章乃器、
章伯钧等人的建议,进行了修复。
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华林路与东关大街交叉口处之东北侧,竖立有一座碑楼,悬山式顶,两侧各有一拱形卷门,中间镶嵌着一通古碑,碑正中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碑额上还有弧形石刻二龙戏珠饰。碑身为长方形,碑座为龟形。整个碑楼高5.80米,宽5.40米,厚0.90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祖。孔子入周问礼乐,发生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当时他向
鲁昭公请求到洛阳访问和考察。鲁昭公应允,并给他一车二马,派了御夫,还让鲁国贵族南宫敬叔与他同行。
孔子千里迢迢来到洛阳,不但向老子请教周朝的礼制,向周大夫学习了贵族的音乐,而且游览了王城的殿堂庙宇。他瞻仰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实行国家大典的明堂,参观了周室祖先后稷的太庙和祭祀天地的社坛等。通过访问和考察,他对制定
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很敬佩。当他准备返回鲁国时,老子专门为他送行,并作临别赠言。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